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品紅樓》

《非常品紅樓》

《非常品紅樓》是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解讀紅樓夢的書籍,本書作者是著名紅學家蘇芩,本書於2008年發行。

基本信息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作者: 蘇芩 著
出 版 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4-1
字數: 199000
印刷時間: 2008/04/01
開本: 16開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七天讀透紅樓真相,獨特視角破解百年疑案,獨家解密古典第一名著紅樓夢中人背後故事!
《非常品紅樓》以當代視野解析經典名著,襲承傳統而不被常規所固囿,將時尚性與古典韻味完美地結合起來。作者以庖丁解牛式的縝密剖析,分析了寶玉寶釵緣何“金玉成空”?黛玉的最終命運為何跟劉姥姥有關?鳳姐緣何長期瘋狂斂財?寶釵為何有著畸形的女性禁慾觀?鴛鴦拒婚背後存在怎樣的政治因素?襲人作為底層小人物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奮鬥經歷?賈寶玉為何會身犯殺頭重罪?……

內容簡介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非常品紅樓》主要解讀了紅樓十二釵的一些真實命運真相。
比如薛寶釵,幾乎所有的讀者都覺得她就是一個賊有錢賊有派的小富婆,但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兒,寶釵的家族經濟狀況有著很多鮮為人知的內幕,可以說薛家進駐大觀園時幾乎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薛氏母女常住賈府其實是一種迫不得以的鋌而走險。
還比如林黛玉,沒有人不把她當成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來看,似乎覺得有關林黛玉的一切都是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但實際上,林黛玉在感情生活中也極為的有謀略,甚至有幾次像王夫人以及薛氏母女公開宣戰的場面。
再比如賈寶玉,有點紅樓素養的人都知道最終賈府被抄家後,賈寶玉是被當成死囚犯關在了獄神廟裡的,但很多人不明白:像賈寶玉這樣完全沒有政治素養的人怎么可能跟殺頭大罪聯繫到一起呢?其實這是跟平常賈寶玉的一系列詩文作品有關聯的,賈寶玉以及紅樓眾才女偶爾流出府外的一些文學作品,日後也是被賈家政敵所利用的武器,最後連賈寶玉這樣無辜少年也被判成了死罪!
再比如妙玉為何與茶道有著不解之緣?再比如鳳姐的服飾為何總有紅綠的色彩、這有什麼政治暗喻?再比如襲人最終嫁給了蔣玉菡,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但為什麼作者還把她列入悲劇人物的範疇?蔣玉菡真的很重視很疼愛她嗎?再比如晴雯,張狂任性人所不及,而且養尊處優不事勞作,比千金小姐更甚,難道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嗎?她在怡紅院裡肩負著怎樣的政治使命

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在《非常品紅樓》中都能得到詳盡的答案。

作者簡介

《非常品紅樓》蘇芩
蘇芩,資深媒體人,“年輕態”紅學倡導人,她早年痴迷紅樓,後醉心紅學研究和傳播,篤信“每個人都有必要完成一次對偉大著作的征服”,因而致力於搭建學術研究與通俗文化之間的紐帶與橋樑,並以此促進紅樓文化在年輕人中的推廣與普及。
蘇芩,著名女性文化專欄作家,情感問題研究專家,女性文化重深度探索與研究者,長期以大視角關注女性發展,關愛女性成長,為女人立言,曾任《白領先生》《白領伊人》《心語》等月刊執行主編,全國多家媒體專欄作家,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山東電視台等電視台特邀嘉賓,累計發表作品量二百餘萬言,被譽為“中國最了解女人的女人”。同時她是“年輕態”紅學倡導人,著有紅學著作《非常品紅樓》,目前已在國內引發新一輪新派紅學熱潮,是時下備受爭議焦點人物,其私人部落格新浪、搜狐、騰訊尤為知名,騰訊開博僅半年便已經破3000萬點擊,創造了情感領域最受歡迎、流量最大的交流空間,網路媒體中具有超高的人氣。

