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頃卜村

三頃卜村

三頃卜村隸屬康保縣滿德堂鄉管轄。位於康保縣城正北10.5千米。人口稀少,全村人口不足500人,有多年的旱地蔥種植歷史,全村種植面積1000多畝。

基本信息

經濟作物
小麥,蔥,馬鈴薯,燕麥,胡麻(油料作物),菜籽(油料作物),
人口
人口稀少,全村人口不足500人。
自然環境
該村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冬季嚴寒,夏季酷暑;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居民用水取之地下水,每家都有一口井。近幾年環境破壞較嚴重,自從2003年提出“退耕還林”後,生態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總體上欠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問題,要提高村民的思想認識,使生態的發展和村民的經濟聯繫,共同努力,共同發展。政府要大力支持村民的經濟建設,為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土壤沙化比較嚴重,這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
飲食
飲食 
★(一)山藥魚
將燜熟的山藥剝去皮,和上莜麵在鍋內用雙手推搓,使其成糕塊狀,然後取出,分成小劑,捏成5厘米左右的魚兒形,擺在竹(鋁)箅子上,放入鍋內蒸熟,蘸蘑菇湯、肉湯、蛋湯等食之,味美可口(本人特喜歡吃)。
★(二)莜麵搓魚魚
原料:莜麵500克,沸水500克。
製法:
(1)將莜麵放入盆內,水燒開後立即倒入莜麵中,莜麵燙熟,用小擀杖攪勻,手蘸涼水將面揉光,用濕潔布蓋住防止面晾涼。
(2)左手執一塊麵團,右手掐下指頭肚大小的面塊,搓成長條,放在特製的搓魚板上,右手用小鐵鏟將面搓成帶紋的面魚,直至將麵團搓完。
(3)將搓好的面魚,放入籠屜內,用旺火蒸10分鐘左右即成,下籠後稍涼即可食用。
特點:面香筋韌,形如螺絲。(注)蒸的時間不可過長,否則面魚將軟塌粘成疙瘩,涼吃可拌各種汁料,熱吃可澆羊肉臊子、羊肉酸菜鹵,炒著吃可用酸菜、豆菜、韭菜燜炒
★(三)山藥餅
可用白面或莜麵做料,將燜熟的山藥去皮,和上白面或莜麵在鍋中雙手揉搓,成糕狀,取出後分成小劑,扦成薄餅,放入鍋中慢火烤熟,配以醋蒜汁,即可食用。十分好吃,獨具特色。
★(四)山藥糕
用白面與去皮的熟山藥置於鍋內搓成糕狀,分成小劑,內包糖,捏成圓形或扁圓形放入燒滾的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即食,吃時具有粳甜的特點。
★(五)開花饅頭
將白麵粉加水,對上老發麵和好,再將發好的面對鹼,揉均勻使面稍硬,然後揪成小劑,劑口朝上用旺火蒸15到20分鐘即可。
★(六)擦酥糖餅
以溫水摻麻油和白麵粉做成麵皮,以白麵粉拌麻油炒熟做酥面,將皮面扦開均勻地鋪上一層酥面,捲成卷揪成小劑再按扁包糖扦餅,放入鍋內以微火烤熟。有酥、甜、香的特點。
★(七)拔絲山藥
山藥去皮切成滾刀塊,用六、七成熱油把山藥炸成金黃色,撈出濾油,再倒入鍋中白糖,溶化成稀汁,把山藥放入,再撒進芝麻少許,待糖汁包往山藥後出鍋,桌上放涼水碗,取做好的山藥蘸水斷絲食之,甜口外脆。
★(八)涮羊肉
