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

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創建於1936年,是上海醫科大學附屬的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上醫大中山臨床醫學院設在該院,它擔負著500餘名醫學生的教學及近百名實習醫生的臨床實習任務。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
上海市-上海市
【郵政編碼】
200032
【聯繫電話】
4041990 4037245
【醫院簡介】
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創建於1936年,是上海醫科大學附屬的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上醫大中山臨床醫學院設在該院,它擔負著500餘名醫學生的教學及近百名實習醫生的臨床實習任務。
醫院占地面積8萬餘平方米,院本部開設病床1000餘張,年門診量約90萬人次,住院約1.2萬人次,現有職工2000人,其中有正副教授180餘人。

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建於1936年,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為紀念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山醫院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專業門類齊全、綜合實力雄厚、醫療儀器先進、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占地面積60畝,其中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並在松江天馬山境內設分院一所。現有病床1080張,職工2172餘名,其中正副教授284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3人,各級醫師600餘人,護士600餘人,醫技人員358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康復研究所、上海醫科大學核醫學研究所、上海醫科大學呼吸病研究所、上海醫科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也設在院內。醫院始終秉承"為平民服務"的辦院初衷,把"一切為了病人"視為中山精神,倡導"嚴謹、求實、團結、奉獻"的院訓,以嚴謹的醫療作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嚴格的科學管理,努力為國內外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一、精湛的醫療技術
中山醫院承擔著繁重的醫療任務,負責近600家公費勞保單位30餘萬職工的醫療保健工作,每年門急診人次100餘萬,住院病人22000人次,手術病人達1萬餘人。其中40%來自全國各地,成功救治了許多疑難危重病人。
醫院成人科室設定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創建於1958年的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198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我國衛生部正式命名為WHO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早在50年代末胸心外科率先開展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施行右心導管術、二尖瓣替換手術以及低溫下心房間隔缺損縫閉術等,80年代初成為國內最早進行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融栓治療的科室之一。近年來,心內外科在冠心病的有創性和無創性診斷和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和擴張性心肌病的診斷和治療、微創心臟手術等方面進展尤為突出,成績斐然。
肝癌研究所是我國最重要的兩個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以原發性肝癌為主攻方向,內外科緊密結合是其學科特色。最早開展小肝癌治療、復發後再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縮小後切除等,已積累4000餘例肝癌治療經驗,每年進行肝癌手術500餘例。迄今為止已有368例手術病人生存超過5年,112例生存10年以上,1例生存最長已達38年,居國際領先水平。
呼吸病研究所是國內最早建制的肺(呼吸)病學專業,其醫療特色為各類呼吸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擅長呼吸衰竭及各類危重病人並發呼吸問題的搶救、呼吸致殘的康復、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和治療、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胸膜疾病及胸腔鏡檢查和治療、肺胸疾病的介入放射學處理等。
血管外科研究所自50年代起成功研製真絲人造血管並運用於臨床,其開展的專科業務在手術數量和種類上皆在國內名列前茅,其中下肢動脈原位大隱靜脈旁路移植術和點式大隱靜脈剝除術國內首創。近年來相繼開展血管腔內人造血管內支撐術治療腹主動脈瘤、鎖骨下動脈瘤、髂動靜脈瘺和下肢動脈硬化重度狹窄等疾病。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康復研究所以創傷康復為重點,以神經和運動系統疾病康復為中心,此外還開展內分泌系統疾病康復,其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柱脊髓損傷、各種骨關節功能障礙、中風偏癱患者等方面已取得較好療效。
核醫學研究所在心臟、神經、消化、泌尿、骨關節、腫瘤核醫學、放射免疫分析以及放射性核素治療學等方面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普外科是上海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學科創始人為已故著名外科專家沈克非教授。該學科在許多領域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一直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現行的重大外科手術中有許多是該學科在國內率先開展的,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規則性肝葉切除術、真絲人造血管移植術、腸系膜下腔靜脈吻合署等。此外還在國內最早開展外科重症監護和外科營養。1986年,一個因"小腸扭轉"行全小腸切除術的婦女,術後多年採用靜脈高營養維持,並於1991年生育一健康女嬰,母女平安。這病例在國內外均屬罕見。我院骨科中科院院士陳中偉教授於1996年為一殘疾打工妹進行游離第二足趾再造前臂手術並安裝多自由度假手獲得成功,使"湘妹子"獲得了新生。此手術被讚譽為"世界第一手"。此外,呼吸科、消化科、泌尿科、麻醉科等也各具特色,居國內領先水平。
中山醫院也是較早開展涉外醫療工作的單位。醫院與香港保健協會合作於1994年7月建立了逸仙醫院,有病床46張,已診治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深受境外人士的好評。1995年醫院在國內首家建立和開通多媒體遠程醫療會診中心,目前網點已遍及大江南北直至新疆、西藏,中山醫院已經成為華東地區的醫療中心和醫學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醫院擁有許多先進醫療儀器裝備,包括美國GE公司直線加速器、快速螺旋CT、1.5T磁共振斷層掃瞄器、1250毫安心血管造影機(DSA)、同位素電子計算機斷層掃瞄器(ECT)、震波碎石機、ICU、CCU急救監護設備和全院閉路電視系統及遠程醫療會診、教學設施等。
二、刻意求新的科學研究
醫院自建院以來一貫重視醫學科學研究工作,曾經創造出許多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第一台國產人工心肺機誕生於中山醫院,第一例心臟直視手術在中山醫院完成,第一台套筒式腎透析機在中山醫院問世,第一例屍體腎移植在中山醫院取得成功。醫院最早將肺功能檢查用於臨床診斷,最先研製成功真絲人造血管。此外,最早做冠狀動脈造影、最先使用心電圖、最早將超聲套用於臨床診斷、最早開展同位素臨床套用等等。
醫院的心內科、肝腫瘤科被國家教委定為重點學科;心內科、肝腫瘤科、麻醉科為上海市領先學科;心內科、肝腫瘤科、呼吸科、放射科、骨科被列為衛生部直屬醫療機構重點學科;放射科、普外科、核醫學科、內分泌科、消化科、腎內科被列為上海醫科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
據初步統計,建院以來共發表論文5200餘篇,半數以上為近十年來發表的,其中250餘篇發表在國外著名雜誌,近10年來主編出版專著92部(本)。中山醫院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如"六五"攻關、"七五"攻關、"八五"攻關、"九五"攻關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教委博士點、青年基金、留學生回國啟動基金、上海市曙光計畫、上海市啟明星計畫、市衛生局、市科委、CMB基金、"863"基金以及其他有關部委專項基金等課題。近5年來我院承擔市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169項,獲市部委以上的科研成果獎46項,成果鑑定42項。小肝癌的診斷和治療、體外震波碎石的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醫院在研課題182餘項,科研經費達2100餘萬元,國際合作經費近80萬美元。科學研究的成果提高了醫療質量,也豐富了教學內容,有力推動了醫療事業的發展。

醫院地址

醫院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松匯西路1201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