目錄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葬·玉
林黛玉,花魂凝成情與痴
天上掉下個女首富
林妹妹揮金如土的兩個豪奢事件
賈母對寶黛相戀的保護舉措
紅樓一大疑點:鳳姐有什麼事求黛玉
林黛玉的最終歸宿為何跟劉姥姥有關
賈府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黛玉體弱多病
埋·金
薛寶釵長期客居賈府的另一個真相
薛寶釵的女性禁慾觀
“真淑女”還是“偽淑女”
賈政夫婦對待寶玉婚姻問題的不同態度
寶釵寶玉的“金玉成空”之謎
寶玉和湘雲最終的金玉良緣
頑·石
賈寶玉,曠古鑠今的絕世情人
影響賈寶玉一生的兩個同性戀人
賈芸改變了“義父”
賈寶玉的最終命運賈寶玉的男女觀
悼·紅
晴雯疑案,雙重身份遭受雙重打壓
襲人秘事,底層小人物的奮鬥史
鴛鴦拒婚,機要秘書的政治抉擇
紫鵑和鶯兒,寶黛釵的婚姻使者
悲·茗
“三無”妙玉:無名無姓無佛心
真實的妙玉深諳人情世故
妙玉與釵黛的交情到底有多深
蔑視貧窮的重財女尼
最不受佛祖眷顧的女弟子
情·禍
秦可卿與父子兩代人的情愛糾葛
寶玉的初夜和可卿的性啟蒙
尤三姐幼稚無知的婚戀觀
因·果
善惡到頭說鳳姐
鳳姐的“俗”,紅樓第一時尚少婦
鳳姐的“毒”,無子所以自警
鳳姐的“貪”,當家不貪枉為權
鳳姐的“善”,亂世梟雄偶逢知己
從貧窮到富裕:智慧讓命運轉彎
從富裕再入貧困:向命運還恩
後記

精彩書摘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紅樓一大疑點:鳳姐有什麼事求黛玉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和王熙鳳是賈母最喜愛的兩個女性晚輩,同時這兩個人身上也存在某些共同的性格:聰明伶俐,口才一流,愛享受物質生活等。細數在大觀園裡跟王熙鳳走得比較近的女孩子,林黛玉是頭一位的。書中有關王熙鳳和林黛玉的嬉笑鬥嘴並不少見,第二十五回中便有這么一段:
鳳姐道:“前兒我打發了丫頭送了兩瓶茶葉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喔,可是倒忘了,多謝多謝。”鳳姐兒又道:“你嘗了可還好不好?”沒有說完,寶玉便說道:“論理可倒罷了,只是我說不大甚好,也不知別人嘗著怎么樣。”寶釵道:“味倒輕,只是顏色不大好些。”鳳姐道:“那是暹羅進貢來的。我嘗著也沒什麼趣兒,還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著好,不知你們的脾胃是怎樣?”寶玉道:“你果然愛吃,把我這個也拿了去吃罷。”鳳姐笑道:“你要愛吃,我那裡還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發丫頭取去了。”鳳姐道:“不用取去,我打發人送來就是了。我明兒還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發人送來。”

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來使喚人了。”鳳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說這些閒話,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眾人聽了一齊都笑起來。

暹羅國,就是現在的泰國。這泰國進貢的茶在文中也並沒有說明是什麼茶種。從寶玉、寶釵等人的評價中來看,這茶似乎不怎么對賈府人的胃口。但林黛玉卻說:“我吃著好,不知你們的脾胃是怎樣?”從這句話中,大體能感覺出這茶應該屬於紅茶系。因為紅茶是經過完全發酵的茶葉,更適合黛玉這樣脾胃虛寒的人群,具有暖養腸胃的功效。當然,這裡不討論茶葉的品種,單看看鳳姐和黛玉的這幾句對話。

《非常品紅樓》林黛玉
自小看紅樓,但直到現在也是疑惑:到底鳳姐所求何事?這樣一位當家少奶奶有什麼事情會求到一個小姑娘身上呢?

多數人看到這裡,基本上都是一帶而過,很多人覺得這一句僅僅是為了後文“鳳姐戲二玉”而設的,只是為了引出那句“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

起初我也這么認為,但隨著日益深入的解讀,卻又覺得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從文中看來,鳳姐起初說話極為正經,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緊接著黛玉先行戲謔,她才隨機應變跟了這么一句。並且,當王熙鳳說到有事要求林黛玉時,黛玉並沒有緊接著追問是什麼事情,似乎鳳姐的這類難事以前就已經求到過林黛玉的頭上,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不那么好奇了。不論怎么說,這實在是書中的一段奇文。

這樣一來,我們就該深入思考一下:鳳姐到底有什麼事情求到黛玉呢?

