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交換論

不平等交換論

不平等交換論是新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理論基礎,不平等交換論主要由埃曼努爾的不平等交換論(A·Emmanuel)、弗朗克的不發展的發展論和薩米爾·阿明的階級鬥爭國際化論構成。

概述

不平等交換論是新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理論基礎,不平等交換論主要由埃曼努爾的不平等交換論(A·Emmanuel)、弗朗克的不發展的發展論和薩米爾·阿明的階級鬥爭國際化論構成。他們認為,“不平等交換”不是開發中國家的內生物,而是上述“國際資本主義體系”強加給不已開發國家的。同時,已開發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同已開發國家與不已開發國家之間的“不平等”是兩種本質不同的現象,前者是正常的發展差異問題,後者則是不合理的“國際秩序”人為地造成的。

內容

一、埃曼努爾的不平等交換論

埃曼努爾認為,由於在現代,資本已不是在一國範圍內流動,而是在世界範圍內流動了,馬克思的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W=c+v+m→W =k+p,其中:K為c+v,即成本價格,p 為平均利潤)、剩餘價值轉化為平均利潤(m→p),必須在世界範圍內來加以審視了。一方面,資本的國際性流動,創造“世界價值”(∑W=∑c+∑v+ ∑m);一方面,勞動則相對不能在國際流動,因而形成了不同國家的工資率——一般都是已開發國家的工資率高於不已開發國家。這種第一世界的高工資率與第三世界的低工資率,便造成第三世界的較高的剝削率和第一世界的較高的收入率。在此情況下,世界範圍的利潤平均化過程,必須使大量剩餘價值從不已開發國家流向已開發國家,構成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不平等交換的基礎。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所謂國際間的利潤平均化過程,或國際生產價格形成過程主要是在已開發國家之間形成的。由於不已開發國家大多無力參與資本在“部門間”的國際轉移,從而它只像一國之內的無產者(勞動提供者)那樣,無法分享利潤平均化的成果。這一理論,使一國內的階級間的剝削關係推進到了世界範圍內的國家間的剝削關係了,亦即剩餘價值分配國際化了。

二、不發展的發展論

這一理論是由弗朗克首先提出的,他的主要論點是:

(1)已開發國家在歷史上只經歷了“未開發”階段,從未經歷過“不發展”階段。而現在的落後國家的不發展,並不是該國本身內在原因所造成,即不是該國國內封建體制和資本缺乏所造成,而是由宗主國和衛星國過去和現在的不平等的經濟關係所造成。

(2)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一個硬幣的兩面:發展和不發展,落後國家的不發展是資本主義體系及其內在矛盾的結果。

(3)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包含兩個層次:在國內,是少數剝削者對大多數人生產的經濟剩餘的榨取與占有;在國際,是資本主義體系的中心國家對附屬國家的經濟剩餘的剝削與占有。

(4)由於已開發國家的發展是以不已開發國家的不發展為條件的,所以不打破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不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真正的發展)是不可能的。

(5)經濟國際化跨國公司的發展,往往使獨立了的原附屬國有可能重新附屬國化。這主要是通過上述推進因素(資本輸出的推進因素),宗主國對不已開發國家輸出過時的設備與技術(這也是已開發國家尋找其經濟剩餘的吸收對象的一種形式),既可以為其經濟剩餘找到出路,又不會引起對宗主國的產品的競爭(技術檔次不同,無法形成競爭),還可以大量就地剝削廉價勞力並擴大市場占有份額。所以,原宗主國對本國的出口興趣下降,他可以在國外辦廠(資本輸出)賺取更多的剩餘價值(美國目前的出口額同它在國外的生產總值一樣多)。

這裡,問題的關鍵在於原宗主國是否控制了資本被輸入國的經濟,如果是,這就恢復了原宗主國與附屬國的關係,獨立了的原附屬國又重新淪為經濟上的附庸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即附屬國化,在這種不已開發國家,就會出現一方面廣大勞動者由於高失業率和高剝削率而沒有因發展而得到多少實惠,甚至狀況更加惡化;一方面極少數上層獲得了超額的發展利益,而形成一個超前消費的特殊階層。這樣在工業化過程中,市場狹窄化,工廠開工不足,只靠少數特殊階層的高消費來維繫這種狹窄化的市場的需求,發展便會陷於膠著狀態甚至停滯,“不發展的發展”就出現了。

三、階級鬥爭國際化論

阿明認為,由於這種不平等交換和不發展的發展存在,說明階級鬥爭問題必須從世界範圍來加以研究。剩餘價值剝削的國際化,必然導致階級鬥爭的國際化。這是“南北問題”的根源。在已開發國家內部,似乎階級鬥爭大大緩和了,但是已開發國家內部階級鬥爭的緩和,是剩餘價值剝剝國際化的結果——從不已開發國家吸取剩餘,用其一部分支撐已開發國家內的“福利主義”。

不平等交換論不平等交換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