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選民理論

中位選民理論

所謂中位選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選民偏好序列的中間。中位選民理論是說在多數裁定原則下,假定選民的偏好是單峰的,則選擇的結果是由中位選民的偏好決定的。在兩黨制中,政黨表述施政綱領要吸引位於中間位置的選民,他們認為在選舉中處於中間標度可以吸引左右兩邊的選民,並以此獲得勝利。這一論點不僅適用於選民立場呈單峰對稱分布的狀況,還適用於按明確界定的標度選民所持立場的連續的分布狀況。

基本信息

簡介

中間選民理論叫做Themedianvotertheorem,具體的理論主張分成兩點:一個是比較松的,一個是比較緊的。比較松的中間選民理論認為最後贏得選舉的政策一定是中間選民選的政策,即中間選民不一定選到他最喜歡的政策。中間選民基於政黨的位置、各種諮詢以及各種原因,可能不能夠選到自己最喜歡的位置,但他選的位置一定是獲勝的位置。中間選民投到哪一邊,那個位置就是最後政策的位置。這是指在多人選舉的情況下,多人選舉單一議題空間。比如有5個政黨在保守主義、自由主義0到1之間,誰能夠掌握到中間選民誰就贏,中間選民最後投的位置就是最後獲勝的位置。

理論特徵

中位選民理論中位選民理論
中位選民制度可能無法導致最優結果,因為它沒有考慮到偏好的強度。例如,在一個小鎮中有1001個選民,某次投票決定是否建一座紀念館,此紀念館的花費預計為$40000。其中有500位選民認為此紀念館對於每個人的價值是$100,有501位選民認為紀念館不值一文。於是根據多數裁定原則,結果是不建此紀念館。然而,在所有的選民中此紀念館所被認定的價值是$50000($100*500),是非常值得建的。
中位選民是指其偏好位於所有選民偏好序列中間的選民,一半選民想要的公用品比中位選民多,一半選民想要的公用品比中位選民少。中位選民定理表明,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單峰的,多數票規則的結果所反映的就是中位選民的偏好。
聚會支出的偏好水平
選民 支出
A 5
B 100
C 150
D 160
E 700
多數票是同意150美元,而這正是中位選民C所偏好的支出水平。
這種決策也不一定具有效率,因為C是根據他自己的MR=MC來決定支出水平,而公共品的有效需求要求:∑MR=M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