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腦下部損傷

丘腦下部損傷

丘腦下部損傷系指顱腦損傷過程中,由於顱底骨折或頭顱受暴力打擊,直接傷及丘腦下部而出現的特殊的臨床綜合徵。丘腦下部是自主神經系統重要的皮質下中樞,與機體內臟活動、內分泌、物質代謝、體溫調節以及維持意識和睡眠有重要關係。因此丘腦下部損傷後臨床表現往往重篤。單純丘腦下部損傷較少,大多與嚴重腦挫裂傷和(或)腦幹損傷伴發。

基本信息

丘腦下部損傷丘腦結構圖
丘腦下部損傷系指顱腦損傷過程中,由於顱底骨折或頭顱受暴力打擊,直接傷及丘腦下部而出現的特殊的臨床綜合徵。丘腦下部是自主神經系統重要的皮質下中樞,與機體內臟活動、內分泌、物質代謝、體溫調節以及維持意識和睡眠有重要關係。因此 丘腦下部損傷後臨床表現往往重篤。單純丘腦下部損傷較少,大多與嚴重腦挫裂傷和(或)腦幹損傷伴發。

病因

丘腦下部損傷丘腦結構圖
丘腦下部深藏於顱底蝶鞍上方,因此暴力作用方向直接或間接經過丘腦下部者,皆可能導致局部損傷。此外,小腦幕切跡下疝時亦可累及此區域。

發病機制:

通常若顱底骨折越過蝶鞍或其附近時,常致丘腦下部損傷。當重度衝擊傷或對沖性腦損傷致使腦底部沿縱軸猛烈前後滑動時,也可造成丘腦下部的損傷,而且往往累及垂體柄垂體,其損傷病理多為灶性出血、水腫、缺血、軟化及神經細胞壞死,偶可見垂體柄斷裂和垂體內出血。

臨床表現

丘腦下部損傷丘腦與垂體關係示意圖
1.意識及睡眠障礙 丘腦下部後外側區與中腦被蓋部均屬上行性網狀激動系統,系維持覺醒的激動機構,是管理覺醒和睡眠的重要所在,一旦受損,病人即可出現嗜睡症狀,雖可喚醒,但鏇又入睡,嚴重時可表現為昏睡不醒。

2.體溫調節障礙 丘腦下部具有體溫調節功能,當丘腦下部前部損害時,機體散熱功能障礙,可出現中樞性高熱,體溫常常驟然升起,高達41℃甚至42℃,但皮膚乾燥少汗,皮膚溫度分布不均,四肢低於軀幹,且無炎症及中毒表現,解熱藥亦無效;其後部損傷出現產熱和保溫作用失靈而引起體溫過低:如合併結節部損傷,可出現機體代謝障礙,體溫將更進一步降低,如丘腦下部廣泛損傷,則體溫隨環境溫度而相應升降。

3.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

(1)丘腦下部視上核室旁核受損或垂體柄視上核-垂體束受累。致抗利尿激素合成釋放障礙,引起中樞性尿崩,每天尿量達4000~10000ml以上,尿比重低於1.005。

(2)下丘腦-垂體-靶腺軸的功能失調。可出現糖、脂肪代謝的失調,尤其是糖代謝的紊亂,表現為高血糖,常與水代謝紊亂並存。患者血液滲透壓增高,而尿中無酮體出現,患者嚴重失水,血液濃縮、休克,可出現高滲高糖非酮性昏迷,死亡率極高。

4.循環及呼吸紊亂 丘腦下部損傷後心血管功能可有各種不同變化,血壓有高有低、脈搏可快可慢,但總的來說以低血壓、脈速較多見,且波動性大,如果低血壓合併有低溫則預後不良。呼吸節律的紊亂與丘腦下部後份呼吸管理中樞受損有關,常表現為呼吸減慢甚至停止。視前區損傷時可發生急性中樞性肺水腫。

5.消化系統障礙 由丘腦下部前區至延髓迷走神經背核有一神經束,管理上消化道自主神經,其任何一處受損均可引起上消化道病變。故嚴重腦外傷累及丘腦下部時,易致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壞死、潰瘍及出血。其成因可能是上消化道血管收縮、缺血;或因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或與胃泌素分泌亢進、胃酸過高有關。除此之外,這類病人還常發生頑固性呃逆、嘔吐及腹脹等症狀。

6.局部神經體徵 主要是鞍區附近的腦神經受累體徵,包括視神經視束滑車神經等。

併發症:

丘腦下部損傷時,可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壞死、潰瘍及出血。

診斷

丘腦下部損傷顱底內觀圖
孤立而局限的丘腦下部原發損傷極為少見,在頭顱遭受外傷的過程中,常出現多個部位的損傷,因此丘腦下部損傷的診斷常受到其他部位腦損傷引起的症狀的干擾,在臨床上只要具有一種或兩種丘腦下部損傷的表現,就應想到有丘腦下部損傷的可能性,特別是鞍區及其附近有顱底骨折時,更應提高警惕。

鑑別診斷:

丘腦下部損傷往往與嚴重腦挫裂傷、腦幹損傷或顱內高壓同時伴發,臨床表現複雜,常相互參錯,故較少單純的典型病例。一般只要有某些代表丘腦下部損傷的徵象,即可考慮伴有此部損傷。通過CT和MRI檢查,明顯提高了丘腦下部損傷的診斷水平。不過有時對三腦室附近的灶性出血,常因容積效應影響不易在CT圖像上顯示,故對於丘腦下部仍以MRI為佳,即使只有細小的散在斑點狀出血也能夠顯示,於急性期在T1加權像上為低信號,在T2加權像則呈等信號。亞急性和慢性期T1加權像上出血灶為清晰的高信號,更利於識別。

