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手術》

《鮮花手術》

《鮮花手術》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背景

《鮮花手術》《鮮花手術》

 繼《女心理師》後,女作家畢淑敏將推出新書《鮮花手術》,這是她首次創作愛情小說。年過半百,為什麼還要寫愛情小說?畢淑敏笑著說,其實,這個故事在她心裡醞釀了好多年。

《鮮花手術》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描寫的是軍隊里一對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原來的名字不叫這個,叫《打起黃鶯兒》。

畢淑敏說,這個名字來自一首不太出名的唐詩《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中寫了一位少婦無心欣賞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黃鶯兒趕走,這樣她才能在夢中滿心歡喜地和久戍邊疆的丈夫相會。”她說,可惜出版商覺得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這首詩,因此根據書中在鮮花中手術的情節,選擇了最後的書名。

作為一名作家,她並沒什麼確切的寫作計畫。“其實這個故事在心裡醞釀好多年了。大約七八年前,我在美國時就曾給一名華人翻譯講過這個故事。她當時就說:"畢老師,這個故事太震撼了,你一定要寫出來。"”七八年過去了,畢淑敏說自己在去年年底才找到一個好方式,終於動筆將這部10萬字的作品寫了出來。
“年輕人筆下的愛情可能有更多的激情和火氣,但我們筆下的愛情可能更多的是寧靜。”畢淑敏笑稱,愛情是存在的,只是不像人們以為的那么多。“很多人以為是愛情,但可能只是荷爾蒙在作祟。”
除了愛情小說,畢淑敏還打算寫部科幻小說。“我還沒計畫具體時間,但材料已經蒐集一大堆了,還要再採訪幾個病毒學家。”
眼下,畢淑敏正在嘗試著另一項“第一次”———第一次當電視編劇,把小說《女心理師》改成電視劇。“影視公司的人威脅我,說《女心理師》涉及很多專業知識,這種小說即使其他編劇很努力,但沒有這方面經歷,會很吃力,而且與原作會有很大出入。他們覺得由我親自來改最靠譜。”

作品簡介

醫生柳子函到異國考察訪問,派給她的陪同翻譯——年輕女孩游藍達的一雙長長的濃密睫毛,讓她似曾相識。三十年前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浮出腦海。
柳子函和黃鶯兒一起入伍,一起成長,在部隊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美麗聰慧的女實習軍醫黃鶯兒和英雄連長寧智桐相戀,有了愛情的結晶。為了不影響兩人的進步,黃鶯兒準備了全套器械,指導完全沒有醫療經驗的戀人,為自己施行手術。手術過程中險象環生遍地血泊,黃鶯兒危在旦夕。寧智桐向黃鶯兒的女友柳子函呼救,黃鶯兒被急送醫院搶救。秘密大白於天下,寧智桐受到嚴厲處分,黃鶯兒從此下落不明。
於是在異域風光的美食和種種奇聞軼事的間隙中,當年最好的戰友黃鶯兒的故事在回憶和交談里漸漸復活與完整。在猝不及防的情形下,柳子函與久違了的戰友黃鶯兒相逢,並得知了黃鶯兒和游藍達非同尋常的關係。

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漢族,祖籍山東文登,1952年出生於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於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歷任衛生員、軍醫,1980年轉業回北京。國家一級作家,北京銅廠主治醫師、衛生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研究室專業作家,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碩士。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開始共發表作品200餘萬字。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崑崙殤》、《預約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麵朝天》、《保持驚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楊木鼻子》、《畢淑敏文集》(8卷)等。
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其中《不會變形的金剛》獲第四屆百花文學獎,《女人之約》獲第四屆青年文學獎、第五屆《小說月報》百花獎,《紫色人形》獲台灣第十六屆《聯合報》文學首獎,《崑崙殤》獲第四屆崑崙文學獎,《生生不己》獲當代文學獎、人民文學出版社炎黃獎,《補天石》獲北京慶祝建國40周年文學作品獎,《預約死亡》獲北京慶祝建國45周年文學作品獎,《素麵朝天》獲全國第五屆報紙副刊一等獎。《預約死亡》獲第6屆小說月報獎,《原始股》獲第7屆小說月報獎。《紅處長》獲全國人口獎、北京市首屆文藝大獎。《翻漿》獲台灣第17屆中國時報文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