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氯

七氯

七氯,非內吸性觸殺、胃毒性殺蟲劑,有一定熏蒸作用,常加工成乳劑與可濕性粉劑使用。

中文名稱

七氯中文名稱2:七氯化茚

英文名稱

heptachlor
英文名稱2:E3314
CAS No.: 76-44-8

分子式

C10H5Cl7

分子量

373.32

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 白色晶狀固體,帶有樟腦氣味。工業品為白色蠟狀固體。
熔點(℃): 95~96
沸點(℃): 分解
相對密度(水=1): 1.57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苯、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 用作殺蟲劑。
健康危害: 接觸七氯的工人可有皮膚輕度搔癢及發紅、頭痛、噁心、食慾減退、脈搏稍慢、血壓輕度下降等。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大氣可造成污染,對大氣臭氧層有極強破壞力。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高毒。
危險特性: 遇明火、高熱可燃。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

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61876
CAS號 76-44-8
中文名稱 七氯
英文名稱 Heptachlor;Velsicol 104
別 名 七氯-四氫-甲撐茚;1,4,5,6,7,8,8-七氯-3a,4,7,7a-四氫-4,7-甲撐茚;七氯化茚
分子式 C10H5Cl7 外觀與性狀 純品為具有樟腦氣味的無色晶體,揮發性較大;工業品七氯為軟蠟狀固體,含七氯約72%,熔點46~74℃
分子量 373.35 蒸汽壓 40mPa(25℃)
熔 點 95~96℃ 沸點:135~145℃/133~200Pa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一些有機溶劑如乙醇、醚類、芳烴
密 度 1.57~1.59(20/4℃) 穩定性 對光、濕氯、酸、鹼氧化劑均很穩定
危險標記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非內吸性觸殺、胃毒性殺蟲劑,有一定熏蒸作用,常加工成乳劑與可濕性粉劑使用

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觸七氯的工人可有皮膚輕度搔癢及發藥、頭痛、噁心、食慾減退、脈搏稍慢、血壓微下降等。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七氯與氯丹類似,進入機體後很快轉化為毒性較大的環氯化物並貯於脂肪中,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肝臟等。
急性毒性:LD50 40mg/kg(大鼠經口);2000mg/kg(兔經皮)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經口7.5~10ppm×2年,出現肝臟輕微的實質性退行性病變。
七氯在土壤中是持久的和相對穩定的。然而它可通過下述途徑從土壤中減少,即,緩慢地蒸發、氧化成七氯環氧化物(一種具有類似毒性,更持久的難降解產物)、被光合作用轉換成光-七氯、或者被土壤菌轉換成低毒性的代謝物。七氯通過這些不同途徑減少的速度取決於氣候、土壤類型及管理工作(在未開發的土壤中保持時間最長)。大多數的七氯殘留物存在於土壤表層土中,而且很容易連同灰塵顆粒隨風擴散。儘管沒有由於七氯而引起大面積水體污染的報告,但已在各種水體的魚類中發現了七氯殘留物。七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吸附在水生態環境中沉積物上的七氯也不穩定。已經證實七氯對水生生物是有毒的,但是七氯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隨物種改變而有差異。對海生脊椎動物尤為如此,海生脊椎動物的急性半致死濃度值跨越了3個數量級。海生甲殼綱類動物對七氯特別敏感,濃度為0.03μg/l時即可致死。處於生長期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類都對七氯敏感,所謂的安全濃度分別是0.1和0.01μg/l。七氯對各種野生生物的毒性評價只能依靠外推法,即從研究準獵鳥類和畜養種類的結果中得出。對這些動物來說,毒性是可變的,半致死劑量的範圍從6~531mg/kg。
通常將七氯歸於神經中毒類。動物吸收七氯是相當快的。七氯在動物體中被迅速地代謝成七氯環氧化物,而它在體內脂肪中可存在很長時間。七氯環氧化物在組織中相對含量隨接觸時間延長而增加。這種代謝物的毒性數據很少,但其跡象與七氯相似。經過生物積累和生物放大後,從水體進入到水生物體的生物濃縮係數為200~37000倍。七氯在環境中的持久性及它能富集在體內脂肪的特點使它嚴重的毒害了環境。
本品也可由皮膚迅速吸收中毒。對乳劑產品還需注意其易燃特性。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強氧化劑可發生反應。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果蔬類農藥殘留量的簡速檢驗 薄層色譜法——(姜增武;李宗盈),《營養學報》,1984,6,No1,55-56(中文)。《分析化學文摘》,1985.1

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水和廢水標準檢驗法》第19版譯文,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
氣相色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氣相色譜法(糧食、魚、肉)《農藥殘留量氣相色譜法》國家商檢局編

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衛生標準 0.01mg/m3
前蘇聯(1978) 環境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 0.001mg/m3(一次量)
0.0002mg/m3(日平均量)
前蘇聯(1978) 地面水中最高容許濃度 0.05mg/L
聯合國規劃署(1974) 保護水生生物淡水中農藥的最大允許濃度 0.01μg/L
嗅覺閾濃度 0.02ppm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清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淨潔有蓋的容器中作好標記,等待處理。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生產操作或農業使用時,建議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徹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帶到非作業場所,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可用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徹底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