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

三管,任脈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稱。管,與脘通。

三管(醫學名詞)

三管,任脈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稱。管,與脘通。《脈經》:“關脈細,脾胃虛,腹滿,宜服生薑茱椒湯白薇圓,針灸三管。”

三管(歷史行政區劃)

概述

現廣西所轄地域在唐朝時分屬桂管、容管、邕管三個政區管轄,簡稱“三管”。因此後人把“三管”作為廣西的代稱。

桂管

唐朝政區。武德四年(621)置桂州總管府,七年改為都督府,永徽(650~655)後隸嶺南五府經略使。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隸嶺南西道,並劃龔(今平南)、象(今象州、武宣)二州歸邕管。轄桂(今桂林、臨桂、興安、荔浦、永福、龍勝)、昭(今平樂、恭城)、蒙(今蒙山)、富(今昭平)、梧(今梧州、蒼梧)、潯(今桂平)、鬱林(今玉林)、平琴(今玉林境)、賓(今賓陽)、澄(今上林)、繡(今桂平境)、柳(今柳州、柳江)、融(今融水、融安)13州,及紆、歸思(均今忻城境)、思順、蕃、述昆、溫泉(均今宜州境)6個羈縻州。設經略觀察使1員。駐桂州治(今桂林)。掌管軍、政事務,領戍兵1000名。

容管

唐朝政區。貞觀元年(627)改銅州為容州(今容縣),開元年間(713~741)升為都督府,隸嶺南五府經略使。鹹通三年(862)嶺南道分為東、西兩道,隸嶺南西道,並劃出藤(今藤縣)、岩(今玉林境)二州歸邕管,尚轄容、辯(今廣東化縣)、白(今博白)、牢(今玉林境)、欽(今欽州)、禺(今北流、陸川境)、瀼(今上思境)、湯(今越南境內)、古(今三江境,一說屬桂管)9州。設經略使一員,駐容州(曾僑駐梧州、藤州),掌管軍、政事務,統鎮兵1100名。

邕管

唐朝政區。貞觀六年(632)置邕州都督府,永徽(650~655)後隸嶺南五府經略使,上元(674~675)後置邕管經略使。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隸嶺南西道,並從桂管劃入龔(今平南)、象(今象州、武宣)2州,從容管劃入藤(今藤縣)、岩(今玉林境)、橫(今橫縣)、田(今田東、田陽)、嚴(今來賓境)、山(今博白境)、巒(今橫縣境)、羅(今廣東廉江境)、潘(今博白境)、龔、象、藤、岩14州,及歸順(今靖西),思恩(今都安、馬山、平果)、思同(今大新境)、思明(今寧明境)、萬形、萬承(均今大新境)、上思波(今大新境)、員(今天等境)、功饒(今田東境)、左(今崇左境)、思誠(今大新境)、椳、侯、歸誠、談、思琅(均今南寧地區境)、萬德、魚易、歸樂、青、得(均今南寧地區南部)、七源(今越南境)26個羈縻州。設經略使1員,駐邕州。掌管軍、政事務,統戍兵1700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