中和圓通禪寺

中和圓通禪寺

第二住持達禪尼師,1976年圓寂。 達精法師於1986年圓寂,享年83歲。 圓通禪寺現任住持如慧法師,於1987年擔任該寺第四任住持。

中和圓通禪寺

圓通禪寺

中和圓通禪寺圓通禪寺

圓通禪寺位於台灣台北縣中和市圓通路,由妙清尼師創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純以佛教殿宇式建築風格,古樸莊嚴。四周茂林圍繞,清雅幽靜,為台北部著名尼寺。民國十三年(1924年),妙清法師由新竹到中和,發心建一座佛教道場。四處訪覓土地,費時二年。看見現在寺址,遠眺五股觀音山,氣勢雄偉,乃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開始建寺。在一些熱心信眾的贊助下,憑著幾把鋤頭,簡單工具,一腔信心,開始挖山移石,開闢山路,搬物備蚪。達聖法師當時身上僅有五元錢,捐出購買畚箕、鋤頭工具。道路完成後,初建功德堂,再闢地基建大雄寶殿。用山石砌牆,以碎石沙土混合作為建材。達聖法師率常住奔走募化,不辭勞苦,歷經十載建成大雄寶殿。又十年,在妙清法師率徒眾達聖、達精等努力下,寺院初具規模。因多年辛勞,妙清法師於1955年11月29日圓寂。第二住持達禪尼師,1976年圓寂。達精尼師任第三任住持。達精法師住持後,興該寺主任委員達聖法師,共同策劃寺內未完工程。該寺費時五十一年,歷經三代住持,終於建成道場,實屬不易。圓通禪寺門外雕塑巨型獅像,為企業巨子吳火獅所捐獻。寺門內彌勒殿,左右沿階梯而上是一廣場。正面大雄寶殿,建築宏偉而不華麗,一石一柱盡顯樸拙典雅氣象。廣場右為寶塔,越過塔前廣場,經極樂院到達山崖。山崖峭壁上除有巨大彌勒佛雕像外,還刻有碩大“佛”字,筆勢蒼勁,甚是壯觀。大雄寶殿及兩廡房舍,全用石砌之牆,堅固樸實。寺內1982年建成圖書館一座,典藏甚豐。圓通禪寺不僅是宏偉莊嚴的佛教道場,也是遠近馳名的觀光聖地。達精法師任住持後,該寺每年撥出善款數十萬元,救濟、賑災等為社會做出貢獻,無不稱頌其德。達精法師於1986年圓寂,享年83歲。圓通禪寺現任住持如慧法師,於1987年擔任該寺第四任住持。如慧法師,66歲,1953年依妙清法師出家,1954年皈依正慧法師,1956年於觀音山凌雲禪寺受具足戒。1966年任基隆法王寺住持。畢業於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第一屆。學佛之餘,喜丹青書法,1980年畢業於國軍文藝中心美術系,隨後又就學於復興國學院美術系,1984年畢業。曾為社會公益事業捐出多幅書畫作品義賣。

特點

正門為一個城門式的拱形洞,內供奉垂耳凸肚、袒胸露乳、咧嘴而笑的彌勒佛,悠然自得的神情,令人豁然開朗。再沿階梯而上,中和圓通禪寺便是一處廣場。廣場左右各有一棵大榕樹,樹葉濃密,樹陰下有石凳、石椅,供遊客休息之用。廣場正面,是圓通禪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建築雄偉但不華麗,一石一皆顯現出典雅古拙的氣象,引人思古懷舊。殿內奉祀著釋迦牟尼、如來佛祖和觀世音菩薩3尊金身盤坐的大佛,佛像金碧輝煌,莊嚴敬肅。

從廣場向右走,有一座5層專為寄納靈骨的寶塔式建築,為歸淨塔。越過塔前廣場即達山崖。山崖下有許多石刻的石像、石龜、石鹿石獅,而一旁陡直的峭壁上,除了有一座巨大的彌勒佛雕像外,還十二個碩大的“佛”字,筆跡蒼勁有力,甚是壯觀。山崖上有一處石壁裂縫,順著裂縫裡的階梯而上,可達圓通禪寺後山,山上舉目儘是相思樹,樹多成林,陰涼幽靜。從後山往下鳥賊,可觀及中和圓通禪寺全景和台北盆地景色,視線廣闊,心胸不禁為之寬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