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姓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豫的封邑在邴邑(今河南成武),豫得封后稱邴豫。 第二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邴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丙(邴)氏出自春秋時期的齊國,發祥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是一個以地為姓的姓氏。

丙姓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通志》記載,古代,“邴”也作“丙”,二字通假。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豫的封邑在邴邑(今河南成武),豫得封后稱邴豫。他的子孫以先祖封地“邴”邑名稱為姓氏,稱邴氏,後有去邑成姓者,稱丙氏。該支族人丙、邴氏氏字通用。
第二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邴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的封地也叫邴邑(又名祊,祭祀泰山的城邑,今山東費縣),鸀得封后稱邴鸀。他的子孫以以先祖封地“邴”名稱為姓氏,稱邴氏,後有去邑簡文者,稱丙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南北朝時期原漢朝都御李陵之後,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帝在邴殿接見漢代都御李陵之後,特賜姓為邴氏,後有省文簡改者。稱丙氏。
得姓始祖:邴豫。
丙(邴)氏出自春秋時期的齊國,發祥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是一個以地為姓的姓氏。最初的“邴”是齊國的一個地名。根據《穀梁傳》上記載:“鄭伯使苑來歸邴。”根據考證,當初的邴地,就在今山東省費縣東南地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年左右的歷史。另外,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邴”亦作“丙”,晉國大夫邴豫食采於邴邑,子孫以地為姓,稱為邴氏。齊國亦有邴邑,而有丙(邴)氏。丙(邴)氏望族居於魯國郡,就是今山東省的滋縣。
三.遷徙分布:
今山東省的萊西市、沂州市、文登市、日照市、臨沂市經濟開發區、煙臺市,安徽省的蒙城市,陝西省的西安市,遼寧省的盤錦市、營口市老邊區大水塘村、鞍山市鐵西區、鞍山市溪湖區東風鄉、本溪市蘭河峪鄉,北京市,吉林省的吉林市,黑龍江省的大慶市、牡丹江市,台灣省的嘉義縣,美國的阿克拉荷馬州等地,均有丙氏族人分布。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平陽郡:西漢初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定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即今山西省臨汾市。
2.堂號:
尚堂:後漢丙原,尚操守。黃巾兵起,丙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薦他當官,辭,又至遼東,慕來而歸者,一年裡有幾百家。後來丙原做了五官將長史,他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
五 歷史名人:
丙 乾:(公元1941~今),安徽蒙城人。著名當代內科醫學專家。
畢業於安徽醫學院醫療系。副主任醫師。任安徽渦陽縣西陽鎮衛生院業務院長、內科副主任醫師,兼任鎮防保站站長,初保委辦公室主任,縣三、四、五、六屆政協委員,系中華名醫協會理事。
從事基層醫院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內科臨床,特別在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在臨床中做了大量工作,年診療人次在萬人以上,診斷符合率及治癒率都在80%以上,在當地具有較高的民眾威信。
在防疫保健和合作醫療方面,長期堅持農村衛生工作,特別在合作醫療的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多年來連續被評為市縣先進工作者,並破格晉升工資。
個人傳略入編《現代名醫大典》等大型辭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