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湯

三石湯

三石湯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溫病條辨》卷二。主要用於暑濕瀰漫三焦,邪在氣分,身熱汗出,面赤耳聾,胸脘痞悶,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咳嗽帶血。不甚渴飲,舌質紅,苔黃滑,脈滑數。症見:發熱、身熱不揚,汗出而熱不解,頭痛耳鳴,渴不欲飲,腹脹胸悶,納呆便軟,尿黃短少,面紅唇乾,神疲少語,膚乾灼熱,舌紅潤、苔厚黃,脈滑數。【方解】加味三石湯中的三石湯為清利三焦濕熱的代表方,唯其解毒功力不強,導濕能力不足故重用板藍根、連翹、銀花,強化解毒能力;加入絲瓜絡,甘寒通經絡,解濕毒;用重量黃芪,甘溫提升,以調理氣機,增強托石之力以利濕解毒。

組成

飛滑石9克 生石膏15克 寒水石9克杏仁9克 竹茹6克(炒) 銀花9克(花露更妙) 金汁30毫升(沖) 白通草6克

用法

取清水一升,煎成4O0毫升,分二次溫服。

簡介

[來源] 清·吳瑭(鞠通)著《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滑石9克 石膏9克 寒水石9克 杏仁9克 竹茹9克 白通草6克 銀花9克 金汁(沖)

[用法]水五杯,煮成二杯,分二次溫服。

[功效]清熱利濕,宣通三焦。

[方解]

君:滑石,味甘、淡、性寒,在方中起利尿通淋,清熱解暑,將三焦熱毒從人體尿液中排出。

臣:石膏、 寒水石、 銀花;石膏可以解肌清熱,除煩止渴,將三焦熱從皮膚排出;寒水能清熱降火;利竅;消腫;銀花能清熱解毒,可以疏解上焦實熱和體表之熱。

佐:杏仁、竹茹;杏仁可以消除肺、胃炎症並泄降肺氣,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幫助杏仁引熱下行,熱毒從尿液排出。

使:白通草,味苦,性寒,能通上達下,宣行氣血,上能清心降火,通全身經絡,幫助方中諸藥直達上、中、下三焦,導熱下行使熱毒隨尿液排出。

加味三石湯

【組成】 黃芪25克、板藍根20克、連翹各20克,生石膏、金銀花各20克,寒水石9克、滑石9克、杏仁9克,竹茹、白通草、絲瓜絡各7克。

【功用】解毒泄熱,淡滲利濕。

【主治】濕溫。症見:發熱、身熱不揚,汗出而熱不解,頭痛耳鳴,渴不欲飲,腹脹胸悶,納呆便軟,尿黃短少,面紅唇乾,神疲少語,膚乾灼熱,舌紅潤、苔厚黃,脈滑數。

【方解】加味三石湯中的三石湯為清利三焦濕熱的代表方,唯其解毒功力不強,導濕能力不足故重用板藍根、連翹、銀花,強化解毒能力;加入絲瓜絡,甘寒通經絡,解濕毒;用重量黃芪,甘溫提升,以調理氣機,增強托石之力以利濕解毒。最佳化組方,補泄配伍,濕熱邪毒從小便而出,終收全功。

中藥方劑之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