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築師大會

世界建築師大會 成立於1 9 4 8 年的國際建築師協會是全球唯一的建築師國際性組織,目前它擁有1 0 0 多個會員國、1 0 0 多萬名建築師會員。世界建築師大會每3 年舉行一次。

簡介

世界建築師大會 世界建築師大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於1948年6月28日成立於瑞士洛桑,當時有27個國家建築師組織的代表參加。其宗旨是聯合全世界的建築師,不論他們的國籍、種族、宗教或 信仰、職業訓練和建築學說如何,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關係,交換學術思想和觀點,吸取經驗,擴大知識,取長補短。在國際社會代表建築行業,促進建築和城市規劃不斷發展。確定建築師的職能,在各個領域促進建築教育的發展,建立職業範圍,積極支持各國的建築師組織維護建築師的權利和地位,促進建築師及有關人員之間的國際交流活動。

宗旨

國際建協要求其成員以最高的職業道德和規範,贏得和保持公眾對建築師誠實和能力的信任;強調與質量、可持續性發展、文化和社會價值相關的建築的作用和功能以及與公眾的關係;通過重建遭到毀壞的城市和鄉村,更有效地改善人類居住條件;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人群和民族,為實現人類物質和精神的追求而繼續奮鬥;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維護和平,反對戰爭。

組織活動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國際建協的正式語言為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工作語言為英語和法語。國際建協的主要活動有每3年召開1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新的理事會;並在同期舉行世界建築師大會( WORLD CONGRESS OF ARCHITECTS,UIA),每次大會確定一個學術交流主題,一般有 2000至8000名建築師參加。國際建協還通過專業工作組組織各國建築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組織和支持舉辦建築、城市規劃和建設展覽會。每3年評審和頒發1次國際建協金獎和專業獎。國際建協的出版物有會訊(月刊)、會員名冊、大會和學術會議文集以及有關建築和城市建設的文獻。

會員分類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國際建協的會員組織分為正式會員、臨時會員,和準會員3 類,不設個人會員。每個國家、郡縣聯合地區或領地,僅允許一個正式會員或臨時會員代表其建築師參加國際建協。 正式會員(會員人數不少於50人)應是代表該國、地區或領地職業建築師的主要團體,應能獨立自主處理內部事務和行使管理權力。臨時會員:國家、郡縣聯合地區或領地的學術組織,該組織建築師少於50人,非單一建築師團體的專業學術組織。準會員:與建築師職業相關、有意參加國際建協活動的其他國際組織。

成員組織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國際建協現有會員組織96個,臨時會員組織3個,代表世界上近100萬建築師。按地理劃分為5個區域。1區—西歐;2區—東歐和中東;3區—美洲;4區—亞洲和澳大利亞;5區—非洲。國際建築師協會的96個會員組織包括:安道爾、亞美尼亞、澳大利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愛沙尼亞、拉托維亞、立陶宛、孟加拉、比利時、玻利維亞、波赫、巴西、保加利亞、喀麥隆、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多米尼加、厄瓜多、埃及、法國、馬其頓、喬治亞、德國、希臘、宏都拉斯、香港、匈牙利、印度、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 、哈薩克斯坦、肯亞、黎巴嫩、盧森堡、澳門、馬來西亞、馬里、馬爾他、模里西斯、墨西哥、蒙古、摩洛哥、納米比亞、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巴勒斯坦、巴拿馬、朝鮮、中國、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哥、韓國、羅馬尼亞、俄羅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越南、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士、敘利亞、坦尚尼亞、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干達、烏克蘭、英國、美國、烏拉圭、烏茲別克斯坦、委內瑞拉、南斯拉夫。3個臨時會員組織為:巴哈馬、斐濟和蘇利南。

權利機構

國際建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每3年舉行1次,代表名額由1-11不等,根據會員組織所在國的人均GNP和建築師的數量而定,計算方法經會員大會批准。代表大會確定該組織的總方針,選舉理事會和執行局成員。理事會由5個區域中每區的4個理事國代表和執行局9位成員(**、上屆**、5位副**、秘書長、司庫)組成。

