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關

據附近老農說,在萬山與柳子山之間,原有一個無名小山凸(現襄隆景觀大道在崗梁制高點的位置,萬山磚瓦廠用土挖平後,闢為公路),秦巴古道即是從此無名小山凸以南與柳子山之間穿過,是東進古城襄陽的關隘咽喉,故名柳子關。

考據現地理現狀,現襄隆景觀大道在崗梁制高點以西的公路並非原秦巴古道,而是正好建於古漢水“曲隈”和故道之上,這只是解放以後和近十幾年來公路幾度改建的事情。真正的古時秦巴古道路線遺蹟尚存,它由西向東穿行於現襄隆景觀大道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上,經現襄樊職業技術學院辦公樓,到原襄陽縣陶瓷廠,再爬上萬山與柳子山之間的無名小山凸以南,到達柳子關,其柳子關的準確位置應在今航宇公司(原名宏偉廠)大門位置。古時的柳子關並不象今天這樣無關隘之險,舒緩坦朗。據地方史記載,柳子關一帶原本是榛莽蒼蒼,陡險蔽野,常有虎狼出沒。明朝詩人曹璘在《春日登萬山懷古》詩中說萬山“南向孤城臨漢水,西來大路枕秦關。”在這裡,“秦關”即指柳子關,說的是站在萬山居高遠望,萬山東南面向古城襄陽,北臨滔滔漢水;自西而來的秦巴古道悠然高枕著柳子關。由此可見,明朝時期的柳子關比自西而來的秦巴古道經過的崇山峻岭要高得多,足見那時的柳子關是何等的壯觀、挺拔與高聳;而登上柳子關向東看去,則是居高鄰下,至古城襄陽十里曠野,一馬平川,更加彰顯了柳子關的雄奇、險峻與巍峨。蘇軾有詩讚曰:“過關無百步,曠盪吞楚藪。登高忽惆悵,千哉意有偶。所憂誰復知,嗟我生苦後。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
萬山及其周邊的景點和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漢皋台、羊石廟、太山廟、霸王劍頂……等等,需要我們致力采寫和整理。萬山是一部讀不完、閱不盡的歷史文化叢書;萬山是一座挖不完、掘不盡的神秘文化寶庫;萬山是一方寫不完、繪不盡的自然風景畫廊。它是襄樊人民的自豪,襄樊大地的驕傲,襄樊未來的享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