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郄

吾見晉君之容,而聽三郄之語矣,殆必禍者也。 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 十二年,晉殺三郄。

基本解釋

,指郄錡、郄犨、郄至

詞語來源

語出柳宗元《柯陵之會》:“柯陵之會,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晉郄錡見,其語犯;郄犨見,其語迂;郄至見,其語伐;齊國佐見,其語盡。魯成公見,言及晉難及郄犨之譖。單子曰:““君何患焉!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郄其當之乎!”魯侯曰:“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對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見晉君之容,而聽三郄之語矣,殆必禍者也。夫合諸侯,國之大事也,於是乎觀存亡。故國將無咎,其君在會,步言視聽,必皆無謫,則可以知德矣。晉侯爽二,吾是以雲。今郄伯之語犯,叔迂,季伐;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其誰能忍之!雖齊國子亦將與焉。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盡言,齊其有乎?” 簡王十一年,諸侯會於柯陵。十二年,晉殺三郄。十三年,晉侯弒,於翼東門葬,以車一乘。齊人殺國武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