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靈顆粒

杏靈顆粒

本品為淺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用於血瘀型胸痹及血瘀型輕度腦動脈硬化引起的眩暈;冠心病,心絞痛。

基本信息

杏靈顆粒杏靈顆粒
杏靈顆粒,由銀杏酮酯製成。活血化瘀。用於血瘀引起的胸痹(冠心病心絞痛)及血瘀型輕度腦動脈硬化引起的眩暈。

藥物介紹

杏靈顆粒銀杏酮酯
【藥品名稱】
品名:杏靈顆粒
漢語拼音:Xingling Keli
劑型:顆粒劑
【成分】銀杏酮酯(含總黃酮≥44%,其中黃酮醇甙≥24%;總內酯≥6%)。
【性狀】藥品為淡棕黃色顆粒:味甜,微苦。
【藥理毒理】藥理作用:藥品改善冠脈結紮狗的心肌缺血程度,縮小心肌缺血範圍。另外,體外試驗表明藥品具有抑制ADP、膠原致血小板聚積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於血瘀引起的胸痹(冠心病、心絞痛)及血瘀型輕度腦動脈硬化引起的眩暈。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一袋,一日三次。
【不良反應】個別患者服藥後要出現部不適,不需要特別處理。
【注意事項】孕婦及必力衰竭者慎用。
【規格】1g/包
【貯藏】密封,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包裝】10包/小盒
【有效期】24個月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Z20000050
【生產企業上海杏靈科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杏靈科技藥業有限公司”)

化學檢測

杏靈顆粒色譜
【鑑別】(1)在萜類內酯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色譜中應呈現與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和白果內酯對照品保留時間相同的色譜峰。(2)取藥品2g,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葉對照藥材1g,加60%乙醇溶液1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分別依次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正丁醇各10ml振搖提取,棄去石油醚提取液和醋酸乙酯提取液,正丁醇提取液濃縮至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蘆丁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水-甲酸-冰醋酸(100:26:11: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檢查】應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ⅠC)。

【含量測定】總黃酮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在120℃減壓乾燥至恆重的蘆丁對照品2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70%乙醇70ml,於水浴上微熱使溶解,放冷,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蘆丁0.2mg)。標準曲線的製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2、0.4、0.6、0.8、1.0、1.2ml,分別置10ml量瓶中,各加水至3ml,加醋酸-醋酸鈉緩衝溶液(pH4.5)和0.1mol/L三氯化鋁溶液各2ml,搖勻,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以相應的溶液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Ⅴ A)試驗,在270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標準曲線。測定法 取藥品10袋的內容物,精密稱定,研細,取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70%乙醇40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4小時,放冷,提取液轉移至50ml量瓶中,用70%乙醇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0.5ml,置10ml量瓶中,照標準曲線的製備項下的方法,自“加水至3ml”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相當於蘆丁的重量,計算,即得。 藥品每袋含總黃酮以蘆丁(C27H30O16)計,應為14.08-21.12mg。總黃酮醇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5%磷酸溶液(49:5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68nm。理論板數按槲皮素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山柰素峰和異鼠李素峰的分離度應大於1.5。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分別取在五氧化二磷減壓乾燥器中放置過夜的槲皮素對照品4.2mg、山柰素對照品6.0mg及異鼠李素對照品1.2mg,精密稱定,置同一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槲皮素84μg、山柰素120μg、異鼠李素24μg)。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藥品10袋的內容物,精密稱定,研細,取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鹽酸溶液(4:1)的混合溶液50ml,稱定重量,置85-90℃水浴中加熱回流30分鐘,取出,迅速冷卻至室溫,再稱定重量,用上述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須在3小時以內測定)。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計算槲皮素、山柰素和異鼠李素的含量,按下式換算成總黃酮醇苷的含量,即得。總黃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2.51+山柰素含量×2.64+異鼠李素含量×2.38 藥品每袋含總黃酮醇苷不得少於8.64mg。萜類內酯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29:71)為流動相;示差檢測器;柱溫為30℃。理論板數分別按銀杏內酯A峰、銀杏內酯B峰、銀杏內酯C峰和白果內酯峰計算均應不低於3000。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在五氧化二磷減壓乾燥器中放置過夜的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和白果內酯對照品各30mg,精密稱定,置同一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和白果內酯各0.6mg)。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藥品10袋的內容物,精密稱定,研細,取2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10ml,冷浸30分鐘,再加丙酮60ml於燒瓶中,置水浴中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減壓濃縮至乾,殘渣用醋酸甲酯20ml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剩餘的殘渣再用水10ml溶解,併入同一分液漏斗中,振搖,分取醋酸甲酯液,水溶液再用醋酸甲酯20ml振搖提取,合併醋酸甲酯提取液,減壓濃縮至乾,殘渣用流動相溶解,移至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取濾液,即得。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計算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和白果內酯的含量,即得。藥品每袋含萜類內酯以銀杏內酯A(C20H24O9)、銀杏內酯B(C20H24O10)銀杏內酯C(C20H24O11)和白果內酯(C15H18O8)的含量之和計,不得少於2.16mg。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