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是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武裝政變陰謀敗露後,於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叛國,途中機毀人亡的事件,又稱“林彪叛逃事件”。

“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亦稱林彪事件,是自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引發毛澤東林彪關係惡化後,1971年9月13日前後發生的事件。據中共官方稱,林彪葉群林立果、劉沛豐、林彪的司機楊枕綱,及機組人員潘景寅等共九人所乘飛機墜毀於蒙古溫都爾汗,機上人員全部死亡。

背景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在江西省廬山舉行中共九屆二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的第三次廬山會議。因為這次會議直接涉及到了當時黨的接班人林彪和後來發生的九一三事件,因此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由於這次會議直接涉及到林彪事件性質問題,並關係到對毛澤東和林彪矛盾的評價,所以後來各方在敘述事件的時候,存在巨大爭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焦點在於二百多箇中央委員跟著陳伯達汪東興“揪壞人”(張春橋),但是後來對於這次會議和所發生事件的記述,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毛澤東和後來的中國共產黨官方將九屆二中全會的焦點認定為林彪發起突然襲擊,企圖篡奪“國家主席”和陳伯達提出“天才論”;而以參加會議者吳法憲等人,以及非官方史學界則認為九屆二中全會矛盾的真正焦點在於陳伯達和幾乎全體中央委員向張春橋發起聲討,因此才有毛澤東所說的“大有炸平廬山之勢”,而所謂的設立國家主席問題,僅僅是後來毛澤東為了懲治林彪而尋找的藉口。

1971年8月14日,毛澤東離開北京去南方巡視。16日到武昌。在武漢,毛澤東同武漢軍區兼湖北省負責人劉豐談話一次;同劉豐及河南省負責人劉建勛、王新談話一次;同已調國務院工作仍兼湖南省負責人的華國鋒談話一次。離武漢前,還同劉豐談話一次。28日到長沙。在長沙,毛澤東同華國鋒和湖南省負責人卜占亞談話一次;同廣州軍區兼廣東省負責人劉興元、丁盛,廣西壯族自治區負責人韋國清談話一次。後又同華國鋒、卜占亞、劉興元、丁盛、韋國清集體談話一次。31日到南昌。在南昌,毛主席同南京軍區兼江蘇省負責人許世友、福州軍區兼福建省負責人韓先楚、江西省負責人程世清談話兩次。
主要內容:
……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
……1970年廬山會議,他們搞突然襲擊,搞地下活動,為什麼不敢公開呢?可見心裡有鬼。他們先搞隱瞞,後搞突然襲擊,五個常委瞞著三個,也瞞著政治局的大多數同志,除了那幾位大將以外。那些大將,包括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還有李雪峰、鄭維山。……我看他們的突然襲擊,地下活動,是有計畫、有組織、有綱領的。……有人急於想當國家主席,要分裂黨,急於奪權。
……林彪同志那個講話,沒有同我商量,也沒有給我看。……起先那么大的勇氣,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可是,過了幾天之後,又趕快收回記錄。既然有理,為什麼收回呢?說明他們空虛恐慌。1959年廬山會議跟彭德懷的鬥爭,是兩個司令部的鬥爭。跟劉少奇的鬥爭,也是兩個司令部的鬥爭,這次廬山會議,又是兩個司令部的鬥爭。
……廬山這一次的鬥爭,同前九次不同。前九次都作了結論,這次保護林副主席,沒有作個人結論,他當然要負一些責任。對這些人怎么辦?還是教育的方針,就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對林還是要保。……回北京以後,還要再找他們談談。他們不找我(此處與之前李文普的說法不同――編者注),我去找他們。……犯了大的原則的錯誤,犯了路線、方向錯誤,為首的,改也難。歷史上,陳獨秀改了沒有?瞿秋白、李立三、羅章龍、王明、張國燾、高崗、饒漱石、彭德懷、劉少奇改了沒有?沒有改。
……軍隊要統一,軍隊要整頓。我就不相信我們軍隊會造反,我就不相信你黃永勝能夠指揮解放軍造反!……你調動軍隊來搞壞事,聽你的?

