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乾草會運動

數日內,高平全縣被乾草會焚燒的劣紳達四、五十戶。 長治縣乾草會運動歷時半月之久,燒毀劣紳房屋一百多家。 2月,各縣官吏在地方豪紳驅使下,對乾草會運動的首領和積極分子大肆搜捕,上黨地區是一片白色恐布。

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震動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熱烈回響,到處掀起自發的反封建反壓迫的鬥爭。山西上黨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火燒劣紳運動。由於軍閥官僚與士紳相勾結把持各地政權,捐稅有增無減,在山西東南一帶激起農民的抗捐鬥爭,人們手持乾草一束,聚眾燒毀官衙和劣紳房屋,史稱“乾草會運動”。
1911年,清王朝在辛亥革命浪潮的衝擊下搖搖欲墜,山西上黨地區各縣官吏惶惶不可終日,地方政事廢弛,而地方豪紳對鄉民的欺凌則愈加肆無忌憚。各縣怨聲載道,危機四伏。11月初,武昌首義和太原起義的訊息傳到各縣府,對於苦難不堪中的人民產生了巨大影響。時值完糧季節,早已蘊藏在人們心中的怒火終於象火山一樣爆發了。
11月上旬,高平縣街上出現歷數本縣豪紳罪狀的無名揭帖,接著東鄉開始傳遞號召眾聚會火燒豪紳的雞毛傳單。11月12日,攜帶乾草的東鄉等四個鄉農民2000餘人,聚集於東關丹河大王廟,在東鄉大善村牛春發、牛春姐二人率領下燒開縣城門,蜂擁入城。農民進城後,先搗毀巡警局,焚燒高等學校,然後匯集於縣署門前示威,強烈要求免糧免稅,群情激奮,沸反盈天。懾於民眾運動的威力,知縣朱士俊被迫出示了免糧免稅的告示。次日,民眾轉入各鄉繼續進行反抗捐稅的鬥爭。數日內,高平全縣被乾草會焚燒的劣紳達四、五十戶。乾草會烈火自高平縣開端,勢如燎原,向北迅速蔓延。不過半月,長治、長子、壺關、襄垣等縣都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長治縣乾草會運動歷時半月之久,燒毀劣紳房屋一百多家。沁縣參加暴動者達數萬之眾,燒毀城鄉四十八家房屋。聲勢之大,一時轟動省內外。
在甘草會運動打擊下,清廷在上黨地區的統治政權進一步瓦解。1911年12月底,孫宗武等人能夠不費一槍一彈使上黨地區各縣和平光復。然而,上黨地區各縣光復不久,政權又重新回到地方豪紳手中。1912年初,代行知府職權的上黨地區八縣參議會產生。清代遺老劉祖堯等劣紳搖身一變成為參議會的參事。新政權組成後,豪紳立即向參加乾草會運動的農民民眾反撲過來。2月,各縣官吏在地方豪紳驅使下,對乾草會運動的首領和積極分子大肆搜捕,上黨地區是一片白色恐布。乾草會運動的首領和積極分子,除少數人聞風潛逃外,大多數人被抓捕。不久,閻錫山派楊沛霖擔任潞、澤、遼、沁鎮守使。同年夏天,楊沛霖親自指揮士兵鎮壓乾草會運動。長治縣乾草會運動的首領陳雙馬、馮丙演、蘇小興、趙鐵忠等五人被斬首示眾。其餘被捕人員,有的被判徒刑,有的被罰款保釋。而楊沛霖對被燒劣紳卻大加周濟,每家每人髮結倉谷五石,並在各村勒索木材,重新為劣紳修建房屋。
上黨地區乾草會運動是一次反抗封建剝削和壓迫的農民革命運動,廣泛地打擊了當地的封建地主階級,在上黨地區人民反封建的鬥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