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君[京劇演員]

丁曉君[京劇演員]

丁曉君生於1981年2月25日,女,京劇旦角,主工青衣。1998年9月畢業於遼寧省藝術學校,1998年10月考入北京戰友京劇團;2003年6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基本信息

簡介

丁曉君生於1981年2月25日,女,京劇旦角,主工青衣。1998年9月畢業於遼寧省藝術學校,1998年10月考入北京戰友京劇團;2003年6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啟蒙於國家一級演員李國粹老師;後從教於李蓉芳、姜鳳山老師、現拜師於杜近芳老師。

代表劇目有《二進宮》、《宇宙鋒》、《坐宮》、《鳳還巢》、《玉堂春》、《廉錦楓》、《紅鬃烈馬》、《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天女散花》、《穆桂英掛帥—捧印》、《野豬林》、《謝瑤環》、《白蛇傳》、《紅燈記》等劇目。曾以《天女散花》一劇多次獲獎。

藝術人生

不瘋魔不成活

丁曉君11歲開始學京劇。開始不過是因為有好嗓子,想學唱歌。不料,京劇的舞台是個巨大的磁場,有無窮的魔力,進去了,就再也不想出來。更何況,她的成長階段中遇到的,都是對京劇迷戀到瘋魔的老師。在遼寧省藝術學校,一個叫李國粹的老師一直教她,她是梅蘭芳先生的弟子,一個鍾情京劇到痴迷程度的青衣。

丁曉君的偶像,是梅蘭芳的大弟子杜近芳。而72歲的杜近芳,更是個戲痴。現實生活中,她跟人說話都像足在舞台上唱戲,眼神、動作、語調,都足舞台式的。她甚至分不清舞台和生活。她的生活簡單到極點,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京劇。參加京劇大賽之前,丁曉君塑造一個人物,只注意眼神、姿態和聲音。但杜近芳不指點她這些,她跟她講對人物的理解。她說天女是心靜如水的,她眼神飄渺,遠離一切世俗。丁曉君懂了,因為在她眼裡,一代代最優秀的青衣就是這樣的:她們的眼神在庸常的現實生活中是迷離飄忽的,在舞台的燈光下,才是閃亮的。

(圖)丁曉君丁曉君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頂尖青衣的宿命。 但丁曉君也茫然。認識杜近芳,讓她仿佛看到京劇藝術的微光,覺得京劇的路還能走下去。但她也清楚地知道,杜老師的生活太單一了,和社會、和生活幾乎是脫節的。在杜老師家待兩個小時,走出來,站在北京灰濛濛的天底下,高樓大廈之間,丁曉君都有點恍惚,要適應一下才能從剛才那個京劇的世界中走入現實。但一個80年代出生,二十幾歲的年輕青衣,京劇的她和現實的她如何能融合起來,又能截然分開。她知道自己做不到像杜近芳那么純粹、完全和時代脫節。她要上網、看電視、看碟,也聽流行歌。如果生命中僅剩下京劇兩個字,對於一個京劇演員,那也許很幸福,但,對於一個年輕女孩,那也許又太殘酷。這並非她一個人的矛盾。她和其他年輕的演員們經常在一起聊,大家都很茫然,他們喜歡傳統戲,但也知道這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太慢也太悶。想保存國粹,又想吸引更多的現代人,這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圖)丁曉君丁曉君

我要唱

丁曉君喜歡梅派雍容、大方的風格。在她眼中,京劇有種挺奇怪的魔力,四大派別的演員都被深深烙上那一派的個性和特點。程派的淒涼委婉,尚派的剛烈,荀派的小家碧玉。雖然演員本身各有各的特點,但共性卻很明顯是存在的。

從11歲到現在,漫長的十幾年時間裡,她被梅派藝術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戰友評價丁曉君說話都像在唱戲。丁曉君自己一點也不覺得。有天晚上和幾個女孩聊完天,她說“我要上樓去”。一個女孩說:“你別動,你看你的手。”她低頭一看,還真是一個標準的蘭花手。戰友中間流傳著一個關於丁曉君的經典笑話:中午吃飯時,丁曉君突然冒出三個字:我要唱。老師逗她:“那你就去唱吧。”沒想到丁曉君真的站起來,面對著牆大聲唱起來。大家都愣住了,幾秒鐘後,都笑暈了。

當然,他們經常有機會去部隊演出,但那時她是在唱民歌,唱《兵哥哥》、《東西南北兵》,唱現代戲。但她心底最愛的,還是唯美浪漫、韻味十足的傳統戲。即使是清唱她都很珍惜,周末她常去京劇票房唱,唱她最愛的梅派傳統戲《天女散花》、《貴妃醉酒》。那些票友熱愛而且很懂行,對著行家裡手唱的感覺,緊張但極富成就感。在那裡,她最愛唱《貴妃醉酒》,那是她認為最完美、最過癮的唱段,似乎梅派青衣的感覺全都積壓在心裡,只有唱,才能放射出來。但也有味道唱不對的時候。和經驗豐富的前輩相比,丁曉君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一出《貴妃醉酒》,她唱得心底熱淚縱橫。她也沒學會怎樣把戲和生活截然分開。2003年,丁曉君參加全軍小品大賽,排那部讓她獲得個人表演一等獎的《搶水》時,她說話的聲音都比平時高昂得多,愛狂笑,整個人變得張揚起來。拍完之後,她甚至不相信那是她自己。