毛8月31日到南昌後,獲悉周宇馳曾到江西把一輛水陸兩用汽車用飛機運走,9月3日他離開南昌到達杭州。毛澤東到杭州後,叫把專列轉移到紹興。9月10日毛澤東突然決定下午走,也不要送行。離開杭州3個多小時後到達上海。他沒有下車,叫人打電話通知許世友到上海來。第二天上午,許世友一下飛機就坐車直達毛澤東專列。毛澤東在火車上和許世友、王洪文談話,談完話,叫王洪文請許世友到錦江飯店吃飯。汪東興送走他們後剛回來,毛澤東就說:“我們走,不同他們打招呼。誰也別通知,馬上開車。先發前衛車。”
1971年9月12日到天津後。毛澤東讓隨行的張耀祠打電話通知李德生、紀登奎、吳德、吳忠到豐臺火車站。李德生回憶,毛先問了李德生近日訪問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的情況,隨即說:“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人多、槍多代替不了正確路線。路線正確,就有了一切;路線不正確,有了也會丟掉。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他講了黨內多次路線鬥爭的歷史。接著又說:“這次廬山會議搞突然襲擊,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五個常委瞞著三個,一點氣都不透,來了個突然襲擊,出簡報煽風點火,這樣搞是有目的嘛……我那個文章(指《我的一點意見》)是找了一些人談話,作了一點調查研究才寫的”。……“天才問題是理論問題,他們搞唯心論。……天才就是比較聰明一點,……天才是靠民眾路線,集體智慧。……什麼頂峰啦,一句頂一萬句啦,……不設國家主席,我講了六次,一次就算一句,頂六萬句,他們都不聽,半句也不頂。等於零。”李德生按照命令調動38軍的一個師到南開。

林彪方面動向

毛沿途找各地負責人談話時,一再強調他的談話不能傳,但林彪的親信在得知內容後轉告了林彪。據官方說法,林彪因此策劃政變。
據官方資料,9月8日林彪下達武裝政變手令,手令上親筆手書:“盼照立果、宇馳同志傳達的命令辦”。這個手筆後來特別法庭鑑別特徵時,字跡專家鑑定出自林彪手筆。而作家肖思科將“手令”殘片複印件和林彪書法複印件提供給一位字跡鑑定專家,其結論與特別法庭相同。(林立衡回憶: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的許多書信都不是林彪的手筆,連簽名也是工作人員摹仿的。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按照他們的政治需要隨意修改林彪的講話記錄。九一三事件後,“四人幫”掌握著林彪專案,毛家灣的所有物證都經過江青等人的篩選,部分證據被偽造。)
9月8日至11日,林立果、周宇馳先後分別向江騰蛟、王飛以及“聯合艦隊”的其他骨幹傳達命令,計畫中有三個方案,一是用火焰噴射器、四零火箭筒打毛主席乘坐的火車;二是用100毫米口徑改裝高炮,平射火車;三是讓上海空四軍政委王維國帶上手槍,在毛主席接見時,在火車上動手。

人物關係

葉群,林彪之妻,“林彪辦公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林立果,林彪夫婦之子,解放軍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兼作戰部副部長。
林立衡,小名林豆豆,林彪夫婦之女。
吳法憲,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李作鵬,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兼政委兼副總參謀長,訓練總監部陸軍訓練部部長,總參謀部軍訓部部長。
黃永勝,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邱會作,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江騰蛟,解放軍南京軍區空軍政委。
劉沛豐,解放軍空軍黨委辦公室處長。
於新野,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副處長,解放軍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
周宇馳、劉世英,解放軍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
潘景寅,三叉戟飛機駕駛員,解放軍空軍34師副政委。

