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紹德

丁紹德(1816-1897)清代官吏。字懋齋,號稼軒。丹徒(鎮江)人。著有《夢松書屋詩文鈔》。

基本信息

丁紹德(1816-1897)清代官吏。字懋齋,號稼軒。丹徒(鎮江)人。
據《京江丁氏族譜》所記,京口丁氏一世祖丁顗五代自河南清河徙居祥符,北宋末靖康之難,金人擄走徽宗、欽宗及大批官員,6世丁略也在其內。其子7世丁素則隨高宗渡江寓居金陵,後因故死葬鎮江。丁素孫、9世丁煜於南宋後期權知鎮江府事歷,又因祖塋在鎮江,離任後“遂卜宅城東而家焉”,是為丁氏鎮江始遷祖。其後丁氏支系衍增,族丁興旺。南遷江左前丁氏就是官宦世家,南遷後子第也多以習儒從政為出道,中舉或中進士者歷朝不絕。以明清兩朝為例,16世丁璣、丁瓚分別為明中葉成化、正德進士,26世丁紹周及27世丁立乾丁立瀛俱為同治朝進士。光緒間,丹徒丁立鈞,丁立瀛,丁立乾,以適堂兄弟三人同時入詞館(翰林院),在鎮江傳為美談。丁氏族譜按“紹、立、傳、家、永;賢、良、衍、慶、常”排序,至清末民初著名學者藏書家丁傳靖時已是第28代了。
丁紹德為丁紹周兄。附貢生,初選宿遷教諭,能幫助貧窮學生解決學費。該縣遭災,協助辦理賑濟,自費赴各鄉清查災民。鹹豐初以知縣銜分浙江補用,兩次任厘差,專注裕課恤商,分文不入私囊,時人視為愚。四次調任,皆以廉慎自持,並書聯自律:“理事若秋風掃蘀,愛民如春雨養花”。每到一地,先清理積案,遇有命案,不管嚴寒酷暑,即親赴現場驗視,屍首發臭,亦不迴避,並立即命令捕捉兇手。當時監房潮濕,囚犯多病,他要囚室鋪上木板,打掃乾淨,還不時巡察,使獄抑不敢凌虐。他以為州縣一官,關係民生,不可久戀,乞假歸故里。光緒二十二年(1896)82歲重遊泮水,次年卒於家。著有《夢松書屋詩文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