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1996年10月由原上海醫藥管理局下屬企業改制組建而成,2002年9月進一步改制成為多元投資的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上藥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現有員工近3萬人,註冊資本31.58億元,是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行銷網路最健全的醫藥企業,並躋身中國企業五百強。

基本信息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藥集團)的前身是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1996年10月由原上海醫藥管理局下屬企業改制組建而成,2002年9月進一步改制成為多元投資的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上藥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現有員工近3萬人,註冊資本31.58億元,是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行銷網路最健全的醫藥企業,並躋身中國企業五百強。

簡介

上藥集團旗下擁有處方藥事業部、抗生素事業部、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原料藥事業部、非處方藥事業部五大事業部和上海市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等控股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化學藥、生物藥、中藥和醫藥流通等諸多領域,產品覆蓋人類生命健康的各個領域。集團實行嚴格的GMPGSPGAPGLP管理,技術不斷創新,工藝精益求精,管理一絲不苟,保證了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的產品信譽度。集團不僅擁有信誼、中華、雷允上、華氏、龍虎、新亞等一批歷史悠久、享譽全國的品牌商標,而且創造了新中國製藥業歷史上的諸多第一,形成了上藥集團強大的無形資產。集團積極開展廣泛、靈活、有效的國際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的進程。目前,上藥的合作夥伴遍及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

歷史回眸

1996年
1996年10月,政企分開,由原上海市醫藥管理局所屬企業整體轉製成立國有獨資的“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
2000年
2000年9月,通過資產重組進一步改制成為由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與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擁有50%股權的“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2002年
2002年8月,中國華源集團以11億元的現金,收購上海華誼集團與上海工投集團各占上藥集團總股本20%的股權,取得上藥集團40%的股權;上海華誼集團與上海工投集團仍各擁有上藥集團30%的股權。同時,新的股東會決定中國華源集團、上海華誼團、上海工投集團按4:3:3的比例向上藥集團增資擴股,使上藥集團的註冊資本由原來的29.92億元增至31.58億元。
2008年
2008年7月,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上藥集團股權,將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各持有的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30%股權調整給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