把羊肉切成5分或1寸長的薄片,或用木工推刨將凍羊肉推成薄片,放入燒沸水的銅火鍋中即熟,用筷子夾出,蘸事先備好的佐料湯食之。佐料用芝麻醬、醬豆腐、醃韭菜花、香油、辣椒油、蝦油、醬油、醋、蔥絲、薑絲、料酒等調製。涮羊肉片鮮嫩醇香,風味佳美。
★(九)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俗稱“手把肉”。是當地人民的一種傳統吃法。把不剔骨的羊肉劈成三寸左右的小塊,置配好的佐料放入鍋內加水煮,燒2—3小時,撈出即可食用。手把肉有清香可口肥而不膩的特點。
當地回民飲食與漢民有別,不食豬、馬、驢、騾、狗、魚肉。食牛、羊肉時,須經阿訇宰殺。
此外,還有飲磚茶的習慣,與蒙民相類似。
方言
方言很豐富、很有特色。方言的形成有它的實用性、地域性、歷史性,張家口的方言就很耐人尋味。語言使用上的語音差異,正好反映出張家口這個城市在形成中的歷史沉澱與變遷。因此當時的張家口僅是塞外邊關重鎮,原著民並不多。隨著戰事日漸減少,貿易日見繁榮、民間往來交流才興盛起來。張家口方言是一種混合型的語言,基本構成以西路口音和方言為主,並有北方遊牧民族的語言文化沉澱滲入。這主要反映在張家口人口的構成來源上。張家口地處內長城與外長城之間的戰略要地,在長期的戰爭中,當地的原著民很少,人口中以山西移民、邊關戌邊將士的後裔、走西口跑口外逃難在此落戶定居於橋西的人口。因此經過歷史的演變,形成了一種既區別于山西方言語音,又有其成份在內的張家口方言此地話。這種語言是人類在生存過程中相互交流,不斷發展的結果。比如說,在語言上使用的重複音,山西、內蒙、張家口對上衣口袋叫作“腰迷迷”,對窄小的地方叫“旮旯旯”,又如對某種行為稱謂語言上的一致性,如不知道、不聰明叫“不機迷”,猜一猜叫作“旦一旦”、蹲下叫作“圪蹴”等等。這些語言既有西路人的親切細膩,也有北方遊牧民族的豪爽粗獷,體現在張家口方言上,反映出張家口人的憨厚實誠。 近些年,由於就業、入學、參軍、遷徙等各方面的原因,人們交流範圍越來越大,國語的套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因此已經不能再以方言來判斷你是張家口人。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語言,它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和變化,張家口方言的魅力卻非常值得懷念。
▼方言舉例(註:方言很多,雜亂,有的不好用詞表達,不能一一列舉,僅供參考)
●生活類
1.外頭地(堂屋)
2、裡頭地(裡屋)
5、囔頭~(上面)
6、那喊兒~(那兒)
7、這喊兒~(這兒)
8、背旯旮~(陰涼地) 
9、多會兒(什麼時間)
10、前響(上午)
11、響獲(中午)
12、後半晌或半後晌(下午)
13、天擦黑、爺爺落、趕黑(太陽落山;傍晚)
14、蒙蒙亮(天剛剛亮)
15、早盛、早起(早晨)
16、禮恂~(禮貌)
17、打滑擦兒(滑冰)
18、藏沒沒兒(捉迷藏)
19、前兒(前天)
20、先前兒(大前天)
21、夜兒(昨天)
22、今兒(今天)
23、明兒(明天)
24、後兒(後天)
25、外後兒(大後天)
26、濃帶(鼻涕)
27、酣拉水(口水)
●物品類:
1、日頭(太陽)
2、後天爺(月亮)
3、土坷垃~(土塊)
4、碌碌塵~(灰塵)
5、道闖~、腰謎~(衣兜)
6、大褲插(短褲)
7、鋪蓋(被褥)
8、蓋服(被子)
9、檔頭(被單)
10、屎夾(嬰兒屎布)
11、茅缸、茅廁<讀:毛四mao si>(廁所)
12、仰層(頂棚)(礬山)
13、門弦(門坎)
14、玉黍撒(玉米軸)
15、黍黍稈(高粱稈)
