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舉》

《高文舉》

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王少媛及陳先鎬等莆仙戲著名表演藝術家為旅居馬來西亞的莆仙鄉親帶去《高文舉》選段“掃紗窗”。

劇情簡介

《高文舉》,又名《米爛思妻》。高文舉中狀元後,被奸相溫閣迫贅為婿。高文舉念髮妻王氏恩情,暗中遣仆持書迎之。為溫所覺,拆信私改。王氏尋夫至京,值文舉被召入內院,數月未得相見。王氏又被溫閣剪髮、剝鞋為奴。文舉食米爛時得一珍珠,認為是妻物。後由開封府包拯公斷,使高文舉與髮妻王氏團圓。

演唱者

張娘仔張娘仔
蔡娘仔,陸豐皮影著名表演藝術家,一名蔡奇雄,1924年出生於陸丰南塘新墟。12歲跟隨著名先輩藝人父親蔡強《高文舉》學藝。開始學習旦角,因能逼真地模仿年輕女性唱腔,被叫作“娘仔”,後遂以此為名。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他勤學苦練,不久便能熟練擔任公生婆旦醜各個角色的操作和配唱,主演了《祝英台》、《張四姐下凡》、《烏鴉記》、《杜十娘》、《羅衫記》、《火焰山》、《波月洞》、《高文舉》、《毛瑞鳳》等多個劇目。唱腔厚實飽滿、高亢清亮,模仿行當角色表演惟妙惟肖。解放後,蔡強去世,他繼承父親留下的班子,繼續維持皮影演出。期間,他和藝友卓幼兒還被海豐縣白字戲劇團聘請去傳授《高文舉》、《張四姐下凡》、《羅衫記》等傳統劇目和唱腔。1957年,他聯合藝友卓幼兒、黃娘切,主持組織了陸豐皮影專業劇團。他擔任導演,並負責傳授皮影唱腔、操作技藝。他參與整理、導演並主演了《烏鴉記》、《火焰山》、《波月洞》、《張四姐下凡》、《李彥貴賣水》等傳統劇目,移植主演了《紅軍橋》、《集體有餘》等現代劇目。文革期間,劇團被解散,他回到南塘務農,期間悉心收集、保存了多種珍貴傳統皮影劇目劇本。1975年,陸豐皮影劇團恢復建制,他被召回主持工作。不久,便帶領多名藝人赴湖南省進修皮影藝術,並從湖南皮影移植了《龜與鶴》、《兩朋友》等優秀劇目,使陸豐皮影的藝術水平得到了飛躍提高。1980年,他將兒子蔡錦鎮送入劇團學藝,並親自悉心教導,使他成長為劇團的演出骨幹和陸豐皮影藝術的優秀接班人。1983年退休後,他聯合卓幼兒、黃娘切,組織成立了南塘環林村業餘皮影劇團,繼續上演傳統皮影劇目和傳授傳統藝術,使陸豐皮影的原生態一脈得以保留至今。2006年10月,蔡娘仔因病去世於南塘家中,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