其它輔助檢查:

1.頭顱X線平片檢查:疑有顱骨骨折者應攝正、側位片。枕部著力傷加攝額枕位(湯氏位)片,凹陷性骨折攝切線位片。疑有視神經損傷攝視神經孔位片,眼眶部骨折攝柯氏位片。

2.腰穿:了解蛛網膜下腔出血程度及顱內壓情況。重型傷顱內高壓明顯或已出現腦疝徵象者禁忌腰穿。

3.CT掃描:是輔助診斷顱腦損傷的重要依據。能顯示顱骨骨折、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出血、氣顱腦水腫腦腫脹腦池腦室受壓移位變形、中線結構移位等。病情變化時應行CT複查。

4.MRI: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通常不作MRI檢查。但對病情穩定的瀰漫性軸索損傷、大腦半球底部、腦幹、局灶性挫裂傷灶和小出血灶、等密度亞急性顱內血腫等,MRI常優於CT掃描。

治療依據

1、疾病診斷丘腦下部損傷往往與嚴重腦挫裂傷、腦幹損傷或顱內高壓同時伴發,臨床表現複雜,常相互參錯,故較少單純的典型病例。一般只要有某些代表丘腦下部損傷的徵象,即可考慮伴有此部損傷。通過CT和MRI檢查,明顯提高了丘腦下部損傷的診斷水平。不過有時對三腦室附近的灶性出血,常因容積效應影響不易在CT圖像上顯示,故對於丘腦下部仍以MRI為佳,即使只有細小的散在斑點狀出血也能夠顯示,於急性期在T2加權像上為低信號,在T1加權像則呈等信號。亞急性和慢性期T1加權像上出血灶為清晰的高信號,更利於識別。

2、鑑別診斷間腦發作:亦稱後腦下部發作或間腦癲癇,為一種陣發出現的面頸部潮紅、出汗、心悸、流淚、流涎、顫抖及胃腸不適感,每次發作歷時數分鐘至1~2小時,但無抽搐,偶有尿意。

3、診斷依據(1)腦挫裂傷患者伴有明顯的丘腦下部功能紊亂,有時持續高熱達41℃。(2)部分病例有尿崩症,24小時尿量可達數千至1萬毫升以上,比重在1.010以下。或伴有消化道出血,有時伴有末梢循環障礙。

治療及預後

丘腦下部損傷丘腦
急性下丘腦原發性損傷是嚴重的腦損傷之一,治療上按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原則進行。因丘腦下部損傷所引起的神經-內分泌紊亂和機體代謝障礙較多,故在治療上更為困難和複雜,必須在嚴密的觀察、顱內壓監護、血液生化檢測和水電解質平衡的前提下,穩妥細心地治療和護理,才有度過危境的希望,早期應注意採用強有力的措施控制高熱和腦水腫。控制自主神經症狀的發生、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中樞性尿崩可採用替代療法。

丘腦下部損傷的治療當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應儘量減少腦損傷後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嚴密觀察顱內有無繼發血腫、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生理平衡及預防各種合併症的發生。除非顱內有繼發性血腫或有難以遏制的顱內高壓手術外,一般不需外科處理。

非手術治療:丘腦下部損傷發生之際,也就是繼發性腦損害開始之時,兩者密切相連、互為因果,所以儘早進行合理的治療,是減少傷殘率、降低死亡率的要害。非手術治療的目的,首先是防止腦傷後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加重腦損害,其次是提供一個良好的內環境,使部分受損腦細胞恢復機能。因此,正確的處理應是既著眼於顱內、又顧及到全身①一般處理:對輕型和部分創傷反應較小的中型丘腦下部損傷病人,主要是對症治療、防治腦水腫,密切觀察病情,及時進行顱內壓監護及/或複查CT掃描。對處於昏迷狀態的中、重型病人,除給予非手術治療外,應加強護理。

有條件時可送入ICU(加強監護病室),採用多道生理監護儀,進行連續監測和專科護理。病人宜采側臥,保持氣道通暢,間斷給氧。若預計病人於短期內(3~5天)不能清醒時,宜早行氣管切開,以便及時清除分泌物,減少氣道阻力及死腔。同時應抬高床頭15°~30°;以利於顱內靜脈回流、降低顱壓。每日出入量應保持平衡,在沒有過多失鈉的情況下,含鹽液體500ml/d生理鹽水即已滿足需要,過多可促進腦水腫。含糖液體補給時,應防止血糖過高以免加重腦缺血、缺氧損害及酸中毒。必要時應適量給胰島素予以糾正,並按血糖測定值及時調整用藥劑量。若病人於3~4天后仍不能進食時,可放置鼻飼管,

給予流質飲食,維持每日熱能及營養。此外,對重症病人尚需定期送檢血液的生化及酸鹼標本,以便指導治療措施,同時,應重視功能及合併症的防治。②非凡處理:嚴重丘腦下部損傷病人常因掙扎躁動、四肢強直、高熱、抽搐而致病情加重,應查明原因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對傷後早期就出現中樞性高熱、頻繁去腦強直、間腦發作或癲癇持續發作者,宜行冬眠降溫及/或巴比妥治療。外傷性急性腦腫脹又稱散性腦腫脹(DBS),是重型腦損傷早期廣泛性腦腫大,可能與腦血管麻痹擴張或缺血後急性水腫有關,好發於青少年。一旦發生應儘早採用過度換氣、巴比妥激素及強力脫水,同時冬眠降溫、降壓也有減輕血管源性腦水腫的作用。手術無益反而有害。

預後:

注意併發症的治療,如消化系統出血等,尤其應注意防治高滲高糖非酮性昏迷,如處理不及時,則預後多不佳,病死率極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