16、廓鑾(四周圍起來的地方)
17、緊身、坎肩(馬甲)
18、鋪尺~(破布)
19、相門(樣子)
20、虹<讀作:將jiang>(彩虹)
21、吊幗、長簽(吊簽)
22、窟窿(外債)
23、蛇皮袋(塑膠編制袋)
24、洋灰(水泥)
25、洋車兒(腳踏車)
26、雀冬~、洋火(火柴)
27、煙洞(煙囪)
28、柳生(野生)
29、鍋頭(灶台)
30、信門~(腦門)
31、胰~(肥皂)
32、瓦簍兒(瓦當,滴水)
33、散水(為防雨水浸泡房屋,用石頭或水泥做的導水平台)
34、閣台兒(台階)
35、合辣(縫隙)
36、鏡平(扁)
37、胡菜(鬍鬚)
38、哈數、準氣(計畫、標準)
39、差合伴(左右兩隻鞋不是一雙的)
40、隔落子、隔子落(腋窩)
41、液窩(後脖頸)
42、鍋拍(讀:pia)用草編的鍋蓋
43、布柳條(碎布條)
44、撲哧(碎布)
●食品類:
1、疙碴(鍋巴)
2、饃饃或老漢靠牆(玉米面鍋貼)
3、玉黍黍(玉米)
4、山藥(馬鈴薯)
5、萵瓜(南瓜)
6、疙得白、抱頭白(圓白菜)
7、酸醋溜(沙棘粒)
8、布布英(蒲公英)
9、油榨鬼~、榨油鬼~(油餅)
10、扁食(餃子)
11、油塔~(煎餅)
12、槽糕、槽子糕(蛋糕)
13、朝陽花~(向日葵)
14、麻煩(葵花籽)
15、果匣(盒式糕點)
16、豆莢~(豆角)
17、芫荽〈讀:元續〉(香菜)
18、甜草苗(甘草)
19、紅白薯(甘薯)
20、邊爛、綁浪(白菜葉)
●動物類:
1、牲口(牲畜)
2、耗子(老鼠)
3、老哇(烏鴉)
4、蟒羔子(蛇)
5、油汗(蚜蟲)
6、蛐蟮(蚯蚓)
7、秋倆(蟋蟀)
8、叫魚(蟈蟈)
9、蹦頭、扁擔(蝗蟲)
10、水蜻兒(蜻蜓)有的地方叫“大籃”
11、嘣樹蟲(啄木鳥)
12、旱螞蚱(蟬)
13、芥河馬(癩蛤蟆;蟾蜍)
14、青疥(青蛙)
15、蛛蛛(蜘蛛)
16、家雀<qiao>(麻雀)
17、野雞(山雞)
18、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蟲)
19、金膀牛(金龜子)
20、草雞(母雞)
21、夜壁虎(蝙蝠)
22、孤娘(蛹)
23、板蒼(田鼠)
24、糞牛(屎殼郎)
25、蛇蟆子(壁虎)
26、鞋底牛(土元)
●稱謂:
1、外父(岳父)
2、外母娘(岳母)
3、挑擔(連襟)
4、老闆(老太太)
5、光棍漢(單身男人)
6、老娘婆(接生婆)
7、鞋底光兒(媒婆)
8、歇頂(禿頂)
9、先生(醫生)
10、背鍋兒(羅鍋)
11、連巴腿兒(羅圈腿)
12、黏惹兒~、黏碗~(粘著不下,擺脫不了的人)
13、結卡<ka>(結巴)
14、莊戶漢兒(農民)
15、花花臉(畫有戲劇臉譜的人)
●貶義類:
1、打劫槓的(強盜)
2、討吃~(乞丐)
3、悶棒(說話不講究方式,愛發火)
4、楊木廣(不注意聽,不知道趕什麼)
5、獨積乾(不穩重,愛出風頭)
7、夾生頭、倔巴頭~(多指男子厲害,不講理愛發火)
8、狗等對(罵人的話,指小孩犯了錯誤)
●動詞類
1、“得象(檔象)”(覺得)
2、檔或(以為)
3、若絕(罵)
4、桑拜(說話不和藹,教訓人)
5、修算(玩弄)
6、擱老(掏)
7、擱攪(攪拌)
8、咬活(發癢)
9、擱揪(蹲)
10、蠻了(扔了)
11、槓了(跑了)
12、抬了(藏起來)
13、料了(丟了)
14、偶了(飯被燒焦;糊了)
15、扣了(灑了)
16、乓了(腫了)
17、動彈(開始行動)
18、白撈毛(無償服務)
19、叨敗人(故意捉弄人)
20、擺闊(講排場)
21、耍單兒(為漂亮,穿得薄)
22、溜添(溜須拍馬屁)
23、丟盹、犯迷糊(打瞌睡)
