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又二分之一》

《8又二分之一》

《8又二分之一》是台灣音樂人李壽全於1986年8月1日推出的一張音樂專輯。該專輯由吳念真作詞,李壽全做曲。

基本信息

背景

8又二分之一8又二分之一

1986年的台灣歌壇是民謠運動自由創作的覺醒時期,大量音樂製作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李壽全也推出了自己唯一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輯《8又二分之一》。這張專輯給台灣的流行音樂帶來了無法比及的社會效應,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無法抹去的回憶。

內涵

李壽全在音樂里唱到了八種生活狀態,異鄉的流浪、冬夜的淒涼、黃昏的城市、搬家的前夕、擁擠的人群、電影角落的哭泣、卡拉ok消沉的男人和往日戀人的回憶,這一切是在九月的午後,一個黯然神傷的季節。李壽全在歌里唱著每一種生活,也就在唱著都市裡每種人的生活。

背景

專輯文案:總是念著什麼時候才停止流浪,事實上,人生就是流浪。被過去趕著逃,被未來牽著跑。
聽來的辛酸故事好象特別熟悉,電影上的小人物又好像是自己,唱片裡的戀情都像是纏綿的過去,然而,別人的悲劇總是別人的悲劇。
(一)、流行的旁邊,沉澱的經典
這是華語唱片中經典殿堂之作,卡拉OK里是找不到這張專輯裡的歌曲的,最有名氣的大概算是專輯里的第二首《張三的歌》,當年蔡琴曾經作過經典的翻唱,後來的南方二重唱也有一個翻唱的版本。其他的曲目基本上都是藏在深閨無人識。但這些並不影響它成為一張足以傳世的佳作。 歌者李壽全是台灣一位出色的音樂製作人和曲作者。他製作的專輯裡就有八張進入台灣百佳唱片之列。耳熟能詳的就有蘇芮的《一樣的月光》、潘越雲的《天天天藍》,李建復的《柴拉可汗》等,在電影原聲方面的製作也是出手不凡,電影《搭錯車》《超級市民》、《父子關係》都是出自他的手筆。1986年為紀念世界和平年,用通俗音樂表達嚮往世界和平這樣一個宏大而嚴肅的主題還是頭一回,當然後來就有了羅大佑作曲的那首《明天會更好》,如果你足夠的留心的話,就會在詞作者和製作人的名單里都能找到李壽全的名字。李壽全多年來基本一直處於幕後,所以在知名度上要遠遜於同時代的一大批創作型歌手,但他的音樂才華卻是無庸質疑的即使和80年代台灣樂壇上兩個標誌性的人物羅大佑、黃舒駿相比,我個人以為也是一時瑜亮。
專輯的名字《八又二分之一》大約源於義大利費里尼的同名電影《八又二分之一》吧,也許李壽全是想借用這部令人目眩神迷卻又難以言喻的電影來表達一種迷惘和困惑。整張專輯內斂大氣,鏇律上簡約流暢,詞作樸實真切,感性的知覺和理性的思忖兼具。李壽全成熟低沉的男性嗓音將這張專輯演繹的算不上完美卻極富生命力。
(二)、蒼涼里的真實,困惑中悲憫
《未來的未來》是一個三十歲人對過往的回望,懷舊而感傷,對現實有著無盡的拷問,卻也只能在宿命性的思考中空白的等待。 “告訴我,都市不適合流浪。告訴我,這是我居住地方。”其實這世界很小,我們終究無處可逃。
《我的志願》是整張專輯裡節奏上最為輕快的一首,其他的歌曲多是舒緩中透著凝重。不動聲色的幽默感讓人想起當年寫出《戀愛徵候群》時年輕的黃舒駿,理想失落時的自省和達觀卻有著中年陳昇的豁達。 早已經忘了兒時的作文本里的壯志豪情,那么你呢? 你可曾在年少志願中理解了成長的代價? 你可曾在已經失卻的理想中迷失了自我?
《上班族的一日》這首歌里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自己。重複而單調,周而復始的生活你是否厭倦? 擁擠的電梯,一天過了一天。臃腫的公車,一年過了一年。 失去的青春等待老闆的諾言,眼角的皺紋刻畫著生命的疑問 。在無數個庸常的日子以後,在一切依舊的某個清晨, 你是否會為鏡子裡那張不再年輕的臉片刻的失神,你是否會在年華老去的悲哀里依然習慣的夾上公文包,走進和你一樣匆匆的人流里,踏上那輛你已經乘坐了大半輩子的公車?
(三)、音樂的良心,流浪的靈魂
在對個體的思考的同時,李壽全在這張專輯裡同樣對整個社會有著敏銳的觀察和剖析,作品深沉厚重。《占領西門汀》是專輯裡首當其衝的最尖銳的一首,當然這會使人想起羅大佑的許多作品,比如《未來的主人翁》《鹿島小鎮》,李壽全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似乎始終保持著一種隔岸觀火的冷靜,只是客觀寫實的描述了當時一代台灣少年的信仰的迷失和精神的物化。 在急弛的鼓點裡,在起伏跌宕的鏇律中,在看似漫不經心的從容里有著對社會底層下一代少年成長的最深沉的關注和憂思。
收尾之作《殘缺的角落》兩個部分里李壽全表達了對台灣社會邊緣人物的真切關懷和同情。歌中的主角是一位“西門汀的街頭藝術家”, 我們在很多的電影和現實生活里都曾經和他們在不經意間擦身而過。 地下通道里不成曲調的二胡,火車上咿咿呀呀的黃梅小調,背著小凳街頭流動的畫夾…… 《巴黎聖母院裡》風姿綽約的吉卜賽女郎,《美麗新世界》中伍佰蒼涼的吉他聲,茱麗葉.比諾什憂鬱的目光里的臨街而奏的一管蘇格蘭風笛…… 這是一群頑強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也許是自覺也許是無奈,他們選擇了自由流浪的生存方式。 善良的人們啊,又有誰真正理解他們的生活?人性的尊嚴和生存的困境無時無刻不圍繞在他們的左右,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在機會與欲望之間的選擇。

