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種》

《龍種》

《龍種》(《Dragon Seed》)是一部好萊塢出品的抗日題材電影。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原著的《龍種》,米高梅1944年出品。各種外國人扮演中國農民講充滿革命鬥爭腔的英語對白,實在是唯妙唯肖,女主角是凱薩琳·赫本,英文版的《義勇軍進行曲》,該片還獲得1945年奧斯卡提名。

基本信息

劇情

《龍種》劇照《龍種》劇照

《龍種》是米高梅公司根據賽珍珠的小說改編拍攝的。講述的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某村莊寧靜祥和的生活不再,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面對破敗的家園,年輕、勇敢的女民兵唐潔(凱薩琳·赫本飾演)帶領一眾村民跟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的鬥爭。

演職人員

凱薩琳·赫本凱薩琳·赫本

導演:哈羅德·S·巴奎特/傑克·康威
編劇:簡·默芬/瑪格麗特·羅伯茨/賽珍珠
主演:凱薩琳·赫本/沃爾特·休斯頓/艾琳·麥克馬洪/阿基姆·坦米羅夫/杜亨·貝/赫德·哈特菲爾德/卡羅爾·耐什/亨利·崔佛斯/羅伯特·拜斯/羅伯特·劉易斯/弗蘭西斯·拉弗提/傑奎琳·德威特

演員的選擇

一部描述中國農民抗戰的電影,卻沒有起用華人演員,著名編劇汪海林解釋道:“當時有這樣一個歷史背景,那時的華人演員是不能進入到好萊塢的,更別說擔任重要角色了。到了20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之後,好萊塢才逐漸出現黃皮膚的演員。”

場景布置

《龍種》場景《龍種》場景

《龍種》這部影片的預算高達三百萬美元之多,為置景而搞的建築在米特羅製片廠的歷史上是最大的。農莊建在聖費爾南多峽谷的卡拉巴薩斯,占地一百二十英畝,距洛杉磯三十六英里。在拍攝現場,五十英畝的山地改造成梯田;十二英寸粗的管子鋪了一英里長,以便用五百萬加侖的水把這個地區淹沒;另外還修了稻田,用大麥代替水稻;在美術導演的監督下還蓋起了十間農舍。

看點

譚家老兩口頗具中國鄉村老人的神韻,老太太用髮釵剔牙掏耳朵都拍出來了譚家老兩口頗具中國鄉村老人的神韻,老太太用髮釵剔牙掏耳朵都拍出來了

1、眾多當年好萊塢大牌影星的華人扮相,特別是凱薩琳·赫本飾演的中國鄉村女性,相當有板有眼,影片後期抗日時的江姐頭更是讓人驚艷不已。

2、本片貌似是有史以來美國主流大電影廠、主流導演、當紅大明星拍攝的最正面反映中國近代(40年代)的影片,沒有任何那個年代固有醜化中國人的套路(比如留大辮子,抽鴉片煙,見人就雙手合十作揖,以及齙牙)。

3、影片相當追求真實的中國細節,並非如今美國電影裡隨便寫幾個“風雷愛和平”之類毫無意義的中文字來冒充中國能比的。該是“抵制日貨”的標語就是中文抵制日貨,該是“文明世界”的鄉村口號,就是實實在在的那幾個字。譚家三兄弟悉數在水田插秧、拉牛耕田(難為他們了……)、女眷在河邊洗衣服,並且放棄了動輒親吻的好萊塢風格。演員吃飯的鏡頭也是端著碗筷的……太中國了!

4、英文版《義勇軍進行曲》好聽。

5、飾演譚家老兩口的演員把傳統中國鄉村老人的“神”給演活了。

6、據說劇組居然用了兩年的時間在加利福利亞州搭建了1940年代的中國鄉下布景。有趣的是,道具組並沒有買到中國農村的“土狗”,只能找一條當時還沒進入中國的雪納瑞代替。

獎項

1945年的奧斯卡:

最佳女配角獎提名:艾里恩.馬克馬修

黑白最佳攝影獎提名:西德尼.瓦納

幕後故事

拍攝現場拍攝現場

凱薩琳·赫本將小說讀了許多遍,還研究了所有可以找到的關於中國的印刷品。凱薩琳很喜歡這部片子,每天去外景地,同時她也十分擔心該片導演傑克康韋的健康。傑克身患肺結核,時常發燒,經常臥床不起。為了確保影片影片順利拍攝,製片人潘德羅伯曼又指派了一名導演哈羅德.巴克奎德觀看傑克指導的情況,萬一出現什麼緊急情況,他好取而替之。幸虧製片人伯曼作出了這一決定,因為傑克的身體在拍片中途徹底地垮下來了,退出了影片的製作工作。

評價

著名作家方方說:“非常好的一部電影。多年前看過。最初看時,見中國農民有一張洋人的面孔,會有點不習慣。但的確拍得很好,背景樸實逼真,演員也演得不錯,漸漸就沒了這種感覺。”

好萊塢式“抗戰神片”引發熱議

在“神奇”的鏡頭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中,“抗戰神劇”成為內地電視螢屏上一道堪稱“奇葩”的風景線。但早在1944年,好萊塢就已經拍過一部名為《龍種》的“抗戰神片”,金髮碧眼的白人更是“變裝”出演片中英勇抗敵的中國人。由美國人來演繹這一段歷史,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好萊塢的拍攝手法比內地傳統的抗戰劇多了一些視覺衝擊,美國人演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好萊塢女星坐在織布機前織布,這些場景都讓活在21世紀的中國網友拍案叫絕。

背景在二戰期間的中國,凱薩琳赫本飾演一位生長在中國農村的英勇的農婦,她帶領全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1944年中國大陸正值水深火熱,這部片的出現,套上西方人眼光,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勇奮鬥。在片中還有幾個版本的《義勇軍進行曲》出現,實在振奮人心!該片和英格麗褒曼的《六福客棧》有異曲同工的妙處 。

點評

網友:“中國的導演們、編劇們,人家70年前的美國人拍出的抗日作品,都比你們要高級,你們好好反省反省吧!”

蛋塔:本以為是什麼惡搞的電影,結果看完之後,覺得此片確實秒殺當今不少國內歌功頌德類型的抗戰片……時代與戰爭對於每一個人的影響複雜而又不同,況且人性本就複雜,人物的屬性沒有非黑即白的成分劃分,這一點是我所欣賞的。

馬拉河尼羅鱷:對電影表示驚嘆,不管拍攝初衷如何,但在那個年代,西方社會已經對中國的民生國情洞察得入木三分。對這個民族暫時的落後和所遭受的不幸,並不是單純的嘲弄,相反預見了新時代人們更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前進方向。

編劇汪海林:同樣是講愛國,在情感、人性、氛圍等方面,我們很多的創作者都沒有挖掘出核心的真實感。人家能把假的拍真了,我們往往把真的都拍假了。

著名導演郭靖宇:相比一下,手撕鬼子那樣的抗日作品,實在是匪夷所思,真正有責任心的創作者,不會弄出那樣的作品。

凱薩琳·赫本相關電影作品

凱薩琳·赫本是一位美國電影女演員。她被認為是美國電影與戲劇界的標誌性人物、好萊塢的傳奇:共獲得過4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2次奧斯卡獎提名(全部為女主角)——很長一段時間內亦是最多提名記錄的保持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