組織架構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組織架構

品牌歷史

處方藥事業部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二十世紀初,西風東漸,近代化學製藥業登入滬上。1961年德籍藥學博士馬克斯•霞飛取“信誼”為品牌。創辦信誼藥廠。同一時期,中法(上海延安萬象藥業),集成,九福等廠商亦應
運而成,形成近代中國最早的化學製藥產業群。1937年,信誼藥廠轉型民族資本後,渴求賢才,仿創結合,抗菌新藥“消治龍”平地崛起,貨流網路通慣南北,四十年代一舉登頂“遠東第一大藥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處方藥事業部
廠”。2001年以來,由信誼品牌領銜,信誼藥廠及其下屬的信誼金朱,信誼嘉華,信誼康捷等子公司,與上海延安萬象,第一生化,九福,集成等藥廠,整合成上藥集團處方藥事業部。主要從事粉針,輸液,水針,片劑,膠囊,軟膠囊,顆粒,乳劑,滴眼液,氣霧劑等10餘種劑型化學藥,生物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海集團處方藥事業部正全面實施以技術進步為主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加強國內外的技術合作,近年來更是成功研發“培菲康”等多個國家一,二類新藥和11項國家專利製劑及技術。
抗生素事業部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藥集團抗生素事業部是上藥集團給予充分授權經營的五大事業部之一,下屬企業包括: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總資產達30億人民幣。新先鋒藥業是“中國抗生素的搖籃”,中國第一支青黴素就在該企業誕生;新亞藥業是中華民族製藥工業先驅,在近八十年的風風雨雨中,“新亞”品牌蜚聲海內外。抗生素事業部的藥品涵蓋抗感染藥物的所有門類,是國內品種最齊全,最豐富,最具特色的抗感染藥物專業製藥企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抗生素事業部
業。目前,抗生素事業部以抗感染類藥物為主要發展方向,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優勢品牌的聚焦,關鍵技術的投入,內部資源的整合以及6APA,7ACA,7ADCA三大系列產業鏈建設方面皆已初見成效:“研發,行銷,採購,品牌,財務”運行也已實現高度集中統一;“集約”給企業帶來的低成本,差異化競爭力顯著增強;ERP企業資源管理流程再造,更為企業內部機制轉換,科學決策,經營發展,監管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藥集團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以發展中藥與天然藥物品牌藥為核心,以研發和創新作為事業部發展的基礎,致力於中藥現代化,不斷創立行業標準,提升員工及公司價值,至誠至信,關愛生命。上藥集團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以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上海藥材有限公司和上海杏靈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子公司,先後與和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
記黃埔,日本津村株式會社組建上海和黃,上海津村等合資企業。在上海奉浦建設有現代中藥生產基地,形成了地道藥材,中成藥/天然藥物,中藥保健品和植物提取物等四大核心業務領域。上藥集團中藥和天然藥物事業部建立嚴格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從中藥材GAP種植,到藥品GMP生產管理,到符合GSP管理的銷售流通體系,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努力確保藥品的安全有效。旗下“雷氏”,“杏靈”,“神象”等品牌在海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價值不斷提升。
神象——上藥集團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主品牌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藥集團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是上藥集團五大事業部之一,以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為經營主體,“神象”為中藥與天然藥物事業部兩大主品牌之一。“神象”主營參茸名貴藥材及其滋補品。百年老字號雷允上藥店始建於蘇州,發跡於上海,迄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市藥材公司,在它的發展歷史上形成了“雷氏”“神象”“黃浦”“雙鶴”“常春”等一系列的知名品牌,對祖國中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公司傳乘“至誠至信,關愛生命”的企業精神,實踐“綠色安全、名醫名藥、服務健康”的品牌承諾,以天下人的健康為己任,竭盡所能地專注於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現代健康事業。
華聯——上藥集團原料藥事業部主品牌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藥集團原料藥事業部是上藥集團五大事業部之一,下屬企業主要包括: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新華聯製藥廠、上海三維製藥有限公司等,由“華聯”品牌領銜。上藥集團原料藥事業部生產包括中樞神經類、呼吸系統類、抗生素、糖尿病治療類、腸胃病治療類、抗過敏類、抗腫瘤類、心血管類及精神病類等眾多領域的原料藥。具有廣泛的化學反應能力,擁有多肽合成、手性合成、純化、氟化等技術特色;擁有空間廣闊、配套設施完善的星火原料藥基地作為合作平台,為今後的生產和訂單製造提供了技術和生產能力上的有力保證;同時能有效控制成本,以低廉的價格提供給客戶廣泛並符合GMP生產要求的原料藥產品;而且,部分品種已通過FDA、TGA、COS等認證機構的認證註冊,客戶遍及歐、美、東南亞等地,並與包括先靈、奈可明、羅氏等在內的著名跨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龍虎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上藥集團非處方藥事業部是上藥集團五大事業部之一,以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華藥業分公司為經營主體,由“龍虎”品牌領銜。1911年,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工商巨頭黃楚九根據中國古有成方“諸葛行軍散”自擬處方開始製造“人丹”,並以“龍虎”圖案作為商標,取意“龍是吉祥物,虎是獸中王”以示日後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新中國成立後,龍虎產品開始系列化,逐漸發展成為擁有清涼產品、日化產品、保健品和普藥的龍虎品牌產品群。近一個世紀的歷程見證了“龍虎”商標的騰飛。龍虎系列產品行銷全中國,並出口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科研開發