事件經過

9月13日前

1971年9月7日晚,林立衡對8341部隊警衛科副科長劉吉純說:葉群、林立果“在外面做了壞事被上邊知道了。他們怕挨整,在北京待不住了,想挾持首長(林彪)到外地去。”當時我們商定,林立衡在裡面,我在外面觀察動靜。
9月11日22時,林立果得知毛澤東已經離滬北上,私下幾個人開會,林立果、周宇馳、於新野幾個人目光滯呆,低頭不語。林立果流著淚說,全完了,沒完成首長(林彪)交給的重託,首長把生命交給了我,我拿什麼去見首長?沉默了一陣,周宇馳抓起一個酒瓶子,狠命摔在地上,說難過也沒用。還有一個辦法,到國慶節那天,首長託病不去,老子他媽的駕直升機去撞天安門……我不得好死,他也別想好活!過一會兒周宇馳又說,還得去一個人偽裝,代我撒傳單,你們誰能跟我一塊去?開始沒人敢說話,在周宇馳催促下。於新野表示他去,接著我和劉沛豐也表示願意去,林立果說,我不允許這樣做。大家也覺得這種想法不現實,於新野自言自語,就怕等不到“十一”啦。[4]
9月12日胡萍等安排了南逃廣州的飛機8架,其中256號專機當晚被指派送林立果去山海關。晚上8點多,林立果和劉沛豐乘飛機在山海關降落[5]。葉群為慶祝女兒林立衡訂婚在96樓走廊放映香港電影《甜甜蜜蜜》。晚8點電影放了一半,“林辦”宋德金秘書接到海軍方面的電話,說一架飛機要在山海關降落,問是不是“林辦”的飛機[5]。姜作壽(8341部隊二大隊大隊長)放下電話才三四分鐘,李文普(林彪的警衛秘書)來電稱老虎(林立果)回來了。葉群下令劉吉純坐車去接。22時,葉宣布他們一家在明早7點乘機飛到南方城市廣州。林彪這時已在另一個樓里的個人住處就寢並已服了安眠藥。林立衡、劉吉純得知出逃計畫後按正規程式托中央警衛團副團長張宏報告中共中央。林立衡跑去大院的警衛處要求派士兵保護她的父親。
據毛澤東醫生李志綏描述:“汪東興接到從北戴河打來的電話時,我正在游泳池內整理我的器械裝備。那是晚上十點多鐘,這個電話是中央警衛副團長張宏由北戴河打來的,說林彪的女兒林立衡講,葉群和林立果要綁架林彪外逃。”
約23時,周恩來突然來電話問吳法憲“是不是調了飛機到山海關機場“,吳對此十分茫然,一無所知,吳詢問空軍34師師長時念堂,方知三叉戟專機被師副參謀長鬍萍未經吳許可調到山海關,吳問胡,胡解釋是飛機改裝後試飛,吳令胡把飛機立即飛回,後復電周,周指示飛機飛回時不準帶任何人到北京。
23時30分。林立衡責問張宏:“兩小時以前,我就對你說好了,你為什麼還不調動部隊,你快帶部隊,快上!……張慢條斯理地對林立衡說:“中央指示你們跟著上飛機,跟著走”(當時楊森、張清林也在場)。

