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一面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舉國上下,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沉痛的悼念, >回憶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寫成於魯迅逝世的當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魯迅,在以小見大中,表現出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名,選入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課本第2課和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9課。

基本信息

解釋

1、一個方面。有時指一方的重任。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漢王之將獨 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示例】清 魏源《聖武記》卷十三:“經略所保奏獨當一面者,惟遇春一人。” 毛澤東《學習和時局》:“我們根據地的面積又擴大了,根據地的人口,包括一面負擔和兩面負擔的,又已上升到八千餘萬。”

2、指一個方向。

【出處】唐玄宗《校獵義成喜逢大雪》詩:“一面施鳥羅,三驅教人戰。”

3、指物體的幾個面之一。

【示例】如:這緞子一面光一面毛。

4、一方。

【出處】《漢書·賈誼傳》:“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5、猶言自行,自主。

【出處】宋 岳飛《奏措置虔賊狀》:“山寨賊首羅誠等二百餘人,見拘管在寨。未審令臣一面處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聖慈速賜指揮。”

6、一次會面。

【出處】晉 陸機《辯亡論下》:“故魯肅一面而身托, 士燮 蒙臉而致命。” 唐 吳兢《貞觀政要·公平》:“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且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

【示例】明 李贄《與耿叔台書》:“今咫只而不一見,非情也,約以是月同發,一面容顏乃別。” 清 洪升《長生殿·屍解》:“只是再尋不到皇上眼前,重逢一面。”

7、表數量。用於扁平的物件,亦用於成片的景物。

【出處】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套曲:“一面旗雞學舞,一面旗狗生雙翅,一面旗蛇纏胡蘆。”

【示例】《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莊公啟緘看畢,重加封固,別遣人假作姜氏所差,送達太叔。索有回書,以五月初五日為期,要立白旗一面於城樓,便知接應之處。”郭沫若《歸去來·回到上海》:“窗下有一面大草園,也略略有些花木。” 巴金《探索集·大鏡子》:“我的書房裡壁櫥上嵌著一面大鏡子。”

8、表示兩種以上的動作或活動同時進行。可單用或連用。

【出處】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三折:“與英布夾攻項王,項王必然敗走,一面通知韓信。著他繞出夏陽,截他歸路,擒項王必矣。”《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得旨,游士任募到淮兵,著遵旨督發渡海,不得以赴兗剿賊致悞,接應爾部。仍行山東登萊巡撫官(袁可立)調度督催,一面作速具奏。”

【示例】《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一面京中自起身,一面打發金家人先回,報知擇日到家。”《紅樓夢》第五四回:“﹝ 鳳姐﹞一面說,一面斟酒,一面笑。”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我們當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學,一面當先生,一面當學生。”

課文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9課)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車公司當賣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飛著牛毛細雨,離接班的時間還有半個鐘頭。我心裡想:到內山書店去吧,在那裡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

店裡空蕩蕩沒有一個顧客,只有店後面櫃檯旁邊的兩個人在談笑。我向裡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我站在書架前,開始翻書。

門外,細雨煙似地被秋風扭著卷著,不分方向地亂飛。店裡冷得象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里向上鑽。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毀滅》?我記得一本什麼雜誌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書脊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後記,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開了:書沒有切邊。一個結實而矮的日本中年人——內山老闆走了過來。

“先生,這本書多少錢?”對於同情中國的內山老闆,我總是帶著幾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點頭,接過書翻了翻底頁: “一塊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裡只剩一塊多錢,那是我和一個同住的失業工友幾天的飯費。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紅了臉說: “貴了。”

他沒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著那張灰綠色厚布紋紙的封面: “哪裡貴?你看這紙……”

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字跡,相當厚的一大本書。摸在手裡,有一種怪舒服的感覺。

“你買一本吧,這書是很好的。”

我躊躇起來了:飯是不能不吃的,然而書也太好了,買一本放在床頭,交班回來,帶著那種軟綿綿的疲倦躺著看這么幾十頁,該多好!我摩挲著那本書,捨不得放下,也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內山老闆大概這時看出點什麼苗頭,就笑著回頭對裡面說了一句日語,原先和內山說話的那個老人咬著菸嘴走了出來。

他的面孔是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說。

他從架上抽下一本書來,版式紙張和《毀滅》一模一樣,只是厚一點,封面上印著兩個字:鐵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小袖管緊包在腕子上:“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誰?對我這樣一個平日被人輕視的工人進行那樣誠懇的勸告?我一進門的時候就有點疑惑;現在更加疑惑了;雖然猜不出是誰,但自己斷定:一定是一個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價:一元八角!

“先生,我買不起,我的錢不夠……”我的話低得自己都聽不見了,我不知道怎樣才好。

我低了頭——頭腦里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我只聽見一個聲音在問我:

“一塊錢你有沒有?一塊錢!”

“有!”我抬起頭,頓時恢復了勇氣。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

什麼?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這時,我忽然記起哪本雜誌上的一段訪問記——

“喔!您,您就是——”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沒有蹦出來。

他微笑,默認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裡想就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他帶著獎勵似的微笑,指著《鐵流》對我說道: “這書本來可以不要錢的,但是是曹先生的書,現在只收你一塊錢本錢;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費力地從里衫的袋裡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裡——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裡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來便走出書店的門。

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里,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就是在我被人隨意辱罵、踢打的時候,我總是昂著頭。我對自己說:

“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這樣我就更加堅強起來。

現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願恣情的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我們也不願意計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於計算的。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有走完就倒下了,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在前進中,我不能自已,寫下了上面的話。

1936年10月

作者簡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當代哲學家、小說家、散文家,1909年1月出生,江蘇漣水縣人.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同文書院學習過,最後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後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獲悉,迫令出境。1936年夏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抗戰開始,參加新四軍,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長、省委宣傳部部長、湖南大學校長,1983年離休,直到1987年逝世。

課文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為要等早班車回來,為了避雨,因此到內山書店去躲一躲。再寫內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的出場作鋪墊。接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這裡既有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緻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三次詳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里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緻,連菸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段意】第一部分: 1—29段,講了我與魯迅先生在內山書店見面的過程以及發生的事情。第二部分:30—31段,講了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對我的鼓舞和影響。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公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③“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④阿累的《一面》中,說魯迅是同志,朋友,父親,師傅。請問他們的含義?

答:1、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魯迅和廣大革命者,廣大共產黨人有共同的革命志向。2、朋友表示親密無間,魯迅熱愛革命者。3、父親表示崇敬與熱愛。4、師傅表示循循善誘,魯迅熱誠地為廣大革命青年指引正確的道路。寫出了人民對魯迅的愛戴、讚美和尊敬之情。

⑤文中三次外貌描寫分別是第三小節“只能模糊辨出別......騰起一陣煙霧。”第19小節和第32小節“黃裡帶白的臉......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第一次是遠處看 略寫,第二次近看詳寫,第三次具體特寫,都凸出了魯迅先生的瘦。

(2)對詞語的理解。

地窖:保藏薯類、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在課文里有鮮明的意思。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裡自恨不該這樣。

莽撞:魯莽。指言語、行動粗率而不審慎。

躊躇:猶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撫摩。

頹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憎惡:憎恨,厭惡。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牛毛細雨:細而密的小雨。

殷勤:熱情周到。

結結巴巴:(說話)斷斷續續,不流利。

陡然:突然。

窘相:困惑為難,不知所措的樣子。

大病新愈:病剛好,身體恢復健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