24、糊擦(糊亂塗抹)
25、骨出了(衣服縮水;萎縮;不展)
26、淹柳(蔫;植物萎縮)
27、做生活(做針線)
28、擺一擺(洗一洗)
29、切臉(擦臉)
30、揍(做)
31、道古(講故事)
32、割顯、露顯(貶義,展示自己的能耐)
33、取轉(離開)
34、鼓搗(弄;做)
35、裹濾(含在嘴裡吮吸)
36、作踏(到處擺放)
37、歸置(收拾,整理)
38、使喚(使用)
39、打對、解在(使用物品注意保養,不使其受損)
40、團勸(搓和)
41、打刮皮(說沒用的話,開玩笑)
42、串房檐頭~(老是租房居住)
45、耐菜(不想吃,硬吃)
46、扎菜(給別人添麻煩)
47、護弄(敷衍,不認真)
48、謀(讀mu模)的(打算)
49、搓得~(讓某人去做)
50、填桑(吃)
51、倒歇(講)
52、割澀(把剩下的完成)如割澀飯;割澀活兒。
53、央記、央近(請求)
54、冬底(事沒做好)
55、閃著了(傷風感冒)
56、管護兒(管事,起作用)
57、罷股兒(故意)
58、風俘(鼻塞,打噴嚏)
59、打嚏噴(打噴嚏)
60、信慣、信尚(貶義,使小孩養成壞習慣)
61、信馬由韁(由著性子,放任不管)
62、打酒(買酒)、打醋(買醋)、打油(買油)
63、從勝(懷孕)
64、眼紅(嫉妒)
65、涼臊(涼快、涼爽)
66、格機(把眼睛閉上)
67、難受(生病)
68、搭攬(主動和某人做事)
69、撩爛(準備)
70、搬門卸窗(請人幫忙,走後門)
71、打土灘兒~(兒童在土地上玩)
72、敗(不學好)
73、裹缸(把水缸里的水清底)
74、碰著(有時候\遇上)
75、革爺(鬧意見、打架)
76、出門(出差)
77、當炕人(做客)有的地方叫“當嗆人”)
78、老幗(瞅;向遠處張望著尋找)
79、修算(玩弄)
80、閣倒(耍笑)
81、淋澀(尿頻)
82、搭夥兒(結伴,一起。如:搭夥去;搭夥做)
83、割贓(糟蹋)
84、台獨、獨攏(養活)
85、駭道(把睡著的人叫醒)
86、塌架(倒閉)
87、撐教(嫌棄或埋怨)
88、抽勾(抽籤)
89、然叫(生活消費)
90、歇打(打)
90、抬槓(辯論或嚷架)
91、踅摸(盯上、纏上)
92、提(di)溜(提)
93、等當(做動作)
94、勾現(談話時找到親戚;聯繫到)
●形容詞類
1、張風喝冷(剛從外面回來就吃東西)
2、羊大天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
3、羊丟不採(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
4、霧麻滋燥(天氣陰或人有弱智)
5、油子沒念(油漬多,髒)
6、蛙樂郭脫(食物不冷不熱)
7、槍擦郭肚(東西多,不透光亮)
8、年大豁采(路上特別泥)
9、醉麻糊度(喝醉酒的樣子)同理還有:陰麻糊度、黑擦糊度等
10、光馬各念(光身子)
11、水淋八拉(剛淋過雨的樣子)
12、紅頭漲臉(喝醉酒的樣子、特別熱的樣子、生氣發火的樣子)
13、急睜暴眼(生氣發火的樣子)
14、責楞麻扒(植物挺拔、或指人不和藹)同理還有:圓蛋麻扒。
15、跌達麻扒(喝醉酒、站不穩)
16、摸里各色(宏身不自在)
17、扭股裂膀(不理不採,不接受教育,不按要求去做)
18、疙疔崴菜(路高低不平)
19、悶大糊處(空氣不流通而感覺到憋悶;有時指人不聰明)
20、冒大石坎(冒失。沒有提前預約,就去做)
21、荒咋喝楞(動詞,做事魯莽)
22、哈呼氣喘(跑得累,呼吸困難)
23、齊里嘎查(一刀切)
24、認草不真(不明事理)
25、賊鬼流滑(心裡有鬼,狡猾)
26、鬼頭六郎、一出一縮(又想做,又膽小)
