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作者是納雷摩爾,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8月出版。《黑色電影》提供了對黑色電影的原創性研究方法,既生動又廣博,同時還有新的影片信息和對數十部影片帶有啟發意義的評論,這其中包括經典之作《雙重賠償》《馬爾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新黑色電影”《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以及21世紀的黑色電影《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等。作者是詹姆斯·納雷摩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研究黑色電影的扛鼎之作!
本書為2008增補修訂版。初版獲1999度年美國克勞斯瑙克勞斯活動影像圖書獎(Kraszna—KrauszMovin9—ImageBookAwards)及2000年度美國電影與媒體研究學會(SocietyforCinemaandMediaStudies)凱薩琳·辛格·科瓦奇圖書獎(KatherineSingerKovclCSBookAwards)榮譽獎。
提起“黑色電影”(FilmNoir),最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風格化、憤世主義的1940、1950年代好萊塢黑白電影——關於私家偵探、蛇蠍美女、犯案黑幫、亡命鴛鴦的情節劇。在《黑色電影》中,詹姆斯·納雷摩爾探討了這些影片,但他亦向我們指出,“黑色電影”這個術語遠比我們所認識的複雜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電影遺產,同時也是我們投射到過去的一個概念。
本書提供了對黑色電影的原創性研究方法,既生動又廣博,同時還有新的影片信息和對數十部影片帶有啟發意義的評論,這其中包括經典之作《雙重賠償》《馬爾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新黑色電影”《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以及21世紀的黑色電影《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等。納雷摩爾對黑色電影的探討基於以下幾個面向:作為批評主義的術語,作為藝術中現代主義的表達,作為好萊塢1940、1950年代審查制度和政治的徵候,作為一種市場策略,作為一種不斷演進的風格,作為關於種族和民族的電影,作為一個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得以傳播的概念。
《黑色電影》還是一部多學科交叉研究的著作,除了電影和電視,筆力所及,還帶來有關現代文學、美術、流行文化的有益見地。

作者簡介

詹姆斯·納雷摩爾(JamesNaremore),印第安納大學榮休校長教授(EmeritusChancellor’sprofessor),專業領域包括英語文學、電影研究、跨文化交流。電影方面著作還有TheMagicWorldofOrsonWelles,TheFilmsofVincenteMinnelli,ActingintheCinema等。

媒體評論

(本書)也許是迄今黑色電影論著中最優秀、影響最廣的一部。 ——喬納森·羅森鮑姆(JonathanRoSenbaum)
就智識的嚴謹、研究的深刻、批評洞見的程度、寫作的水平來說,這是第一部堪與黑色電影匹配的研究著作。 ——湯姆·岡寧(TOmGunning)

作品目錄

《黑色電影》中文版推薦序
圖版目錄
中文版序
初版導論:這就是我進入的地方
第一章一個概念的歷史
 黑色電影的誕生:巴黎,1946—1959
 無處不在的黑暗
第二章現代主義與血腥情節劇:三個個案研究
 毫無信念
 對魔鬼的同情
 死刑室
第三章從黑暗電影到黑名單:審查制度和政治
 波本酒,加波本追水
 毒蛇逍遙在外
 1947年之後
第四章低即高:預算與批評取向
 B級片對陣中等片
 後B級片
第五章舊即新:黑色電影的風格
 黑、白、紅
 戲仿、混成、時尚
第六章街道的另一邊
 亞洲
 拉丁美洲
 非洲
第七章黑色媒介景觀
第八章21世紀的黑色電影
 傳奇與名單
 進一步的研究
 黑色電影的更多風格
 黑色電影從未死去
注釋
參考文獻
總索引
影片和廣播劇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