研發簡介
科研體系建立和健全是企業科研開發工作有序運行的保證。上藥集團現擁有中央研究院和事業部兩個層面的藥物科研體系,國家級、市級技術中心等科研開發機構十餘個,集中了以院士為首的上千名專業技術人員,致力於原創藥研發和藥品二次開發。
上藥集團的科技研發體系是由兩級新產品研發機構、三個技術創新層次所組成。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研發簡介

兩級新產品研發機構是指上藥集團中央研究院和事業部研究所(技術中心)的兩級研發分工體系,上藥集團中央研究院主要從事產品原創開發和創新開發;事業部研究所(技術中心)主要從事產品創新開發、仿製開發和工藝改進。三個技術創新層次是包括上藥集團中央研究院、事業部研究所(技術中心)和事業部各分廠中試室這三級技術創新和保證機構。此技術開發體系將為學術行銷和海外產品認證提供工藝技術和技術管理的支持。上藥集團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位於上海張江藥谷內。在近階段,新藥研發在“仿創結合,從仿製走向創新”的總方針指引下,以me-too/me-better藥物的開發為切入點,整合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加大自主開發的力度,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力求在心腦血管藥物、代謝系統疾病藥物、抗腫瘤藥物等領域有所突破,在小分子化合物藥物、基因工程蛋白藥物、天然藥物等方面形成自主創新的能力,能夠爭取在一定的時期內,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新產品。
科研團隊
上藥集團集中了以院士為首的上千名專業技術人員,致力於原創藥研發和藥品的二次開發。現已建立了11個科研的專業技術團隊:
博導、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的與日本著名製藥企業、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合作的中央研究院新藥靶標篩選科研團隊;
教授、碩士為學科帶頭人的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建的中央研究院化學合成科研團隊;
以研究員、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的新型製劑給藥平台科研團隊;
以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的現代生物技術藥物科研團隊;
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的基因工程藥物科研團隊;
以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的創新藥物靶向受體和動物體內篩選技術為主的科研團隊;
以研究員、高工為學科帶頭人的手性藥物合成科研團隊;
以高工為學科帶頭人的特色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科研團隊;
以高工為學科帶頭人的甾體激素類藥物合成科研團隊;
以教授、博士、高工為學科帶頭人的現代中藥科研團隊;
高工為學科帶頭人的天然藥物有效組分提取技術科研團隊。
科研項目
完善二十項技術
活性化合物配體垂釣計算器模擬篩選技術;多合成技術;天然藥物有效組分的提取技術;手性合成技術等二十項。
構築六大技術平台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1.藥物的設計和篩選技術平台;
2.活性化合物開發和製造技術平台;
3.中藥質量標準化技術平台;
4.活性蛋白的醫藥生物技術平台;
5.中藥製造工程技術平台;
6.藥物緩控釋給藥技術平台等六大技術平台。
在研十五項項目(國家一類新藥):
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國家一類化學藥品––雷公藤內脂醇研製。目前已完成了以雷公藤甲素為起始原料的實驗室工藝合路線研究、確證了化學結構以及進行了初步的整體動物藥效評價和原料藥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研究、腸溶片工藝及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研究等工作,現正開展該化合物的全合成工藝研究。
科研成果
上藥集團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創造了中國製藥工業史上眾多的“第一”或“之一”。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1927年,成為中國最早生產“注射藥”的四大民族企業之一。
1928年,在中國首創生產“注射用蒸餾水”。
1929年,相繼試製生產出片劑、藥丸、軟膏等藥品。
1930年,建造中國第一家“藥用玻璃工場”,並首創在中國投產藥。
1931年,在民族製藥業中率先成為“生物檢驗室”和“藥理檢定部”。