異鄉的旅店 失眠的清晨 遠方悠悠響起火車的汽笛
沉寂的冬夜 晚醉乍醒之際 冷月下風鈴聲韻淒淒
微雨的城市 塞車的黃昏 風裡斷續傳來熟悉的鏇律
搬家的前夕 惆悵的情緒 孤獨翻閱著零散發黃的日記
擁擠的人群 陌生的少女 似曾相識的面容 拍醒青春的記憶
動人的電影 暗暗的角落 一個愁悒的女子 眼裡淚光閃爍
頹喪的日子 午夜的街頭 卡拉 OK 的男人 咽啞的喊著他們的歌
忙綠的工作 失神的片刻 電話那頭往日的戀人“生日快樂”
那是九月的午後----八又二分之一》
這顯然是整張專輯的開宗明義之作。歌曲從都市中的浮生萬象里抽離出八種生活狀態,這大概也是歌曲和專輯得名的直接原因,猶如在萬家燈火的視窗透視了生活在角落裡的每一個孤獨的靈魂,現代都市裡濃烈的疏離感撲面而來,李壽全在舒緩的鏇律里從容不迫的唱著這繁榮而忙碌的社會背後的種種虛無和落寞,當那個女聲在歌曲的結尾有點突然卻又無比自然的道出生日快樂時,彼時的心情該是怎樣的一種蒼涼!一如雪後初融的原野不見太陽時的清冽和寒冷,空空蕩蕩,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製作

台灣百張最佳專輯之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

初初認識李壽全是在一大堆的台灣當紅歌星專輯的製作人中。李壽全作為台灣民謠時代的推動人在80年代中後期是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他創作了蘇芮專輯《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潘越雲《天天天藍》、《守著陽光守著你》等歌曲,並為蔡琴、李健復、王新格等歌手製作過音樂專輯。

確切的說,李壽全應該算是一個幕後的製作人。86年的台灣歌壇是民謠運動自由創作的覺醒時期,大量音樂製作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李壽全也推出了自己唯一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輯《8又二分之一》。這張專輯作品發行之前李壽全曾經出版過一張《未來的未來》電影原聲碟(以電影《超級市民》原聲帶的名義推出),有了這張專輯的嘗試,《8又二分之一》中的音樂就顯得更加成熟和耐聽了。這張專輯給台灣的流行音樂帶來了無法比及的社會效應,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無法抹去的回憶。

李壽全是早於羅大佑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中卻不難發現其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完全不低於羅大佑的。李壽全的音樂鏇律優美流暢,很少聽的到情緒的大起大浮,他的歌詞也是完全口白話的,這就更讓李壽全和他的音樂讓人接受和打動。

總是念著什麼時候才停止流浪,事實上,人生就是流浪。被過去趕著逃,被未來牽著跑。——《8又二分之一》聽來的辛酸故事好象特別熟悉,電影上的小人物又好像是自己,唱片裡的戀情都像是纏綿的過去,然而,別人的悲劇總是別人的悲劇。——《張三的歌》 這兩段話分別寫在第一首和第二首歌歌詞旁邊。作為序,它完全的表達了李壽全音樂的含義。孤獨、惆悵、淒涼的音樂就是歌中所描寫的那些城市中小市民的生活狀態。有著許多的夢想卻不得不在這個城市放棄掉多年的追逐,然後變得平淡茫然。李壽全的歌是唱給特定的台灣青年的,那些少年不得志青春消逝的人。

主題歌《8又二分之一》讓我想起了侯孝賢曾經導演的一部影片,也叫作《8又二分之一》。同樣寫實性的述說著台灣市民的生活,同樣的茫然著找不到方向。8又二分之一究竟代表著什麼?李壽全在音樂里唱到了八種生活狀態,異鄉的流浪、冬夜的淒涼、黃昏的城市、搬家的前夕、擁擠的人群、電影角落的哭泣、卡拉ok消沉的男人和往日戀人的回憶,這一切是在九月的午後,一個黯然神傷的季節。李壽全在歌里唱著每一種生活,也就在唱著都市裡每種人的生活。