首先講,鳳姐雖是榮國府里第一號呼風喚雨的人物,但這也有個過程,她是逐步登上金字塔尖的,尤其在第二十五回前後的時候,鳳姐明顯還並不是塔尖最頂端的人物之一。雖然也已經當家理事多年,但時時處處還頗為小心謹慎,行事前大多會與賈璉商量,即便大多是虛情客套,但起碼沒有無視自己丈夫的存在。這一點從前一回賈芹、賈芸向其謀差事的情節便能看出一二,她好歹還是事先跟賈璉達成過共識的。但在此後,隨著故事的發展,當鳳姐的權力達到頂峰時,就再也沒有見過有她向賈璉徵求任何意見的情節了,真正開始了獨裁。

言歸正傳,來看看這一回里鳳姐所求黛玉何事?筆者看來,那時候的鳳姐,雖然很有權力欲望,但畢竟羽翼還未徹底豐滿,時時處處還有很多的顧忌。從“送茶”這一段可以推斷出:鳳姐要求黛玉的事情應該是文字性的東西。黛玉“懶”,整部書中有所提及的針線工程也不過是一個香袋而已,即便如此老太太還怕她勞神,不叫她勞動,即便有閨閣女子之間互相代勞的針線工作,也肯定不會找她幫忙,鳳姐是賈母肚裡的蛔蟲,怎么可能違背老祖宗的意思呢?大家不要忘記,人中之鳳的王熙鳳雖然樣樣精道,可唯獨不識文字,需要有人替自己記錄謄抄。平兒雖說靠得住,可同樣是個文盲,而文字秘書彩明,年紀很小,鳳姐只會讓他做做會議記錄念念賬本而已,至於私下的賬目,並未見讓他謄抄過。第二十八回中,鳳姐曾經讓順路來看她的寶玉寫下了這樣的賬目:“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寶玉當時問:“這算什麼?又不是帳,又不是禮物,怎么個寫法?”鳳姐兒道:“你只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

可見,鳳姐是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記賬方法的,但因為不識字,所以必須要靠別人來替自己寫。寶玉是一個,黛玉未必就不是另外一個。

黛玉進賈府應該不只是寄人籬下那么簡單。以林家的財力也斷然不會讓獨生女兒如此落魄受人冷眼,林黛玉進賈府帶來的肯定還有為數不小的遺產,沒準兒也正是這筆財產在某種程度上支撐著賈家的經濟。不然賈政也不會對於妹夫推薦來的賈雨村如此上心,一來就幫忙謀了個應天府知府的肥缺,這正是說明賈家受惠於林家不淺。而林如海肯放心把如此巨額的財產送到賈家,必定也是由於賈家答應了林家的某種條件:比如,妥善的安排林黛玉日後的婚姻問題。從賈母身上可以看出,她有意極力促成二玉的婚事,而王熙鳳作為賈母的得力下屬,自然也是心照不宣。林如海病逝,其喪事以及黛玉進府事宜都是由賈璉來處理,在這件事上,璉鳳夫妻二人應該最心知肚明,所以王熙鳳一直都在有意接近甚至是籠絡林黛玉,以便為將來打算,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也開始有意無意地培養她。

