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

當談到在加快中原經濟區旅遊發展進程中,鄭州應朝哪些方面努力時,他說,要做大中部旅遊,鄭州一定要謀劃新亮點。 在合作過程中,中原經濟區各城市旅遊業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提升。 多個城市旅遊局負責人還認為,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應該儘快推出“互惠一卡通”,對中原經濟區覆蓋城市的遊客互游實行大幅度優惠。

聯盟概述

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由中國13省30餘市共同組建,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宣告成立,擬共同抱團發展旅遊業,推動區域旅遊大融合。於19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的“中原經濟區區域旅遊合作交流會議”上,來自內蒙古、寧夏、青海、甘肅、四川、江蘇、安徽、山東、陝西、山西、河北、湖北及河南等省轄市的政府市長、旅遊官員共同見證了“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的成立。旅遊聯盟各省份市場潛力大、前景廣闊,共同提出了“大中原、大黃河、大聯盟、大合作”的旅遊發展大計。 此旅遊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區域內旅遊更深層的合作與交流,提升中原經濟區的旅遊影響力,著力把旅遊業打造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產業、改善民生的富民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引領產業。

六大優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劉鋒分析,目前河南服務業的發展在全國還是比較滯後的,也說明後面的發展空間也是巨大的。
對於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國務院出台指導意見,劉鋒分析,大中原的崛起面臨六大優勢:一是戰略優勢,中原經濟區納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旅遊業也納入了河南的十二五規劃;二是區域優勢,居中部之中,河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將會成為中國旅遊景區快速增長的板塊;三是文化優勢,河南文化資源厚重,要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硬實力;四是合作優勢;五是產業優勢;六是交通優勢。
劉鋒稱,河南要打造多個旅遊精品工程,如壯美山河休閒度假體驗工程。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工程,多元文化傳承創新功能,中心城市功能等。“要構建以鄭州為中心、推進鄭汴一體化,聯動周邊城市發展的核心旅遊區。”
“中原旅遊興,則中國旅遊興。”劉鋒如此論斷。

政府行動

鄭州正著力打造中原城市群一小時經濟圈
中原經濟區區域旅遊合作交流會議吸引國內眾多媒體關注,昨日下午,在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市長集體採訪會上,市委常委、副市長薛雲偉接受來自全國的40多家主流媒體記者集體採訪。
薛雲偉首先表示,中部地區在國家未來發展戰略中將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發揮更大作用。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樞紐城市,鄭州未來將在中部地區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鄭州經濟發展需要產業支撐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旅遊業是重要的戰略支撐產業之一。當談到在加快中原經濟區旅遊發展進程中,鄭州應朝哪些方面努力時,他說,要做大中部旅遊,鄭州一定要謀劃新亮點。目前,鄭州只有少林寺比較出名,其實除了功夫之旅,鄭州還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鄭州的嵩山之美、歷史、人文之美需要深度挖掘和廣泛宣傳。隨著旅遊走入尋常百姓家,城市還應在交通設施、服務設施、旅遊服務機制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為遊客提供更多便利。當前,鄭州正在著力打造中原城市群一小時生活圈,未來,通過軌道交通和高鐵、高速等多元化交通方式,遊客將快速到達鄭州,形成以旅遊、商務為消費紐帶的一小時經濟圈。
他還分析說,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要想真正發揮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中原經濟區各城市旅遊資源應該緊密整合在一起,才會起到放大效應。而只有強化聯盟城市間的合作機制建設,才能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在合作過程中,中原經濟區各城市旅遊業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提升。
10條精品線路突出“大中原、大文化、大黃河、大旅遊”
昨日,在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交流會上,在省、市旅遊局牽頭下,鄭州、亳州、菏澤等28個城市旅遊局負責人共商旅遊合作事宜,聯合向海內外遊客推出10條精品路線。
這10條精品路線分別是中原經典游、中華古都游、黃河文明游、功夫體驗游、中原文博游、尋根拜祖游、森林溫泉養生游、縱情太行山水游、豫南色彩之旅、工藝美食探秘游。
這些線路基本覆蓋了中原經濟區28個城市,深度挖掘整合中原經濟區旅遊資源,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重點突出了“大中原、大文化、大黃河、大旅遊”概念,涵蓋了中原地區多個知名旅遊城市和景區。

