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區

上栗區

上栗縣位於江西省西部,萍鄉市北部。東臨江西省宜春市、蘆溪縣;南與安源經濟開發區、湘東區荷堯鎮山水相連;西與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里二鎮接界;北與瀏陽市大瑤、文家市二鎮相依。全縣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25千米,總面積721.11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2011年),其中非農業人口4.3萬人。上栗縣有煤、鉛、鐵、金、銅、硫、鋅、磷、瓷土等10餘種礦產,尤以煤、瓷土為主,煤的儲量在8000萬噸以上,鉛1500萬噸。

上栗區上栗區

上栗縣位於江西西部,萍城之北。

地理簡介

上栗東臨本省宜春市蘆溪縣;南與安源經濟開發區、湘東區荷堯鎮山水相連;西與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里二鎮接界;北與瀏陽大瑤文家市二鎮相依;縣城上栗鎮距省會南昌260千米,距長沙124千米。全縣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25千米,總面積721.11平方千米。總人口4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萬人。

上栗縣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70%。東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平均海撥233.7米;最高點是楊岐山主峰張口嶺,海撥947.4米;最低處為金山鎮麻石,海拔70米。主要河流為萍水河、栗水河及其支流16條,分別注入醴陵淥水後入湘江。

上栗位於萍鄉最西邊,在江西被稱為贛西第一縣.上栗縣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70%。東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楊岐山主峰張口嶺是全境最高點,海拔947.4米。金山鎮麻石是全縣最低處,海拔70米,平均海拔233.7米。萍水河、栗水河分別發源於境內楊岐山的東、北二側,自北向南和自東向西,接納境內大小支流16條,分別注入醴陵淥水入湘江。

歷史沿革

1980年,萍鄉市設立城關區、上栗區、湘東區、蘆溪區(贛府字[1980]85號)。

1997年11月13日,國務院(國函[1997]100號)批覆同意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1997年12月15日,上栗正式撤區設縣。

1985年11月3日,上栗區設定楊歧鄉(贛府廳字[1985]598號)。1989年11月23日,撤銷桐木鄉,設立桐木鎮(贛民字[1989]148號批覆)。

1991年10月25日,撤銷福田鄉,設立福田鎮(贛民字[1991]177號批覆)。994年8月26日,撤銷彭高鄉,設立彭高鎮(贛民字[1994]136號批覆)。

1995年12月12日,撤銷赤山鄉、金山鄉,設立赤山鎮、金山鎮(贛民字[1995]251號批覆)。

2003年9月4日撤銷上栗縣楊岐鄉,成建制劃歸上栗鎮管轄(贛民字[2003]213號批覆)。

行政區劃

全縣轄6鎮3鄉1場,155個行政村、8個社區,總人口462217人,其中農業人口約40萬,占總人口的88%,人口密度630人/平方千米。(具體統計時間不祥,可能是2005年)

上栗鎮面積:100.5k�O人口:78814人郵編:337009代碼:360322101

位於萍鄉北部,全鎮轄濱河、西盛、南北、平安等4個社區,石洋、淥塘、佛嶺、龍合、新群、勝利、胡家洲、新民、四海、夭埠、永紅、櫸溪、萬石、斑竹、踏塘、水源、新建、泉塘、楊岐、關上、關下、新壩、南源、保護、金雞、卯田、黃沖、水井、大坪等2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上栗市。

桐木鎮面積:109.5k�O人口:72115人郵編:337013代碼:360322102

轄桐木街居委會,蓮台、桐木、周田、雅溪、楊坊、黃圖、棗木、荊坪、崇德、蕉源、梘沖、楚山、湖塘、丹桂、小埠、城沖、洪東等17個村委會。

金山鎮面積:97.2k�O人口:69369人郵編:337011代碼:360322103

轄鳳亭、龍泉、白鶴、南華、山明、山口、中鶴、豐龍、金山、樟坊、石澗、鳳鳴、簡村、高山、橫水、山田、黎塘、小水、普化、�~塘、新楊等2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瑤金山。

福田鎮面積:49.9k�O人口:44945人郵編:337006代碼:360322104

轄福田、硤石等2個居委會,清泉、福田、雙源、明山、長安、長塘、邊塘、戰山、躍星、大宇、清溪、桃文、連陂、田中、硤石、山田等16個村委會。

彭高鎮面積:35.4k�O人口:27365人郵編:337005代碼:360322105

轄彭家橋居委會,馬棚、壇華、沽塘、東山下、雜下、華源、泉溪、韶陂、彭高、大星、高豐、聯洪等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彭家橋。

赤山鎮面積:93.1k�O人口:54284人郵編:337004代碼:360322106

轄黃田居委會,萬新、豐泉、周江、院背、赤山、蘭田、耿塘、大院、麻田、幕沖、灣里、楓橋、樓霞、泉陂、高南、黃花、新店、樓前、觀泉等1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寶塔嶺。