9月13日

9月13日零時,林彪、葉群、林立果、劉沛豐、李文普等人乘紅旗轎車急速由北戴河駛往山海關機場。據吳法憲描述,周恩來又打電話告訴吳說:“林彪已經和葉群、林立果乘車離開了北戴河,車正往山海關機場方向開去,臨走的時候還開槍打傷了警衛人員。”
林彪他們抵達山海關機場跑道時沒有時間安放登機舷梯,所以三叉戟駕駛員放下繩梯。林彪仍然軟弱無力,於是司機用肩扛,葉群用手將林拉上機。
零時32分林彪等人所乘三叉戟飛機強行起飛。有人在雷達前看到“飛機一開始向西飛,然後慢慢轉彎向北飛去。”當飛機至有中方殲擊機的赤峰附近,吳請示周恩來要不要把飛機攔截回來。周說:“這要請示毛主席。”過了一會兒,周答覆:“毛主席不同意,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二時多以後,在三叉戟飛機快飛出過境後,周恩來電對吳法憲下令:“絕不準有任何飛機到北京來!如果有飛機到北京來,你我都要掉腦袋。”緊接著周下令全國飛機一律禁飛[8]。
接到蘇聯安德羅波夫的指令,全權負責林案現場調查的第一當事人,後來的蘇聯情報九局局長給出了專機飛出國境後的的飛行路線:飛機飛抵蘇、蒙邊境,距蘇聯赤塔50公里處,幾乎是180度向南折回。它的油料不僅足夠飛到赤塔,而且飛抵伊爾庫茨克和烏蘭巴托都沒有問題。雷達從飛機一起飛,就捕捉到目標,而且全程跟蹤[13]。
凌晨3時,飛機於墜毀於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省首府溫都爾汗(東經111°15′、北緯47°42′)附近肯特省貝爾赫礦區南10公里(蘇布拉嘎盆地)處,林彪、葉群、林立果、劉沛豐、林彪的司機楊枕綱及機組人員共九名機上人員全部身亡。
3時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召開,通報了林彪乘飛機出走的情況,周恩來指出:“犯路線錯誤的頭子沒有一個好下場。”並提醒到會者:“飛機消失了,可能是真的墜毀了,也可能是耍陰謀,要注意他萬一得逞後,在國外發表聲明之類的東西。”隨後周恩來親自給各大軍區和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負責人打電話說:“廬山會議上第一個講話的那個人,帶著老婆、兒子叛國逃跑了!部隊立即進入一級戰備,以應付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

9月13日後

1972年5月,中央特偵組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對飛機墜毀原因作了系統分析研究,得出結論是飛機是有操縱地進行野外降落沒有成功而破碎燒毀,機上並未發生搏鬥。北京政府只將蘇聯揀剩下殉難者屍體就地掩埋,而最重要的黑匣子至今沒有向蘇聯(今俄羅斯)索取。

1980年11月20日-次年1月15日,中共中央組織特別法庭併案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判定林彪為“反革命集團”的首犯,判定林彪等人有企圖謀殺毛澤東等“反革命”罪行,對當時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在世成員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判刑。

中共官方認同林立衡有向中央告發的行為,但只一筆帶過。

爭議性研究

對李文普說法的爭議

但據李文普描述:在開往山海關機場的林彪座駕上,“車到56樓時,我突然聽林彪問林立果:‘到伊爾庫茨克多遠,要飛多長時間?’林立果說:‘不遠,很快就到。’汽車開到58樓時,姜作壽大隊長站在路邊揚手示意停車。”李稱他聽林彪說要去伊爾庫茨克,便決心下車,大喊一聲停車,司機楊振剛把車停下來,李立即開門下車,李轉身朝58樓喊一聲:“來人哪!”與此同時,李聽到了車門響聲和槍栓聲,林立果就向李開槍。“當時距離很近,只一米左右,我側著身,手揚著,所以子彈從前胸擦向左臂。”李的說法成為中共官方各種出版物都引用的“證據”,並就此認定林彪為“主動叛逃”。

三叉戟客機三叉戟客機

李晨對此說法提出異議,“李文普一開始並沒有揭發林彪在車裡問過‘到伊爾庫茨克多遠,要飛多長時間’這句話,只是中央特偵組將他單獨關押,審訊時,他才迫於政治壓力向紀登奎交代了這句‘關鍵性’的話,並改口說他的傷是林立果開槍打的。”“反正汽車裡的人全死了,他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一切都是‘死無對證’,連個‘旁證’都沒有”。
據林立衡描述:“很快,我聽到距離很近的地方有一聲槍響,接著又是一聲槍響——後來聽說是蕭奇明中隊長在大隊部門口的哨位上用手槍朝汽車後面開了一槍,另一槍是李文普在離58號樓大隊部門口約三十米處從紅旗車上下來時槍走了火,李文普也因此受了傷。作為外科醫生,張清林當著8341部隊衛生員的面親自為李文普包紮了左臂傷口。”