《張三的歌》是電影《父子關係》的主題歌,電影中的小人物有時就好比自己,所以我們在看到那些和自己狀態相似的人物時往往容易被他們的命運打動。李壽全在歌里唱著希望,他說:我們要飛到那遙遠的地方看一看,這世界並非那么淒涼,我們要飛到那遙遠的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光亮。這只是失望背後才隱藏的希望。那種阿Q似的自己給自己的希望。李壽全就在音樂中再次唱著小市民的悲哀。
在李壽全的歌中聽到的終究還是迷茫。李壽全寫的是小人物的歌,於是聽得懂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小人物,在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中悲哀。志願的落空、流浪的淒涼、理想無法實現、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在音樂中仿佛找的到自己的影子,在這個社會被遺棄的角落裡我們哭泣我們爬起,在頹廢中堅強的成長歌唱。李壽全在音樂中揭露著這個社會的痼疾,這種來自社會底層批判的聲音在現代化都市裡歌唱了十多年,還將繼續的傳唱下去。

《未來的未來》、《我的志願》、《上班族的一日》三首歌唱著人們不甘平淡的心態,也唱著理想的流逝。在《未來的未來》里,李壽全還在期許明天的美好,還在等待生命的輝煌。然而在雨水和車聲擁擠的視窗思考,在都市的邊緣停留時,他終究還是只能期待。他唱著:這未來的未來,我等待!等待中的蒼白。《我的志願》是這張專輯中僅有的一首節奏稍快的歌,李壽全唱著從童年到成年的理想志願,唱著多年每個志願的落空,或許這種落空只是年少單純夢想在這個污濁社會的消逝。少年不得志後,李壽全開始描寫上班族的生活,在日復一日擁擠的電梯、臃腫的公車裡我們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眼角的皺紋爬了上來,嘴角的微笑世故了起來,青春就這樣在老闆諾言的等待中一點點逝了去。終於那些曾經的夢想被現實消磨殆盡,終於我們面對著鏡子發現自己老了去。這是這樣的一種悲涼?李壽全的音樂就唱著這種無奈和悲傷,叫人無法不被打動不在心裡沉思。

《占領西門町》是這張專輯中最有意義的一首歌。羅大佑曾經唱過《鹿港小鎮》,李壽全的《占領西門町》也是一首同樣內涵的音樂。如果熟悉侯孝賢電影的人就會知道那個年代台灣底層少年的生活。拿著砍刀每天無所事事,閒著時泡泡miss,意氣比親情還要重要……這就是那時台灣少年的生活。少年的情和意流露在侯孝賢的電影裡,也流露在這首《占領西門町》的音樂里。這種少年“朋克”的現象是台灣獨有的景色,也是台灣的無奈。李壽全就在音樂里描寫著這種現象和這群孩子的世界,他說“他們是台灣的少年朋克,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他們占領了西門町”,他說“他們終究會長大,我們終究會變老,他們的夢想會成為事實,我們的想法會過去。在未來的社會裡,如果不想被遺棄,當你來到西門町,要和他們一起呼吸!”

《殘缺的角落》是一組紀念西門町街頭藝術家的音樂,兩首歌曲和一支音樂唱著李壽全對人性尊嚴的讚美和對社會無情的披露。《殘缺的角落》又一次將聽者拉到了社會深處遺留問題的關註裡,叫人無盡感慨。

李壽全的音樂聽來是傷感和惆悵的,這樣的音樂在86年那個民謠盛行的年代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這位幕後歌手在唱著自己心聲時,所呈現出來的與市場形態不甚相同的風格及其概念在那個年代給社會帶來了難能可貴的社會效應。音樂雖然不能改變什麼,但是音樂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叫人開始關注另外一種生活狀態的人群。我想,這也是李壽全音樂最具有意義的地方,也是過了十五年後再次拿出這張專輯評點的理由!

音樂帶給人們的感覺是共通的,如果你也被這樣的音樂所打動。尤其是李壽全的音樂,我想,能夠被他的音樂所打動的人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拿出這張專輯寫與《殘缺的角落》組曲的後記給每一個聽過李壽全和沒有聽過他音樂的人分享!

後記

第一次在西門町看到他,就想著:因該把他寫成一首歌。

因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尊嚴。

幾年後,他消失了。而我也終於和張大春完成了這首歌的PART 1,當天晚上,老瓊告訴了我們不幸的訊息:“不久前,他自殺了”。

我們很快寫出了PART 2。因為我想說完這個故事,讓大家記起,在西門町曾有這么一個人:輪椅、口琴口香糖……

謹以此獻給這位“西門町的街頭藝術家”。

專輯曲目

01. 8又二分之一
02. 張三的歌
03. 加州的彩虹
04. 看不見自己的時候
05. 未來的未來
06. 我的志願
07. 上班族的一日
08. 殘缺的角落(I)
09. 模糊的未來(演奏曲)
10. 殘缺的角落(II)
11. 占領西門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