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小組

一三二小組

一三二小組,又稱132小組,是一個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製作捲菸的特供菸捲制組。之所以稱為“一三二小組”,是因為雪茄所採用的柳煙和毛煙,型號分別為十三號和二號。1971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的決定,“一三二小組”小組成立。1984年,“一三二小組”小組正式解散。

成立背景

132小組製作的煙132小組製作的捲菸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讓中央籠罩了一層緊張氣氛。其間,毛澤東身邊的各項事務防範更加嚴格,有關人員做事比平時更趨謹慎。由是反思到毛澤東所抽雪茄煙一事,萬一有人搗亂,後果不堪想像,畢竟從什邡捲菸廠來的煙經手太多、運轉時間長,這些都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於是,在“九·一三事件”過後不久,從什邡取煙的工作暫告一段落。

毛澤東不得不重新抽起了“中華”牌來。但抽貫了什邡雪茄,中辦準備派人學習制煙技術,直接為毛澤東服務。經過認真權衡,最終選定中央辦公廳的孟景雲、北京捲菸廠的孫正興兩名幹部以及從煙廠抽來的兩名老工人去什邡學習,但學了好長時間,做出的煙都沒有那種味道。 為此,北京市委召開會議,會上有人提議:“請四川師傅來北京做煙。”

1971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的決定,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製作捲菸的特供菸捲制組——“一三二小組”小組成立,成員為什邡煙廠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范國榮等幾位技術骨幹。 之所以稱為“一三二小組”,是因為雪茄所採用的柳煙和毛煙,型號分別為十三號和二號。

1972年3月 ,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范國榮等四川師傅舉家遷至首都北京,為了保密,選擇了僻靜的南長街80號作為生產場地,對面就是門牌號為81號的中南海。此外,北京市公安局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全全、保質量、保數量”。

工作內容

當年為毛澤東主席捲制雪茄菸的原料當年為毛澤東主席捲制雪茄菸的原料

“132”小組的工作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直接領導,生產原料依舊由什邡捲菸廠提供,每個月生產十五到二十條煙。二號煙特供毛澤東,十三號煙供給李先念等其他領導人。生產小組對外叫“360信箱”(小組的通訊地址),對內則稱“132”。

為使手工卷制雪茄菸的技術後繼有人,危德純於1972年向市委寫報告申請吸收培養新人。1973年,經過對北京下鄉知青一座小山般的檔案資料的仔細審核,終於挑出4人,他們是吳建華、金貴敏、孫少文、方秀芬。其中,吳建華和金貴敏在姜躍秀等老師傅的指導下為主席特製2號捲菸。

工作組解散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後,“132小組”停止生產,並於1984年正式宣布解散。“132小組”所在的四合院的產權仍歸北京捲菸廠所有,范國榮等三名特供製造大師轉變成北京煙廠的職工。

1984年,“132小組”解散後,特供煙的生產並沒有停止。 為了外事需要,北京捲菸廠經與中南海警衛局商談後成功註冊了“中南海”捲菸商標。

2006年,北京南長街進行拆遷改造,原南長街80號的“132小組”四合院的一扇大門由中國菸草博物館收藏。

一三二雪茄菸特點

毛澤東與雪茄毛澤東與雪茄

“一三二”雪茄煙的特別之處有兩點:一是菸葉的特別,二是手工卷制技術的精湛。所謂菸葉特別,是說在天府之國新都縣的獨橋河兩岸有200畝油沙地,這裡生產的菸葉有柳煙毛煙兩種,柳煙味淡而純,毛煙味濃而重。

兩種菸葉在燃盡後均不落灰,菸灰呈白色,抽吸時喉嚨處可感到絲絲涼意。煙支長時間擱置不會熄滅,只要再抽一口便會繼續燃燒。其每年產量最多不過20擔(2000斤)。“一三二小組”所用的正是這種菸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