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石

萬山主峰巍然屹立著三塊巨古,民間傳說為“三義石”,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個結義兄弟的化身。
東漢後期,曹操篡權,在許都(今河南許昌)“挾天子而令諸候”。漢獻帝(公元199——220年在位)僅是“守位而已”。自詡為“帝室之胄”,是“中山靖王”劉勝(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之後,胸懷“匡扶漢室”鴻鵠大志的劉備接受徐庶“宜枉駕顧之”的建議,於漢獻帝建安12年(公元207年冬)親率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二人,去拜訪隱居隆中諸葛亮。萬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襄陽西去隆中的必經之地。其時,劉備、關羽、張飛曾“三顧茅廬”(諸葛亮在隆中的故居),前兩次均未見到諸葛亮 ,悵然而歸。轉來時本應從萬山以南的柳子關回襄陽,但劉備思賢若渴,一步一回首地思念諸葛亮,行至柳子關前,竟不願過關,急切忘情地跳下坐騎,帶著關羽、張飛登上萬山主峰,希望奇蹟出現,能夠在萬山山頂的高處看到諸葛亮的身影。到達山頂後,關羽、張飛坐于山頂歇息,劉備則立於山頂,面向隆中方向,虔誠地遠遠向西眺望隆中山。由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兩次均分別在各自的同一位置或立或坐,其身影便幻化為三塊巨石,其中一塊為站姿,頭身分明,酷似人形,面向隆中方向而立,顯然是劉備的輪廓;兩塊為坐姿,無疑是關羽、張飛歇息的身軀。這就是民間傳說的著名的“三義石”。
民間還傳說,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兩次在萬山山頂向西眺望隆中山和諸葛亮,以致於幻化為三塊巨石的誠心,冥冥之中感動了諸葛亮,於是才有了第三次真正見到了諸葛亮,才有了“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隆中對》。如今,形象逼真,威武凝重的“三義石”已在萬山之巔虔誠地屹立了1780多年,它不僅是劉、關、張三人對諸葛亮求賢若渴,一片誠心的見證,而且是上蒼安排由東漢一統到“三國鼎立”的最初源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