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是南陽市西峽縣的民俗娛樂活動。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於明初,盛於清朝,到民國時期“正月二十三玩高台”已經做為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保存下來。為什麼要在正月二十三,傳說這一天是火神爺祝融的生日,放煙火、玩高台,火神爺一高興,就不會降臨火災。寄託著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基本信息

簡介

“重陽獅子八廟燈,丁河高台玩的精”,這是流傳在宛西重鎮西峽縣的順口溜。

丁河高台所屬地區: 河南· 南陽· 西峽縣

文化遺產名稱: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

遺產編號:Ⅸ-3

遺產類別:雜技與競技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西峽縣

遺產級別: 市

地域

西峽縣丁河鎮位於豫西,全鎮3.5萬人,面積近400平方公里。312國道、寧西鐵路和正在興建的武威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西扼陝甘,南達宛襄,處於中西部交合點的橋頭堡位置,交通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西峽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高台就主要活動在距縣城18公里的丁河鎮。

起源

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

丁河的高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丁河高台始於明初,盛於清朝,到了民國時期就作為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保存下來。相傳很久以前丁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不珍惜糧食,於是天帝就派天神哪吒帶領火德星君等人,火燒丁河店,以示懲罰。因丁河是哪吒故里,不忍百姓受難,就暗示當地民眾放煙火,形似著火的樣子,逃過一劫。百姓為了感謝哪吒,於每年的農曆正月23放煙火、演高抬,一直延續至今。

內容

高台藝術是集戲劇、故事、雕塑、繪畫、鐵木工藝、裝飾工藝為一身的“空中舞台”。每年春節前半個月高台藝人就開始著手準備制高台。首先確定主題,然後立意、構思最後做造型。高台的題材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哪吒鬧海”、“唐僧取經”等劇目。高台的骨架由桌架、鐵桿、坐叉三部分組成。裝高台時用木、草、泥、繩、布等材料,經裱、扎、畫、塑加以粉飾,要栩栩如生而又不露痕跡。裝高台的一般都是四五歲膽子大的孩子。迎高台時,前有彩旗、鑼鼓,後有秧歌隊,前呼後擁,十分壯觀。

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

丁河高台體裁以歷史故事人物為主,也有神話傳說人物,裝扮者為七、八歲長象俊美,體重輕的小男孩、小女孩,著古裝戲劇服飾,並配以高蹺、秧歌、彩旗、擂鼓,前呼後擁,十分壯觀。

高抬出場前也有講究,一個頭戴禮帽,長著八字鬍,穿著羊皮襖的“丑角”倒騎在毛驢上,驢身上排滿了鋼鈴,另一個人牽著,沿著高抬要行走的路線飛快的跑,這叫“報子”,“報子”出三遍,高台就正式開始了。

每年春燈節,高台就成了人們期盼的一項民間藝術活動。它對於人類學、民俗學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它是自發的一種傳統文化,它不僅有故事的趣味而且有戲曲的風姿;不僅有舞蹈的韻味,而且有雜技的絕招、有雕塑的形態和技藝的精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文明,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和廣泛的影響。

保護

高台已經很少活動了,這是由於由於高台製作難度大,涉及人數多,一般一桌需要至少 20人,一次最少4 桌,演出活動共需 100人左右,一次經費投入較大,鑒於此種原因,高台活動已越來越少,並且高台設計要求高,需要具有一定藝術素養的繼承人,技術難度大,設計、技術的掌握者多為上了年紀的老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