27、土墨煙澀(土塵多)
28、淹柳豁扇(蔫;植物萎縮的樣子)
29、鬼圓你了(說小孩撒嬌或成人異想天開地想做什麼事)
30、心癮得慌(麻煩)
31、酸正(整潔)
32、蘭興(掃興)
33、背興(倒霉)
34、興搔(舒服)
35、待勁(別有情趣、有意思)
36、爽利(手巧)
37、朽(笨)
38、展鍋(人長得帥、事辦得漂亮)
39、日能(能幹)
40、挖能各機(軟弱無能)
41、以望(收拾得整齊)
42、腳窮(不講理)
43、法藍(軟弱,沒能耐)
44、猴式(多指小孩做事好,出呼大人意料)
45、效眼(見別人趕什麼,他就乾什麼)
46、容活(飯吃得合適)
47、歡實(活潑)
48、捷串(行動快)
49、處托、興臊、舒坦(舒服)
50、碟決(覺得自己了不起)
51、使得活、撅著(跑得累)
52、活泛(靈活,活潑)
53、割溜(不正)
54、寡(食物沒味,或指人沒意思)
55、晝、整(腦筋遲鈍,思想轉不過彎)
56、歪、叼(多指小孩或女人厲害)
58、饢(多,指人的想法)
59、敗(不學好)
60、曹、寒磣(髒,不乾淨)
61、涼臊(涼快、涼爽)
62、稀豁、做得稀、難揍(指人不好對付)
63、不賴逮(形容做得好)
64、麻利(乾脆,快些)
65、湊合(還行)
66、夠戧(不行)
67、燦嘻嘻(不嚴肅)
68、真亮(清楚)
69、燒作
70、等當(做動作)
71、泡透(形容東西多、充沛)
●其他
1、“揍棱”、“揍相”、“德棱”、“談場”(罵人的話,看不起、小瞧人)
2、不怨得了(怨不得)
3、打猛兒(偶爾)
4、地根兒(原本)
5、一股勁兒、直慣、經慣(一直、經常)
6、一股腦兒(總共)
7、欠該、欠勺(活該)
8、也不見起(也有可能)
9、拿捏(做虛假樣子)
10、或里(或者)
11、牢不早~(為時尚早)
12、惘了、可惜老(可惜)
13、白不咋(沒關係)
14、爽細(索性)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張家口,一個坐落在中國北部的一個後起之秀的國際化大都市日漸被眾人所周知,生活在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我,感覺到這個城市的美好與和諧,而做為國際化大都市,張家口的一些語言已被更多的人廣為傳唱,身為一名標準的張家口人,現在,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張家口特色語言的含義。
⒈求粗=生氣,令人不滿意!
⒉求樣=得興,傻樣,偶爾用做褒義詞
⒊揍像=與求樣同意,但多用於貶義詞
⒋防主貨=詛咒別人的人,有命中相剋之意
⒌逼兜=耳光,如:給你個大逼兜
⒍悄悄的=此詞並不是幾個人的秘密語言,而意是指安靜會
⒎求迷性眼=與求粗求樣同意,但用途比較廣泛
⒏格抽馬蛋=被壓折的東西,表面不展,也用做於人,意為此人窩囊
⒐德蘭二性=用於人,意為此人邋遢,不檢點
⒑逼麻乎出=意為生氣,多指貶義
⒒能代乎出=能代=鼻涕,乎出=哪兒都是,連起來可以意為滿臉的鼻涕,但大多數指此人邋遢
⒓撲棱=往前沖,沖的猛,但用於貶義
⒔絕B=絕對
⒕西個丁=煞筆
⒖俏貨(俏B)=煞筆,傻子,此詞為張家口獨有語言,也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個詞
⒗的楞(楞求)=同俏貨
⒘點貨(點B)=同俏貨
⒙楞辦=俏貨,煞筆的意思
⒚親=可愛,例如,這孩子真親,意思是這孩子真可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