1934年,在中國首創生產“玻璃注射器”。
1935年,吸納留德日、英美二大派系的頂級藥劑師,組建“新亞化”。
1950年,上海建成國內第一家青黴素實驗所,開始研製生產抗生素。
1951年,試製成功結晶青黴素,成為國內抗生素企業的發端。
1953年,在國內第一個正式投產青黴素鉀鹽。
為中國製藥工業作出眾多貢獻的同時,也形成了相當量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產品。擁有專利120多項,發明專利占40%以上,其中用於治療腹瀉的培菲康和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杏靈顆粒已同時獲得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專利授權。
珠子參有效成分製劑及製備方法
大花紅景天有效成分製劑及製備方法
一種含姬松茸的中藥複方製劑及製備方法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一種活血降酯的中藥配方和製劑
一種銀杏注射液的製備方法
斯泰隆(高含量銀杏葉黃酮內酯浸膏及其製備方法)
銀杏酮酯、銀杏葉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Ⅱ)
銀杏酮酯、銀杏葉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Ⅰ)
銀杏葉組合物及製備方法和用途(中、美、英、澳授權)
銀杏葉黃酮內酯浸膏及其製備方法

相關新聞

隨著近年公司經營以分銷為核心業務的發展,在華東地區建成了以品種為紐帶的二級分銷網,以控股企業為樞紐的大區網以及快批、平價藥房、倉儲式銷售的立體分銷網,逐步形成了以華東為中心,輻射全國的供應網路,上下遊客戶4000多戶,遍及全國部分中心城市數千餘家醫療機構,構建了完整的分銷系統,使公司在華東地區三級醫院終端覆蓋率100%,二級醫院覆蓋率76%。藉助於公司在醫院和社會零售兩大終端中強大的競爭優勢,不僅壟斷了上海的大部分市場,而且引來了與國外醫藥優勢企業的頻頻合作。這樣的分銷價值鏈使公司主營業務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有力地推動了公司的成長性。公司連續7年醫藥終端銷售規模名列全國第一,2005年,公司又以第57名的排名入選《上海證券報》《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成為入選的中國醫藥企業第一。

實際價值明顯低估,儘管上海醫藥停牌前3.91元的股價與其淨資產基本相當,但是公司隱形資產才是最具震撼性。一方面,公司重組時有一大批工業、商業地產以極低的原始價值進入上市公司,現具有數倍的充值空間。此外,2005年公司在關聯交易中,以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2.18億元置換了上海農藥廠有限公司80.44%股權,公告點明“公司在浦東新區外高橋江心沙路黃浦江畔擁有125806平方米工業用地。”同時,公司現代物流上馬後,原來分散多處的倉儲正在集中歸併,由此一大批地產將被盤活,公司房地產資源存在著增值重估的很大空間。另一方面,公司控股的華氏大藥房直營門店已發展到近200家,全國零售連鎖網路已擴大到1400餘家藥房,這樣覆蓋面廣、滲透性強的零售網路同樣也應該賦予較高的估值,無論從帳面上還是潛在的隱形資產,公司的價值顯然被市場明顯低估。

銷售網路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國際市場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國內市場

人才戰略

上海醫藥有限公司上海醫藥有限公司
集團崇尚“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強企”的用人理念,建立了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和業績評價體系。以尊重員工的價值創造為主旨,積極倡導人才價值的成長性,培育和營造了“尊重人才、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下屬企業

上海醫藥股份醫藥分銷事業部
上海醫藥股份新藥分公司
上海醫藥股份延東分公司
上海醫藥股份滬東分公司
上海醫藥股份滬西分公司
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全國銷售部
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配置總部
上海滬郊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醫藥滬中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金龜華超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思富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華因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麥卡森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瑞金藥房
上海上醫新特藥商店
上海華仁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金石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上海金山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上海市一大藥房有限公司
上海得一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醫藥嘉定藥業有限公司
上海閔行區藥材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健爾醫藥有限公司
寧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四明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
青島華氏國風醫藥有限公司
杭州華氏醫藥有限公司
寧波亞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哈藥集團有限公司華北製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三九企業集團江西江中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http://www.pharm-sh.com.cn/
2、http://www.shaphar.com.cn/shapharWeb/default/index.js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