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游

養生游

養生游是指以“養生”為主題進行旅遊體驗,一些旅遊景點打著養生長壽的口號而開展的旅遊推廣活動,受到中老年人群和生活壓力大的白領人群青睞。

簡介

養生游養生游

自古至今,人們渴望通過養生達到延年益壽的願望恆久不變,養生通常被定義為:“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慾、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大自然中的日月經天現象,常常啟發人們師法自然,回歸自然,“養生旅遊”產品也應運而生。

伴隨都市人越來越重視順應時節調養身心,各地旅遊局和旅行社都紛紛抓住時機,挖掘相關旅遊資源,開闢“養生旅遊”線路,一些旅行社線上路中加入了食藥膳、聽講座、請名醫問診把脈的食餌養生行程;部分景區也積極開發本地得天獨厚的生態養生資源,帶領遊客遊覽負氧離子豐富的景點,到長壽鄉探秘,或者乾脆在佛教聖地聽禪,道家靈山悟道,練太極武術,賞靈山秀水,達到內外兼修的目的。這些“養生游”產品在近幾年逐漸受到中老年人群和生活壓力大的白領人群青睞,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

線路

四川省

2010年冬以“養生”為目的的出遊者數量不少,除了峨眉山和遂寧死海外,包括四川西嶺雪山海螺溝瓦屋山彭祖山在內的一些推出了主題不一的冬季養生系列體驗產品的景區都十分受歡迎,還有一些溫泉養生產品也同樣大受歡迎。

青海省

青海的夏季就擁有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自然涼爽,最高氣溫在30攝氏度左右,外地人酷暑難消時,青海卻涼風習習。大自然賦予青海高寒、高海拔的同時,也賦予了這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遠離污染,水豐草美,生態自然的天然稟賦。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原養生是有依據的,例如海拔2366米的國家級多巴高原訓練基地之所以被稱為“世界冠軍的搖籃”並非沒有原因。在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地區適度運動,可以改善身體功能,對提高人的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加深睡眠、增強體力及抗缺氧力、延緩人體衰老和對健康長壽有益。
業內人士認為,高原養生最適宜的地方為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林區或植被豐富的地方,而青海省擁有大量地處2000米至3000米的絕佳景區,遊客旅遊時適當參與一些運動,則更有益於身體健康。
有研究表明,高原氣候非常有利於某些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如早期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支氣管哮喘帕金森病等。同時,有研究稱,高原低氧還有一定的“減肥效應”。
杭州市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一直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和悠久的文化古韻打動人們的心,然而杭州的魅力還不僅局限於此,杭州在解放初期就成為全國重要的療養基地,近幾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又根據自身特色提出將美食、茶樓、療休養、保健等十大特色潛力行業打造成為具有杭州特色的旅遊休閒行業的戰略目標,無論是風景旖旎的西湖風光,還是中醫藥、茶文化的源遠流長,杭州的“療休養”旅遊資源成為發展中醫藥養生游的優勢,而且政府希望通過重點扶持行業協會來整合這些資源,於是新成立了“中醫養生健康旅遊國際推廣聯盟”,同時將“養生保健,中華智慧”的養生線路加入到“世博杭州之旅”的十條旅遊線路中,重點推介遊客到擁有百年歷史的胡慶余堂和廣興堂國醫館等地感受中華醫學的博大精深。
在杭州中醫養生健康旅遊體驗活動首游式上有A、B、C三條不同的線路,遊客可以跟隨A線路到廣興堂國醫館聽中醫講座、品嘗藥膳、觀賞綠城玫瑰園,也可跟隨B線路到杭州國際養生基地———三台山莊學習辨識中草藥,抑或者隨養生體驗游C線來到方回春堂和胡慶余堂參觀,並體驗足療。

廣西

養生游養生游

據2008年底的數據顯示,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平均每10萬人中有百歲老人31.5人,超過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標準,是馳名中外的長壽鄉,成為養生旅遊的一個代表。

巴馬的長壽現象由來已久,據記載,“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嘉慶皇帝就曾賜予當地一位142歲的瑤族老壽星一首四言絕句詩:‘四朝雨露一身罩,煙霞養性同彭祖。道德傳心向老聃,花甲再周衍無極。’1898年11月,光緒皇帝欽命廣西提督學院為巴馬縣那桃鄉平林村長壽村民鄧誠才贈一塊‘唯仁者壽’的壽匾。1991年11月1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年會上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2003年國際自然醫學會成功舉辦了巴馬首屆國際長壽學術研討會,並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書,森下敬一博士也稱:‘巴馬是人間遺落的一塊淨土’。”

促進巴馬人長壽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環境因素:一是空氣,巴馬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是一般國內大中城市的幾十倍,享有“空氣維生素”的美譽;二是水,巴馬的水是天然弱鹼性,富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三是地磁,巴馬的磁場高於其他地區,有助於調節人體平衡;四是陽光,這裡大部分的陽光是被稱為“生命之光”的遠紅外線

當地也積極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環境和悠久的長壽文化發展養生旅遊,並通過巴馬國際長壽學術論壇、長壽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和巴馬國際長壽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推動其發展,隨著道路不斷的建設和完善,走入巴馬體驗養生游會更加便捷,各大旅行社也抓住市場需求推出相應的旅遊線路。

安徽省

位於安徽安慶市潛山縣的天柱山自古便是中華歷史文化名山,據記載,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也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天柱山景區早在幾年前就將養生旅遊品牌推廣到俄羅斯和東南亞等地,成為安徽省一條重要的國際旅遊精品線路,每年都吸引著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數萬名遊客紛至沓來。2009年年末,潛山縣旅遊發展大會又將本地養生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三大特色旅遊優勢結合,致力打造“生態潛山,養生天柱”的國際養生旅遊品牌。

湖北省

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道家聖地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素有“天然藥庫”美譽,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市場上武當山養生游線路主要以登聖山祈福,賞瑰麗山景、觀武術表演、養生動功、靜功,聽養生講座等行程為主。遊客在此可以登高遠眺蒼茫的原始森林,面朝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而且這裡古代廟宇建築眾多,有“仙山瓊閣”的縹緲意境,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亦可選擇參觀武當山博物館,通過歷史記載近距離感受武當山的道家文化魅力。古語云: “北崇少林,南尊武當”,養生游線路中還會用大部分時間安排遊客學習武術,強身健體。

行業現狀

據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領”,超過半數處在亞健康狀態,而且人數還在呈現上升趨勢。而與此同時,過去的十年間,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老齡化率到2011年達到9.1%,且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這就要求人們在物質生活已經提升到較高水平之後,必須更多地考慮生活的質量和身心的健康。在這種形勢下,養生休閒將成為熱點和潮流。養生旅遊,也算是對身心的休假式治療。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一般來說,人們消費養生休閒旅遊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大訴求——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身體醫療、修復保健、生活體驗或養生文化體驗,目前國內養生旅遊產業包括溫泉養生旅遊、森林養生旅遊和濱海養生旅遊等項目。
《中國養生旅遊產品開發模式與區域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為26.41億人次,同比增長25.58%,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當年我國國內旅遊收入為19305.40億元,同比增長53.46%;國際旅遊收入為484.60億美元,同比增長5.78%。
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我國民眾出遊目的依然以探親訪友、休閒度假和觀光遊覽為主,其占比接近90%,只有1.1%的居民以健康醫療為出遊目的,但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相信以養生健體為目的城鎮居民會逐漸增加。

時尚旅遊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