成績

(圖)《天女散花》丁曉君 飾 天女 《天女散花》丁曉君 飾 天女

2002年參加中國京劇藝術節在新編歷史劇《滄海忠魂》中飾施小玉一角色,榮獲個人表演二等獎。
2003年參加全軍小品大賽在京劇《搶水中》飾王娜娜,榮獲個人表演一等獎。
2004年參加全國第二屆戲曲紅梅大賽在《天女散花》中飾天女,榮獲金獎,並獲得“紅梅之星”稱號。
2005年參加第五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在《天女散花》中飾天女,榮獲銀獎,並獲得“最受觀眾喜愛演員”稱號。
2008年參加第六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在《謝瑤環》中飾謝瑤環,榮獲金獎。

大事記

(圖)《藕蓮關》丁曉君飾陳璧娘《藕蓮關》丁曉君飾陳璧娘

2002年3月16日,農曆壬午年二月初三日,19時:“電力之春”首都大學生專場公益性京劇演出第二場
2006年6月18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杜近芳收丁曉君為徒
2006年8月26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初三日: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京劇名家名段”專場舉行
2006年11月11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廿一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一場
2007年4月5日,農曆丁亥年二月十八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十七場
2008年4月29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廿四日:梅蘭芳大劇院2008年4月29日演出
2008年4月30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廿五日:梅蘭芳大劇院2008年4月30日演出
2008年5月1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廿六日:梅蘭芳大劇院2008年5月1日演出
2008年5月22日,農曆戊子年四月十八日,晚:四川汶川地震“孩子你並不孤獨——梅蘭芳大劇院賑災義演晚會”舉行
2008年7月26日,農曆戊子年六月廿四日,19時:解放軍歌劇院2008年7月26日演出
2008年9月24日,農曆戊子年八月廿五日,19時30分:第六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北京賽區旦角專場第二場
2008年12月17日,農曆戊子年十一月二十日:第六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決賽第十場
2008年12月21日,農曆戊子年十一月廿四日,晚:第六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落幕
2009年1月25日,農曆戊子年十二月三十日,21時:2009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京劇旦角演員百科(一)

安雯
畢谷雲
畢楊
寶幼亭
白玉薇
鮑綺瑜
碧雲霞
遲小秋
曹玉慶
曹建紅
陳宇[京劇武旦]
常秋月
崇元碧
崔榮英
崔壽兒
儲蘭蘭
查思娜
彩福祿
程硯秋
程聯群
程玉菁
蔡英蓮
陳世鼎[京劇旦角]
陳陽[京劇旦角]
遲喜珠
陳正薇
陳嘯雲
陳彤仙
陳五兒
陳麗芳
陳德霖
陳淑芳
陳桂壽
陳永玲
陳開群
陳文啟
陳嬡
陳盛蓀
曹毅琳
杜近芳
翟墨[京劇旦角]
刁麗
段來喜
丁至雲
段麗君[京劇演員]
杜富興
戴韻芳
竇曉璇
董圓圓
董翠娜
鄧敏
丁曉君[京劇演員]
董雪平
戴綺霞
李喜鴻
劉筱衡
劉山麗
劉杉杉
方松齡
馮蘊
傅世蘭
傅世雲
方連元
馮子和
方小亞
鳳凰旦
粉菊花
粉牡丹
福芝芳
范韻芳
范富喜
馮金芙
范春桂
果湘林
耿巧雲
耿世華
貫榴生
貫紫林
郭敬悉
高玉倩
顧正秋
郭睿玥
郭雪香
高喜玉
郭明月
龔雲甫
郭偉[京劇青衣]
郭際湘
郭瑤瑤
龔蘇萍
關麗卿
郭小莊
高韻芬
葛香汝
高紅梅[京劇旦角]
胡文閣
侯宇
侯丹梅
侯玉蘭
扈金娜
胡喜祿
胡璇
胡碧蘭
胡金萍
胡菊琴
胡素仙
胡芝風
黃孝慈
黃桂秋
韓寶芬
韓慧梅
韓冬柏
黃樺
郝蘭田
韓鳳英
何喜春
劉琪
何佩森
何蕾
郝瑩
江新蓉
姜亦珊
冀韻蘭
姜雙喜
江汁
計斌慧
賈華
賈麗雲
賈世珍
賈桂喜
金友琴
金月梅
金嘯虹
金喜棠
金素雯
金佩芳
金素秋
金碧艷
金少梅
孔元福
康靜
李佩紅
呂慧敏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多奎
李維康
李玉祥[京劇旦角]
劉秀榮[京劇旦角]
李莉[京劇旦角]
李琳[京劇旦角]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劉薇[京劇旦角]
李金泉
劉美娟[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李世芳
劉玉琴[京劇旦角]
李國靜
李紹華[京劇旦角]
劉錚[京劇旦角]
李曉玉[京劇旦角]
李硯萍
陸義萍
呂洋
李玉壽
李連貞
李凌楓
劉桂娟
李喜泉
李金鴻
路三寶
李經文
李玉芙
李薔華
梁小鸞
李硯秀
羅巧福
李新蘭
劉寧[京劇旦角]
李佩卿
李淑媛
梁秀娟
劉佳[京劇旦角]
李香勻
呂琳[京劇旦角]
李鳴岩
李富齋
李紅梅[京劇旦角]
李玉茹
劉淑雲
林桂蘭
李妙春
李靜文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李蓉芳
羅蕙蘭
雷元碩
劉慧琴
厲慧敏
李文敏[京劇旦角]
律喜雲
李慧芳
劉長瑜
陸素娟
李世濟
雷金福
李盛泉
陸鳳琴
李麗芳
劉昭容
李炳淑
李占華
盧小玉
李多芬
李艷儂
劉喜奎
林麗娟
劉盛蓮
雷英[京劇旦角]
劉元彤
藍文雲
李薇華
李毓芳
羅福山
李勝素
李潔[京劇旦角]
劉慧權
李韻秋
劉連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