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摩崖

三游洞摩崖

湖北省宜昌市區西北,長江西陵峽東口北岸,下牢溪西側峭壁上。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詩人白居易與弟白行簡及文學家元稹三人游此。白居易作“三游洞序”,洞因此著名。宋嘉祐元年(1056年)文學家蘇洵與兩子蘇軾、蘇轍游洞留詩,人稱“後三游”。三游洞為石灰岩溶洞,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形,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

三游洞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白居易《三游洞序》碑

三游洞摩崖,簡稱三游洞,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西北7公里的長江邊的山崖上,位於西陵峽峽口處。

2006年5月25日,宜昌市三游洞摩崖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三游洞在唐朝以前還只是一個無名溶洞。她得名於兩次名人的遊歷。元和14年(公元819年),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在夷陵相會,並同游此洞,吟詩作賦。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刻在洞壁上。此即三游洞的來由。後人將他們三人的經歷稱為“前三游”。

北宋的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於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也來此洞遊歷,並各自作詩一首於洞壁。此即後人所稱的“後三游”。

景觀

三游洞售票處門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豎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石,上刻“三游洞”。入門後經過一段從山崖開鑿出來的曲折棧道,直達三游洞。三游洞並不大,略呈長方形,長約30米,寬9至10米,洞頂高約10米,屬於距今6億年的寒武紀地質溶洞。主洞大如廳堂,由三根鐘乳石分割成前洞和後洞兩部分。洞頂刻有“三游洞”。洞壁上刻有許多歷代名人的題字,包括宋代遺留至今的歐陽修的題字,白居易的《三游洞序》碑(明朝時重刻)、白居易刻像、蘇軾刻像等遺蹟五十餘件。三游洞內正中立有白行簡白居易元稹三詩人的石像。

前廳正對三峽西陵峽峽口,可一覽長江三峽的風光。對岸的張飛渡,泊有快艇,可供遊客遊覽西陵峽。

出三游洞沿山崖棧道前行,可到山頂的張飛擂鼓台。

參見

長江三峽
西陵峽

外部連結

三游洞
三游洞外洞全景環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