組織機構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國際建協目前共設有23個專業工作組,包括:建築能源、人居持續發展、建築遺產、教育與文化空間、體育、娛樂與旅遊、城鄉規劃、工作場所與商業空間、熱帶建築、建築與森林保護、醫療衛生建築、建築與生態、宗教建築、人類居住、無家可歸者的居所、建築職業實踐(秘書處工作由美國和中國建築學會共同負責)、中等城市及全球城市化、城市居住與自然災害、科學與高科技設施、建築遺產信息中心、戰後城市重建、國際競賽、未來建築、北京之路(該工作組秘書處設在中國建築學會內)。國際建協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A級諮詢組織。

歷屆主席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1948~1953年 阿伯克羅畢(Sir Patrick Abercrombie)
1953~1957年 楚米(Jean Tschumi)
1957~1961年 馬多尼斯·萊斯塔(Hector Mardones-Restat)
1961~1965年 馬修(Sir Robert Matthew)
1965~1969年 波多因(Eugene Beaudouin)
1969~1972年 馬汀(Romon Corona Martin)
1972~1975年 奧拉夫(Georgi Orlo)
1975~1978年 巴拉(Jai Rattan Bhalla)
1978~1981年 摩爾(Louis de Moll)
1981~1984年 拉霍茲(De la HOZ
1984~1987年 斯托伊洛夫(Georgi Stoilo)
1987~1990年 哈克尼(Rod Hackney)
1990~1993年 馬傑柯杜米(Olufemi Majekodunmi)
1993~1996年 都羅(Jaime DURO Pifarre,西班牙)
1996~1999年 莎拉( Sara Topelson de Grinberg,墨西哥)
1999~2002年 斯戈泰斯(assilis Sgoutas,希臘)
2003~2005年 傑米萊納 (Jaime LERNER, 巴西)

歷屆大會主題與會址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1948年 建築面臨的新任務——洛桑,瑞士
1951年 新任務下建築的選擇——拉巴特,摩洛哥
1953年 處在十字路口的建築——里斯本,葡萄牙
1955年 建築學與建築之演化——海牙,荷蘭
1958年 城市的改造與建設——莫斯科,前蘇聯
1961年 新技術與新材料——倫敦,英國
1963年 開發中國家的建築——哈瓦那,古巴
1965年 建築師的訓練——巴黎,法國
1967年 建築與人類環境——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
1969年 建築是社會之原動力——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1972年 建築與娛樂——瓦爾納,保加利亞
1975年 創造與技術——馬德里,西班牙
1978年 建築與國家的發展——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1年 建築·人·環境——華沙,波蘭
1985年 建築師目前與未來的使命——開羅,埃及
1987年 住房與城市—建設明日世界——布賴頓,英國
1990年 文化與技術——蒙特婁,加拿大
1993年 2000年的展望——芝加哥,美國
1996年 城市建築的現狀和未來——巴塞隆納,西班牙
1999年 21世紀的建築學——北京,中國
2002年 資源建築——柏林,德國
2005年 城市:建築的大集市------伊斯坦堡,土耳其

與中國關係

世界建築師作品展世界建築師作品展

中國建築學會自1955年參加國際建協以來,曾有多人次擔任國際建協的領導職務。南京工學院院長、院士楊廷寶1957年至1963年任國際建協副**;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何廣乾1978年至1985年任國際建協理事;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院士、教授吳良鏞1985至1991年任國際建協理事、副**;建設部原副部長、院士周乾峙1991-1996年任國際建協理事;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建築學會名譽理事長葉如棠自1996-2002年擔任國際建協理事。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宋春華2002年7月當選國際建協理事,任期2003-2005年。 1955年中國建築學會以國家會員名義參加國際建協並積極參與該組織的活動。1999年6月23日至26日國際建協第20屆世界建築師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註冊報名6,681人,其中境外代表2,185人,國內代表4,496人(包括在校學生2,328人)。會議出版論文集四卷總計16,232冊;32,670人次參加了大會報告和學術討論;大會期間共舉辦12個展覽,接待觀眾92,000人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