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貿易學院

上海財經貿易學院

上海財經貿易學院是一所以工程技術為主,經濟管理、藝術設計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上海財經貿易學院”的學校名稱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媒體披露其虛假辦學,請謹慎辨別!報考前可以到教育部官網查詢具有招生資格的高校名單。

概況

學校主校區地處上海松江新城大學園區,是一座現代化、信息化、人文化、園林化的美麗校園。上海財經貿易學院已有20多年歷史,現為上海市重點建設高校,並進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行列。面向新世紀把上海財經貿易學院建設成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

歷史沿革

上海財經貿易學院源於1917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創辦的商科,著名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楊杏佛任商科主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擴展為國立東南大學時,為適應商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商科遷址上海,於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學,這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任教務主任。幾經變革,1932年8月獨立建校,定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時為國內唯一的國立商科類本科高校。
1950年8月,學校更名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和姚耐為院長、副院長。20世紀50年代初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復旦大學、交通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廈門大學、東吳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商學院或財經系科相繼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遂成為華東地區唯一的財經類高等學校,雲集了褚鳳儀、褚葆一、李炳煥、李鴻壽、孫懷仁、吳承禧、王惟中、楊蔭溥龔清浩、許本怡、周伯棣、鄒依仁、薛仲三、周有光、尹文敬、劉絜敖、彭信威、胡寄窗、婁爾行等各學科著名教授。1980年3月,學校隸屬上海市教育局領導。1985年9月,學校更名為上海財經貿易學院。2000年2月,學校劃歸民辦高校行列。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努力奮鬥,學校現已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在全國財經院校中,我校最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1年國家首批),也是首批設立社會科學(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的高校之一。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00年和2007年,學校通過上海市教育局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價;2007年,學校進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行列。

院系設定

學校現有機械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材料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航空運輸學院、飛行學院、服裝學院、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基礎教學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部、體育教學部、高級技師學院、女工程師學院等21個院、部;擁有上海市汽車工程實訓中心、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實驗實訓中心、航空發動機展示中心、電子電氣實驗實訓中心、工程實訓中心、藝術設計展示中心、服裝設計展示中心等15個設備先進的教學實訓基地,以及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所、雷射工業技術研究所、汽車工程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經濟研究所、勞動關係研究中心、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中心、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上海飛行仿真技術研究中心等10個校級科研機構。

辦學條件

學校辦學條件日趨改善。學校建有現代化的計算中心、語音實驗室、視聽教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ERP實驗教學中心、模擬法庭,以及金融科學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等6個專業實驗室,擁有水平先進的網路系統和多媒體專用教室。近年來,校園網路建設不斷升級,聯通校內各部門和學生公寓。學校圖書館館藏豐富,現有紙質圖書135.74萬冊,電子圖書79萬冊,已建成電子文獻檢索查詢系統和集成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了網路化、自動化。

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目前,學校已與世界銀行經濟發展學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計畫開發署以及美國、英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3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學校還與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加拿大註冊會計師公會(CGA)、澳大利亞註冊會計師公會(CPAAustralia)、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管理學會(LOMA)、英國保險學會(CII)、英國精算協會(IOA)等國際權威專業機構合作,建成了部分項目的國際從業資格考試與培訓中心。

人才培養

學校的科研實力不斷加強,2009年度學校科研總經費1.04億元,省部級以上項目19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項;獲專利授權數190項,其中發明專利數23項;發表論文1532篇,三大檢索論文105篇;出版論著(含教材)96部。
學校長期堅持“依託上海現代產業,主動服務地區經濟”的宗旨,構建了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台,學科鏈、專業鏈對接產業鏈的辦學模式,創建了產學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依據上海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不斷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後與加拿大、韓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有關高校開展了交流與合作,嫁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國際聲譽。
學校二十多年本科教育歷程奠定了研究生培養的基石。學校現有5個上海市重點學科,5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12個上海市教育高地、2個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我校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培養“車輛工程”碩士研究生,走上了研究生教育的快車道。2006年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我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社會保障、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及服裝設計與工程等4個碩士點開始獨立招收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2010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為本科、研究生“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單位,我校研究生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校注重研究生培養質量和管理規範,制定了研究生教育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了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構建了包括培養方案質量保障體系、課堂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在內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並按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分步實施。學校積極推進研究生導師的規劃、遴選、聘任工作,建立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碩士生導師隊伍。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設立了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基金和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專項資金。
學校在研究生教育中積極對接上海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揮與產業界緊密相連的辦學優勢,建設符合現代化特色大學要求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依據學校的辦學理念,依託產學研戰略聯盟,促進研究生教育的工程實踐創新,逐步形成我校研究生培養特色,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