無障礙旅遊

交流會上,作為首屆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輪值主席城市,鄭州市旅遊局黨組書記龍同勝表示,為加強聯盟城市間深度合作,相關城市將簽訂區域旅遊合作協定,探索建立聯合執法和緊急救援機制,積極發展無障礙旅遊,開展聯合促銷宣傳,推動區域間溝通交流及線路產品的對接。利用獨特的樞紐和區位優勢,鄭州將進一步強化旅遊集散中心地位,通過最佳化旅遊交通換乘、加強旅遊信息推送、推動旅遊線路延伸等形式,加強中原經濟區各城市之間旅遊互動往來和務實合作,讓境內外遊客更方便快捷地到中原經濟區各城市觀光遊覽。
焦作市旅遊局局長趙衛星建議,聯盟城市間應互推優惠線路,並開展“中原人游中原”活動,大力塑造大中原旅遊新形象。鶴壁市旅遊局局長徐偉提出,根據中原地帶的山水人文特色,應該多設計跨省、跨市的特色旅遊產品,比如可以打造跨三省九市的“雄秀太行”旅遊線路,建立網路促銷宣傳平台。多個城市旅遊局負責人還認為,中原經濟區城市旅遊聯盟應該儘快推出“互惠一卡通”,對中原經濟區覆蓋城市的遊客互游實行大幅度優惠。
觀點
中國旅遊業發展後30年需要靠模式成功
中國策劃研究院副院長鄭建平以《改變 跨界 創新》為題,分析我國旅遊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
鄭建平認為,目前我國旅遊發展存在“三世同堂”現象:一是景區時代,特徵是產品競爭,二是城市時代,特徵是由政府驅動的城市和區域競爭,三是跨界時代,特徵是產業化競爭。“這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旅遊已經走出了城市競爭的時代,向跨界競爭轉變,而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很多地方還處在景區競爭的時代。”
他舉例說,從2003年至今,以張藝謀為首的三人創作團隊在全國6個風景區搞的實景演出,就屬於業態跨界。
進而,鄭建平指出,三個時代特徵需要具備三種創新能力。一是產品創新,景區產品應該既重規劃,更重創新與規劃;二是城市產品的開放式創新;三是產業化創新,“一種新的旅遊消費方式的確立,都是一種新價值體系的構成”。
為此,鄭建平認為,中國旅遊業發展,前30年發展主要靠機會成功,而後30年則需要靠模式成功。
要注意打造的是文化精品不是文物贗品
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張吉林表示,目前黃河文化旅遊已經列到國家“十二五”規劃當中了,那無論是規劃單位還是規劃經費肯定會給予大力支持。
怎么樣做好黃河文化旅遊呢?張吉林說,從黃河來講,一個最大的特點它不是通航河流,第二它遺留的文化古蹟觀賞性大,所以作為規劃開發黃河文化旅遊帶可借鑑的國際先進經驗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九省區和黃河旅遊帶規劃做好,形成中華民族獨有的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研究的問題。“由於黃河文化也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整合,也是在局部取得突破。”
張吉林提醒,今天談論黃河文化旅遊帶規劃的時候,有一點東西要注意,就是把握好文化和環境的關係。要注意打造的是文化精品不是文物贗品,不能修造很多新的東西來代替歷史的遺蹟。

獎勵自駕游

山東省旅遊局局長於沖提出,國家旅遊局需要牽頭做一個整體規劃,包括項目的規劃,產品的策劃,行銷策劃等,“比如,我們山東可以牽頭,先搞一個網上游黃河,沿黃各省區提供相關資料,做好後,大家共同維護。”另外,由於黃河綿延5000多公里,有些路段也不是完全暢通,是不是可以構想設計一個“黃河護照”,對於自駕車的遊客遊玩沿途38個城市的,都蓋上印章,對其進行獎勵?
“在微博上打造沿黃旅遊旗艦店”

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泰森認為,做好沿黃旅遊發展,要做好“四個對接”和“兩個共享”。“四個對接”就是發展戰略對接、市場開拓對接、業態布局對接、線路打造對接;“兩個共享”就是信息共享和客源共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劉鋒認為,要具有大聯盟促進大黃河旅遊發展的互利共贏共識。同時,沿黃各省區要突破從形式合作到實質合作的轉變,不能僅僅是發個宣言了事,還要真正以市場為導向,讓市場認可,此外要突破政府主導的合作模式向產學研企多方合作模式轉化。
為此,劉鋒建議,聯盟應該明確設立秘書處,有常設辦事機構,甚至有年度的旅遊會刊、電子期刊,還可以開通官方微博,在微博上開通共同的旗艦店。“國家旅遊局是不是需要牽頭做好規劃,理順體制,搞沿黃導遊大賽、美食比賽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