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難容

世難容

這首曲是唱妙玉的,“世難容”,是說不被社會所容。妙玉是個出眾的才女,詩書琴棋樣樣皆通。“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一回,史湘雲和林黛玉賞月作詩,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請教。林黛玉還稱妙玉是“詩仙”,她平時是不輕易恭維哪一位的。妙玉愛潔成癖,劉姥姥站過的地方她要用水沖刷,還不許送水的小廝跨進庵門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可是從妙玉的出身、境遇考慮,這種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門,聰慧無比,又自幼就與世隔絕,沒有人能理解她的苦悶。她又偏偏住進大觀園裡,同她年齡差不多的貴族小姐們就在她周圍過著花團錦簇的繁華生活,可她卻淒淒楚楚地守著青燈古佛,敲著木魚念經,木乃伊般地打坐。她雖然僅僅是十幾歲的女孩子,但命運卻是十分殘酷的。如果說賈家的千金們日後還有一段甜蜜的生活可以回憶,妙玉可就連這么一點慰借也沒有,一苦到底。最後一句里的“王孫公子”,有人理解是賈寶玉,因為妙玉對賈寶玉有一種微妙的感情,賈寶玉也很尊重她。但從曲子行文看,還是作泛稱來理解為好。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小尼姑,正是那些紈絝子弟艷羨的對象。

作品原文

氣質美如蘭,

【甲戌本側批:妙卿實擔當得起。】

才華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甲戌本側批:絕妙曲文,填詞中不能多見。】

視綺羅俗厭。

卻不知太高人愈妒,

【甲戌本側批:至語!】

過潔世同嫌。

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

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

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愿。

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選自周汝昌校本《石頭記》第五回。)

作品賞析

這首曲是唱妙玉的,“世難容”,是說不被社會所容。

在《紅樓夢》中,另有一篇判詞寫妙玉:“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落陷淖泥中。”妙玉憤世嫉俗,不為社會所容,此處的淖泥是指世俗社會,並不是指煙花巷,通行本中妙玉的結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是錯誤理解了

“泥”、“風塵”和“骯髒”。“風塵”是指世俗社會,“骯髒”讀音(kangzang,都是三聲),是不阿不屈的意思。

作者簡介

曹雪芹畫像曹雪芹畫像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但八十回後文稿後因故迷失。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紅樓夢十四支曲子
紅樓夢引子 終身誤 枉凝眉 恨無常 分骨肉 樂中悲 世難容 喜冤家 虛花悟 聰明累 留餘慶 晚韶華 好事終 飛鳥各投林

作品鑑賞

來自蘇州的帶髮修行的尼姑妙玉,原來也是宦家小姐。她住在大觀園中的櫳翠庵,依附權門,受賈府的供養,卻又自稱“檻外人”,這正如魯迅所揭露的:“要做這樣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著頭髮要離開地球一樣。”實際上她並沒有置身於賈府和各種現實關係之外,她的“高”與“潔”都帶有矯情的味道。她標榜清高,連林黛玉也被她稱為“大俗人”,卻獨獨喜歡和賈寶玉往來,連寶玉生日也不忘記,特地派人送來祝壽的帖子。她珍藏晉代豪門富室王愷的茶杯,對她也是個諷刺。她有特殊的潔癖,劉姥姥喝過一口茶的成窯杯她因嫌髒要砸碎,但又特意用“自己日常吃茶”的綠玉斗招待寶玉,所謂潔與不潔,都深深打上了階級和感情的烙印。她最後流落風塵,好象是對她過高過潔的一種難堪和懲罰。象妙玉這樣依附於沒落階級的人,怎么能超然自拔而不隨同這個階級一起沒落呢?

有人說《紅樓夢》是演繹“色空”觀念的書,這無論從作品的社會意義或作者的創作思想來看,都是過於誇大的。曹雪芹的意識中是有某種程度的“色空”觀念,那就是他對現實的深刻的悲觀主義。但《紅樓夢》決不是這種那種觀念的演繹,更沒有墮入宣揚宗教意識的迷津。曹雪芹對妙玉這個人物的描寫就很能說明問題。作者既沒有認為入空門就能成為一塵不染的高人,也沒有因此而特意為她安排更好的命運。

前面已經說過,原稿中妙玉的結局與續書所寫是不同的。靖藏本在妙玉不收成窯杯一節加了批語:“妙玉偏僻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以下是錯亂文字)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可見,曲中“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等語也不是泛泛之言,而是以她後來的遭遇為依據的,只是詳情已不可知了。續書寫妙玉的遭劫是因為強人覺得她“長得實在好看”,又聽說她為寶玉“害起相思病來了”,故動了邪念,這與妙玉的“太高”、“過潔”的“偏僻”個性又有什麼相干呢?這倒是續作者自己一貫意識的表現:在續作者看來,黛玉的病也是相思病,故有“心病終須心藥治”、“這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一類話頭。問題當然並不僅僅在於怎樣的結局更好些,而在於通過人物的遭遇說明什麼。續書想要說明的是妙玉情慾未斷、心地不淨,因而內虛外乘,先有邪魔纏擾,後遭賊人劫持,這是她自己作孽而受到的報應。結論是出家人應該滅絕人慾,“一念不生,萬緣俱寂”(第八十七回)。這也就是程朱理學所鼓吹的“以理禁慾”、“去欲存理”。而原稿的處理,顯然是把妙玉的命運與賈府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這樣,妙玉悲劇所具有的客觀意義,就要比曲子中用“太高”、“過潔”等純屬個人品質的原因去說明它,更為深刻。

作品注釋

1.複比仙——也與神仙一樣。程高本“復”作“馥”,是芳香的意思。“才華”固可以花為喻言“馥”,但與“仙”不稱;今以“仙”作比,則不套用“馥”,兩句不是對仗。

2.罕——納罕、詫異、吃驚。

3.“你道是”句——啖,吃。腥膻,腥臊難聞的氣味。出家人素食,所以這樣說。

4.“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會惹人忌恨;要過分潔淨,大家都看不慣。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不妥。“高”與“潔”之所以可非議,在於“太”與“過”。

5.春色闌——春光將盡。喻人青春將過。

6.風塵骯髒——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髒,亦作“抗髒”,高亢剛直的樣子,引申為強項掙扎的意思。

7.王孫公子——當指賈寶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