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官話

江淮官話,舊稱南方官話、下江官話;又稱淮語、江北話、下江話。現被劃為漢語官話中的一支。 作為中國標準語的官話,東晉南北朝以來分為南北兩支,北方以中原官話的洛陽音為代表,南方以江淮官話的南京音為代表。而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北方官話直到清代中葉以後才逐漸取代江淮官話系的南京官話成為中國官方的標準語。 江淮官話分布於今江蘇和安徽兩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區,使用人口大約為7000萬,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地區。 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黃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絕大多數。以前把南京話作為江淮官話代表語音,現在一般把揚州話作為江淮官話的代表語音。江淮“官話”保留了其他”官話“裡面都已經消亡的“入聲”音,是一種古老的漢語方言。

語言介紹

下江官話,舊稱“下江話”,又稱為“江淮話”、“江淮方言”。
其中有人將分布在長江以北的部分稱為江北話,江蘇的江北部分稱為蘇北話。江淮話地區以揚州為中心,一般把揚州話作為下江官話的代表語。

分布地區

下江官話主要分布在兩省中北部和湖北省東部,有人認為其中的一部分系中原雅音融合古吳語逐漸演變的產物,因此在許多方言的特點介於中原官話及北方官話與吳語之間。

語音特點

下江官話的主要特點是,聲母濁音清化,古全濁聲母逢塞音、塞擦音,洪巢片、黃孝片平聲讀送氣清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通泰片不論平仄一律讀送氣清音。
除通泰片外大部分地區n、l不分,疑母[ng]、影母[0]混同;舒聲韻母系統較華北官話更接近早期官話的代表——《中原音韻》音系,區別其他官話的主要特點即是保留入聲韻[?],複合元音和鼻音韻尾韻母有顯著單化。
一般有5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陰去、陰入。通泰片聲調有6~7個,多陽入(和陽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