對死因的各種定論

周恩來派出的李耀文將軍和楊德中為首的調查組,作出油少迫降,機腹著地,殘油致燃的結論,這個結論成為中共官方結論,作家張戎也認同此說法。
中方駐蒙古大使館代辦孫一先以及256號原副駕駛的認為:飛機在迫降時沒有完全按照迫降要求耗光機翼油箱內的燃油,加上迫降時飛機彈跳,摩擦地面的火花引燃剩餘燃油發生爆炸解體而致;機上人員大都在爆炸中昏迷,最後窒息而死。
作家舒雲對以上兩種說法提出異議,認為三叉戟飛機機翼與機腹幾乎在一個平面上。在野外不用起落架迫降,不可避免的要使機翼摩擦到地面,從而引燃機翼內的剩餘燃油。當時的駕駛員潘景寅不可能不知道帶油迫降是自尋死路。
作家高文謙認為飛機到達蘇聯境內時突折返中國,而在蒙古上空因油箱爆炸引發大火,致機上全部人員死亡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大使館人員在帶回的一張照片現示機翼上有一洞孔,引發飛彈擊落論。
著名飛行員王海根據周恩來指示,成立專業班子論證林彪專機出事原因,認為如果飛彈擊落,則洞孔應當穿透,而所謂洞孔實際是呈單面炸開,而鋁刺外翻,從這一點推斷該洞孔並非飛彈所致。洞孔是機翼中電路起火引起(油箱)爆炸。
作家肖思科反覆請教了彈道和飛彈專家,他們都認為當時中國大陸飛彈要把飛機打下來幾乎不可能,因為當時裝備的飛彈還到不了200公里的射程,而中國離溫都爾汗則有1100多公里。
周恩來在廣州一個高級幹部會議上說:“我再說一遍,林彪座機不是我命令打下來的。確實是迫降時自我爆炸,自取滅亡。”

對出走的其它解讀

據林立果未婚妻張寧描述:“老董搞專案有一套經驗。他在現場聽了一個星期,居然得不到一點林彪策劃‘謀殺毛主席’及‘叛逃’的證據。也清理不出林彪指揮四大將黃、吳、李邱圖謀‘政變’,‘另立中央’的蛛絲馬跡。”
《紐約時報》報導:“毛澤東告訴斯里蘭卡和法國的外國外交官,林彪政變企圖失敗以後,準備逃往他國,並在飛機失事中摔死了。在客人們驚疑未定之中,毛告訴他們林要謀害的是他本人。”
據《亞洲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林彪在文革初期即對自己的處境有所擔憂,並且秘密派人與台灣國民黨方面聯繫,台灣方面對林的態度表示歡迎,但聯繫隨後中斷,此事與林彪倒台和出走的關係尚不清楚。”
葉劍英說:“以林彪在軍事上的成功,如果不是在家庭這個看似盤根末節的政治上犯錯誤,就會順利越過70年障礙,那么被清洗打倒的就是總理、我、向前等將帥,然後在主席逝世後……主席可以講是以錯破黨,沒有領袖魄力難做到。”

事件影響

九一三事件使得林彪派核心人物或死或被捕,實際上退出權力核心。江青為核心的四人幫逐漸得勢。
毛澤東在事件後健康狀況變差,疑心加重。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等皆是懷疑對象,他定下老帥、將軍可以出來掛個職,但不準帶兵的決定,使江青等更加得勢。而他對周恩來的疑心促使他批准鄧小平復出,但鄧小平復出後卻傾向於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