雞冠山鄉面積:57.6k�O人口:28687人郵編:337012代碼:360322200

轄三龍、蘆下、高田、橫下、雞冠、豆田、廟背、圳上、恢柳、柵上、�R馬、流源、磚嶺等1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三龍。

長平鄉面積:94.2k�O人口:46837人郵編:337008代碼:360322201

轄福壽、長平、平基、大塘、新蕉源、黃泥塘、星輝、落星、獅形、塘上、佛溪、石塘、流江、馬良、杉木、菱角、明星、淡塘、石溪等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黃泥塘。

東源鄉面積:87.3k�O人口:53713人郵編:337007代碼:360322202

轄江嶺、新益、東源、桃源、小梘、民主、石嶺、石源、田心、宮江、上埠、樓下、羊子、鏡山、逢源、橋頭、竺塘等1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東源沖。

環境資源

上栗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床、礦點達150多處,有煤、鉛、鐵、金、銅、硫、鋅、磷、瓷土等10餘種,尤以煤、瓷土為主,煤的儲量在8000萬噸以上,鉛1500萬噸,另外,石灰石、海泡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更是儲量大,品位高,分布廣,極富開採利用價值。

歷史文化

上栗自古以來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有世居“吳頭楚尾”麻石街北的唐代貞觀年間的爆竹祖師李畋,以研製爆竹而聞名遐邇;有編纂《貞觀新書》30卷且“新書聲價滿皇都”的唐朝進士唐廩;有清乾隆時探花、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太子少保、編注《五代史記》74卷的“江西才子”劉鳳誥;有清同治優貢、編纂《遼史記事本末》《金史記事本末》的著名歷史學家李有;有遵同盟會旨意,發動和組織萍瀏醴起義的左、右督統蔡紹南魏宗銓;有西安交通大學校長、教育家、哲學家彭康,有長春地質學院院長、著名地質學家喻德淵教授,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部隊政委、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的王六生少將、有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音樂家的喻宜萱教授;有全國著名的中青年科學家彭曉峰教授。此外,還有曾任中共第一屆中央局組織主任、中央政治局第五屆政治局常委、中央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陝甘寧邊區政府代主席、後叛變革命的張國燾和原台灣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台灣國民黨戰爭學院院長,台灣國民黨陸軍上將肖而光都是上栗人。

風景名勝

上栗山川秀美,環境幽雅。楊岐山重巒疊嶂,鍾靈險峻,奇石林立,氣象萬千。清溪孽龍洞蜿蜒數里,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石乳石筍,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楊岐山普通寺,為我國佛教五家七宗之一―楊岐宗發祥地,乘廣、甄叔、方會3位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傑出名人,楊岐宗傳入日本後,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境內儺文化源遠流長,赤山豐泉石洞口的儺神廟始建於元末明初,其儺廟、儺具、儺舞堪稱中國儺文化的“三寶”聖地,至今保存完好。上栗南街西寺廟之最。赤山拱辰塔,桐木震龍塔,上慄慄江橋、長平平基村的牛王宮均為境內市級重點保護文物。境內瑤金山寺前的古羅漢松,樹齡1400餘年,至今枝繁葉茂,堪稱“國寶奇樹”。楊岐山寺後的“倒栽柏”均為歷經千餘年的古樹名木,楊岐山的方竹、金山鎮白鶴村的紅桎木均屬國家名貴竹木之珍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文物較著名的有萍、瀏、醴起義的策源地金山麻石龍王廟,有班竹山起義的指揮所班竹山慧歷寺,有毛澤東率秋起義隊伍途經小梘駐地的沈華公祠和小梘儺神廟。有1930年8月中共湘東特委在桐木成立時的會議舊址桐木街團山嶺下的李氏宗祠等等。

林農產品

上栗歷為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全縣19萬畝耕地,人均耕地僅0.42畝。種植業以水稻為主,糧食作物產值約占農業總產值的60%左右,林業用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6成左右。森林資源豐富,杉、松、毛竹和茶尤是全縣主要的用材林和經濟林。

金山、東源、桐木和赤山的茶油、長平的山羊生薑板栗和赤山、福田的柑桔是本縣主要的土特農產品。

工業產品

上栗地區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就地取材,創造了較多的名優特產,其中尤以鞭炮、煙花中外馳名。

近年來,通過對邊炮煙花實施安全整改之後,上栗地區的邊炮煙花生產上規模、上檔次,邊炮煙花產品已經銷往全國乃至世界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縣的主要支柱產業,邊炮煙花生產的財政稅收占全縣財政稅收的75%以上。邊炮煙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又推動了全縣化工、印刷、運輸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http://map.mapbar.com/a_ping_shangli_ma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