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治療學

《 放射性核素治療學》是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核醫學是和平利用原子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速,其內容和

放射性核素治療學

面貌不斷發生變化。過去50年裡,主要是利用單光子核素標記的示蹤顯像劑進行臟器功能測定和顯像,以研究和診斷疾病;近年來則已發展到利用正電子核素標記的示蹤顯像劑進行體內生物分子代謝顯像和受體顯像,基因顯像也初現端倪。這些用正電子核素標記的示蹤顯像劑進行的顯像要用正電子顯像儀(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來實現,故統稱PET顯像。PET顯像已成為新世紀核醫學的熱點之一。

我國學者在核醫學發展的各個時期都編著了不少專著、教科書和手冊,反映了當時核醫學的內容和面貌,總結了當時的豐富經驗,推動了核醫學的發展。但至今尚缺少內容時尚而又精深的PET顯像專著,急需能反映當前核醫學的發展、以PET顯像為主要內容的新書問世。

本人很早就深受PET顯像魅力的吸引,20世紀80年代初赴美留學時就選擇了著名的PET先軀D.E.Kuhl教授為師,在PET發展的搖籃之一——UCLA學習。回國後積極參與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製國產單環/兩層、4環/7層和18環/35層兩代PET顯像儀的工作,並參加了臨床前評價和臨床試用。1998年退休後,主要精力投入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PET中心、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南方PET中心、山東省立醫院PET/CT中心和昆明軍區總醫院hpet中心的PET顯像臨床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本人從事核醫學的早期,曾投身於核素治療,後因忙於核素診斷和研究,對治療有所偏廢。但在長期從事核素顯像和示蹤研究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核素靶向顯像的成功就很有可能實現相應的核素靶向治療,深信核素治療必將像核素顯像一樣繁榮發達,並且有可能因為不會像核素顯像那樣地受到其他技術的嚴重挑戰而永立於不敗之地,社會效益也會更大。因此本人近年來也逐漸回歸到核素治療。退休後更有較多時間參加國內外許多核素治療會議,並訪問了不少核素治療開展得很好的單位和頗有經驗的專家,發現我國核素治療的套用和基礎研究的勢頭都很好,但遠不平衡和普及,對一些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也存在著認識上和實踐上的差別,確有必要集思廣益進行宣傳和探討,才有助於大力而儘量妥當地推廣各種核素治療。根據以上情況,本人乃決定再組織編寫一本以PET顯像和核素治療為主要內容的專著。

PET診斷學》共十章,除有總論介紹PET的基本原理和特點、正電子示蹤顯像劑、各種PET顯像儀和基本的顯像方法、影像定量、影像融合、輻射防護、效益/經濟分析、循證醫學、建立PET中心需考慮的一些問題和面臨的CT/MRI等新進展的挑戰外;用八章著重介紹目前最為常用並且較為成熟的腫瘤PET顯像、腦PET顯像和心肌PET顯像的原理、方法和臨床套用。用一章專門介紹PET/CT的套用特點和價值;用一章簡要介紹PET顯像在腦功能、精神疾病、成癮和戒毒、針刺、 藥物、基因顯像和基因治療等研究方面的套用和為小動物顯像的microPET。

《放射性核素治療學》,共十三章,除有總論介紹核素治療的基本原理和特點、放射性治療藥物、劑量學、輻射防護和管理、療效評價方法等以外,其餘各章逐一介紹各種治療方法,包括131I治療、32P治療、核素治療骨轉移灶所致骨痛、核素介入治療、介導性核素靶向治療、核素近距離治療、低劑量核素治療和99Tc-MDP治療。其中特別重點討論套用最廣和最為有效的131I治療Graves病和甲狀腺癌的各方面問題。

本套書的主要是核醫學工作者和研究生。核醫學的發展和普及與臨床醫生對它的認識、接受程度和合作極有關係,望本書也將成為廣大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了解和認同PET顯像和核素治療的一個視窗,能更好地套用它們為病人服務。

由於本套書內容很多,各個方法和套用都相當專業,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經驗,為集思廣益和貫徹百家爭鳴方針,特邀請了國內四個直轄市和20個省、自治區的120多位在某個方面確有豐富經驗或知識的專家參加本書編寫,其中2/3為中青年新秀。同時針對我們在一些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還邀請了美國、法國、奧地利、印度、韓國和香港、台灣地區的12位著名專家朋友參加編寫。要求作者對所寫的章節都要包括歷史和現狀、主流經驗/觀點和非主流經驗/觀點、現存問題/爭論和發展前景;介紹的具體方法必具可操作性;國內外情況都要介紹,但著重國內的經驗。

