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鵰[成語]

一箭雙鵰[成語]

一箭雙鵰,英文翻譯為One arrow kills two vultures。雕,一種兇猛的大鳥。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隻雕。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後比喻採取一種措施,得到兩種好處,或者做一件事收到兩方面的效果。

基本信息

成語釋義

一箭雙鵰一箭雙鵰

“一箭雙鵰”,它常常用來比喻做一件事情能達到兩個目的或同時能得到兩種好處。另外有個“一舉兩得”的成語,它與“一箭雙鵰”意思上很相近。不過,“一箭雙鵰”多指達到兩個目的,是比喻性的,用起來形象些。而“一舉兩得”多指得到兩種好處,意思更直接。

一箭雙鵰又名一石二鳥,就是使出一個招數,擊倒兩個以上的敵人。這一計謀實際上早在南北朝就在中國的政治鬥爭和軍事角逐中運用得非常廣泛。在現代商戰中又有其獨特的作用。

俗語:一塊石頭打兩隻斑鳩。

出處

《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新唐書·高駢傳》:“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雕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雕焉。”

《續景德傳燈錄·慧海儀禪師》:“萬人膽破沙場上,一箭雙鵰落碧空。”後因以比喻一舉兩得。

典故

《一箭雙鵰》連環畫《一箭雙鵰》連環畫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有名的武將叫長孫晟(sheng)。長孫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時洛陽人。他很聰敏,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特別善於射箭。他不僅熟悉兵法,而且善於騎射。北周的皇帝為子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人,決定把一位公主嫁給突厥國王攝圖。為了安全起見,派長孫晟率領一批將士護送公主前往突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突厥國王攝圖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突厥的習慣要比武助興。突厥國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線。只聽得“格勒勒”—聲,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好!”大家齊聲喝彩。

從此攝圖長孫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並經常讓他陪著自己一塊兒去打獵。有一次,他倆正在打獵,攝圖猛抬起頭,看見天空中有兩隻大雕在爭奪一塊肉。他忙送給長孫晟兩枝箭說:“能把這兩隻射下來嗎?”“一枝箭就夠了!”長孫晟邊說邊接過箭,策馬馳去。他搭上箭,拉開弓,對準兩隻厥打得難分難解的大雕。“嗖”的一聲,兩隻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歷史故事

一、賈后矯詔,一石三鳥

晉惠帝皇后賈氏一心想效法前漢的呂后,專制朝政,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大權在握,對她多方提防,使她難以逞心快欲;而楚王司馬瑋正當血氣方剛,辦事果斷威猛,也是她實現攝政願望的一大障礙。

當她得知司馬瑋與衛、司馬亮之間有很深的矛盾時,她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他們了。

司馬瑋身邊有兩個薄德無行的人,即長史公孫宏和舍人岐盛,要積弩將軍李肇假借司馬瑋的名義向賈后首告司馬亮、衛圖謀不軌。賈后正是求之不得,催著惠帝下詔給楚王,要他立即帶兵廢除司馬亮和衛,平亂止禍。

司馬瑋不知真假,但君命不可違,況且他對這兩個人也確實沒有好感,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決定先將司馬亮、衛捕殺再說。為了調集兵馬和解除汝南王和太保屬下將士的抵抗,他按照皇帝詔書上的旨意,兩次矯詔服眾。他完全達到了如期的目的。

但他沒有想到,司馬亮和衛一死,他自己也就大難臨頭了。在那時,不管是誰,也不管是什麼目的,凡是擅自假借皇帝詔令者,都是死罪一條。賈后正是利用了這一規定,將司馬瑋送上絕路的。

到了這時,賈后自然用不著再出面,已經有人代替她與惠帝密議停當,對司馬瑋矯詔及殺害司馬亮、衛父子之罪做出了妥善的處理:司馬瑋那個年輕的頭顱已不再與他的脖子朝夕相守了。

二、螳螂升天,黃雀入地

王敦的權力可謂很大,地位可謂尊榮,如果人稱皇帝萬歲,那他也就有九千九百歲了。但他仍不滿意,尤其這最後一點差距使他看起來仍像皇帝的跟班,他就忍不住要拿別人的生命先補上這一個百年。

他這么想,也就這么跟他的手足商量,無奈王棱很不識趣,老是勸他九重天太高,高處不勝寒,不如安於八重天的風光,更加自在逍遙。王敦覺得有這位堂弟在身邊,耳根實在有欠清靜,有時他甚至隱隱覺得脖子上涼嗖嗖的,因為他一直擔心王棱口風不緊,於是他忽然記起“毒蛇噬腕,壯大斷臂”的格言來。

恰好這時流民首領王如因內外交困,走投無路而歸順了王敦,王棱又把王如當成寶貝攬到了自己帳下。王棱恨本不知道王如是個很難駕馭的手下,他的多忌而焦躁的性格也不允許對方有什麼越軌,這就必然造成雙方的相互仇視,最終同室操戈。惡果很快就初見端倪,王如好幾次因為比賽射技而動手傷人,被王棱賞賜一頓大棒,他為此眼睛大為出血。

王敦聽到這個訊息樂不可支,暗中叫人在王如的怒火里再加了一捆乾柴,並且告訴他王棱遲早要將他連灶帶鍋一起端掉。王如到了此時就是不想動刀子都不行了,他趁王棱設宴的當口,效法楚漢鴻門宴舞刀助興,殺了王棱。

王敦假意悲不自勝,下令捕殺王如替王棱償命,完成了一石二鳥的計畫。

評析

一箭雙鵰是個非常不錯的謀略,但是,使用這種計策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政治、軍事或者其他角逐中,因為面臨的是幾個對手,稍有不慎就要惹禍招災。所以,在事前事後,不要暴露自己,更不能操之過急,要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