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寺水庫

三塔寺水庫

三塔寺水庫是一座以供水為主,位於孝感市大悟縣。兼顧防洪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湖北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負責設計。

簡介

開工:2012年
完工:2014年
位置:孝感市大悟縣
庫容:約2600萬立方米
類型:是一座以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
設計:湖北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負責
投資:總投資2.5億元,由中央、省市共同投資
解決:有效解決沿線30萬人的用水供應短缺問題

工程背景

缺水現象

正常年景,界牌水庫加上姚河水庫,可滿足近期用水需求,遠期則缺水1078萬噸。一遇旱年,大悟供水會出現困難,界牌水庫、姚河水庫原設計以灌溉為主,增加飲水功能,勢必加劇人田爭水矛盾。
去年12月18日,界牌水庫接近死水位,大悟縣被迫從流經城區的�河取水。�河水質較差,加上自來水廠處理工藝落後,入戶自來水渾濁不堪。

缺水原因

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疊加,加劇了大悟旱情。加快水利發展,新建水源工程,是破解水資源瓶頸的必然選擇,也是老區人民的熱切渴求。
地理決定 大悟地處淮河長江分水嶺,無過境客水,也缺地下水,素有“旱包子”之稱。加上缺乏水利工程設施,蓄水保水困難,大悟縣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1170立方米,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7.6%,全國的57.1%。
城鎮化加速 大悟縣城區供水,以前從�河取水,日供水量僅2萬噸。改革開放後,縣城人口迅速增加。2003年,“界牌―大悟引水工程”建成並投入運行,日引水規模達到5萬噸,初步緩解了近20萬人的生活用水問題。
但是,隨著城鎮化加速,水資源瓶頸凸顯。近年來降雨偏少,大悟出現嚴重乾旱。去年,大悟縣全年降雨量僅550毫米,為常年的47%,屬嚴重乾旱年份,界牌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導致飲用水源告急。

解決與規劃

去年底,大悟縣緊急啟動姚悟引水工程,新修40公里引水管道,將姚河水庫引入城區。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大悟城區可新增1100多萬立方米供水保障能力。
應急更要謀遠。統籌解決“遠水近渴”問題,促成三塔寺水庫項目儘快開工建設。
三塔寺水庫,其實是大悟縣“九五”期間重點規劃項目。1986年就開始謀劃,但由於資金限制,該項目從上世紀90年代擱置至今。
按照大悟發展規劃,“十二五”期末城區及周邊將發展到22萬人,2025年將增至30萬人,需水量將迅速增加。
今年2月,設計單位對三塔寺進行了現場踏勘。經專家初步論證,三塔寺水庫承雨面積達40平方公里,總庫容達3500萬立方米。水庫建成後,大悟將形成界牌水庫、姚河水庫、三塔寺水庫和�河連通的“三庫一河”立體供水網路,總庫容超過1億立方米,可從根本上滿足大悟用水需求,為大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目前,三塔寺水庫項目已完成地形測量和地質勘察,進入新建臨時道路和場地平整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