作者簡介

潘中允,1932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吳興。1950年高中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留校任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醫師,1958年受命組建核醫學科(原名同位素室),從事核醫學至今。1962—1963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師從王世真教授,進修實驗核醫學。1983—1984年由WHO選派,赴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Wadsworth榮民醫院和南加州大學留學,師從著名PET先驅、神經核醫學專家D.E.Kuhl和著名臨床核醫學專家w.H.Blahd,並受到R.A.Hawkins教授、著名放射性藥物專家w.Wolf和著名核醫學教育專家J.F.Ross的指導,學習臨床核醫學、PET、放射性藥物評價和核醫學教育等。回國後繼任核醫學科和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晉升教授和主任醫師,1993年起任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兼職教授。歷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會第二、四屆理事,第三屆常務理事,第一、二屆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第一至五屆中華核醫學雜誌編委,1998年起任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核素治療總論

第一節 核素治療的基本原理、種類、特點和現狀

第二節 放射性治療藥物

第三節 韌致輻射顯像

第四節 核素治療的內照射輻射劑量學

第五節 輻射防護與安全

第六節 療效評價方法

第二章 131I治療Graves病概述

第一節 Graves病的診斷治療及131I治療的適應證

第二節 131I治療方法

第三節 配合治療

第四節 療效

第五節 不良反應及其處理

第三章 131I治療Graves病的經驗

第一節 1003例治療經驗

第二節 四十年治療經驗

第三節 131I、抗甲狀腺藥物及手術治療Graves病的比較

第四節 131I治療後甲減的綜合防治

第五節 131I治療GD的療效和甲減發生率不完全統計

第四章 131I治療Plummer甲亢

第五章 131I治療其他甲狀腺良性疾病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治療其他類型甲功亢進的甲狀腺疾病

第三節 治療甲功正常或低下的甲狀腺疾病

第六章 核素治療甲狀腺癌

第一節 甲狀腺癌的病因、分類和分期

第二節 甲狀腺癌轉移灶的診斷

第三節 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

第四節 131I治療甲狀腺癌

第五節 核素治療無功能性甲狀腺癌

第六節 甲狀腺髓樣癌放射免疫治療進展

第七節 131I—hTgMcAb治療甲狀腺癌轉移灶

第七章 32P內照射治療

第一節 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第二節 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三節 治療骨與關節結核

第四節 治療慢性骨髓炎

第八章 核素治療腫瘤骨轉移所致骨痛

第一節 80SrCl2治療

第二節 153Sm-EDTMP治療

第三節 186Re/188Re—HEDP治療

第四節 32P治療

第九章 介導性核素靶向治療

第一節 放射免疫治療

第二節 膀胱癌放射免疫治療

第三節 受體介導核素靶向治療

第四節 131I—mIBG治療惡性富腎上腺素能受體腫瘤

第五節 基因介導核素靶向治療

第十章 核素介入治療

第一節 腹、胸腔內治療

第二節 關節腔內治療——放射性滑膜切除術

第三節 囊腫腔內治療

第四節 實體瘤內注射核素治療

第五節 動脈內介入治療

第十一章 核素近距離治療

第一節 核素敷貼治療總論

第二節 皮膚疾病敷貼治療各論

第三節 眼、耳、鼻、咽疾病敷貼治療

第四節 腦瘤術後殘腔125I囊近距離治療

第五節 食管癌性狹窄近距離治療

第六節 經直腸/尿道近距離治療前列腺增生

第七節 血管內近距離照射防治血管再狹窄

第八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

第十二章 99Tc—MDP(雲克)治療

第一節 治療原理和特點

第二節 治療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三節 99Tcm-MDP和99Tcm一IgG顯像觀察療效

第四節 治療骨轉移灶所致骨痛

第五節 治療中、晚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第六節 治療骨質疏鬆性脊椎壓縮性骨折

第七節 治療graves眼病

第十三章 低劑量核素治療

第一節 低水平輻射生物效應

第二節 低劑量核素治療的一些線索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