滿清習俗中,未出嫁的女孩子是應該學習管理家務的各項技能的,包括各種人際關係的應酬,家務工作管理,收支費用預算,賬目清查等。這樣,出嫁後才能夠順利承擔起當家少奶奶的責任。所以才會有探春寶釵當家的文字出現在書中。在很多的封建家庭中,一旦兒子娶了媳婦,作為婆婆就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了,家務管理的重擔開始慢慢移交給兒媳婦,雖然偶爾也會在幕後發號施令,但細微瑣碎的工作是不會做的。如同賈母,把家務工作交給了兒媳婦王夫人,而王夫人的兒媳婦李紈因為是個寡婦,不便於拋頭露面,所以只得先委任大房的兒媳婦王熙鳳暫管家務,等到寶玉成家後,就該由寶玉的媳婦接手。如果賈母對二玉的婚事有期待,那么培養林黛玉的當家本領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紅樓夢》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林黛玉,花魂凝成情與痴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春盡花魂無覓處,人間再無瀟湘子。有道是:萬般磨難皆因痴。古今情場之中,還不盡的風月債,都只因太過執著。但普天之下,痴男怨女之中,卻總有這樣一群人,因痴情而被銘記,因執著而被流傳,比如世外仙姝林黛玉。
紅樓百萬言,字字句句為薄命女兒立傳,時時處處寄託著哀艷絕倫的情與痴。大觀園裡處處才子佳人,但作者曹雪芹卻絲毫未落入以往古典小說才子佳人的窠臼,寫才子不寫金榜高中功成名就,寫佳人不寫閉月羞花傾國傾城,寫痴男怨女但無暗訂終身之直露,寫風月情愁而無偷期私會之鄙俗。曹雪芹寫出了一種大情感,是人世間亘古不變的大愛,看似家常絮語,實則磅礴之頌,是為世間女子奏響的哀歌!
曹雪芹極力歌頌的德性乃是常為世人所貶諷的“痴”,實在大有出人意料之感。當然,這個“痴”並非呆傻之意,而恰恰是真善美的代名詞,而書中也並非人人都有福氣擔此“痴性”,唯有作者最鍾愛的人物才能匹之。故而,艷冠群芳雍容大度的薛寶釵只得到作者的一個“時”字,謂之“時寶釵”;又紅又香又扎手的玫瑰花賈探春只得一個“敏”字,謂之“敏探春”;八面玲瓏的當家少奶奶王熙鳳得一個“酸”字,謂之“酸鳳姐”;男性讀者心目中的理想女友史湘雲雖然有些“痴性”,但作者亦未捨得將“痴”字全部賦予她,只給她一個“憨”字。
 ……

花瓶紅樓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號稱國內迄今唯一一本“年輕態”紅學著作的新書《非常品紅樓》一面市就引起輿論大嘩。作者蘇芩在書中提出“花瓶紅學”的概念,以時尚、調侃的筆觸拋出了“黛玉寶釵原型本是男兒身”、“黛玉原是女首富”、“黛玉適合進入娛樂圈”等驚人觀點。

對於巔覆性的“學術研究”(實為“另類解讀”),到底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目前尚無權威說法。號稱國內迄今唯一一本“年輕態”紅學著作的新書《非常品紅樓》,以時尚、調侃的筆觸拋出了“黛玉寶釵原型本是男兒身”、“黛玉原是女首富”、“黛玉適合進入娛樂圈”等驚人觀點,倒不是太過譁眾取寵。因為它並非真正的學術研究,也不是下什麼絕對性的結論,不過是綜合方方面面情況得出的一種判斷而已,甚至都不能說是“另類解讀”,充其量是一種調侃。
比如,說“黛玉適合進入娛樂圈”,是因為在作者看來,紅樓眾多女子都極富娛樂精神,王熙鳳是古代版的宋丹丹,劉姥姥是女版周星馳,但林黛玉的娛樂路線與她們不同。林黛玉生來就有著很強的表演欲。所謂的葬花,擱在丫鬟身上叫打掃衛生、美化環境,可黛玉小姐偶爾參加一下勞動掃一掃地,那就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這樣的炒作太成功了!“由此看來,林黛玉真的有大牌星姐的風範,太適合吃娛樂圈這碗飯!”

就連“黛玉原是女首富”、“黛玉適合進入娛樂圈”等觀點也成了對《紅樓夢》的“研究成果”,並繼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引起軒然大波之後再次引起轟動,不能不令人感慨。
看過《紅樓夢》的讀者,大多比較關注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等各人的命運。關於這個問題,原著者曹雪芹曾寫過判詞,續作者高鶚也在書的後半部分為眾人安排了結局,但由於作者的前後不一,使其在《紅樓夢》愛好者與紅學研究者的心裡,成了百年疑案,也成為紅學界討論的焦點,大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非常品紅樓》《非常品紅樓》
而新生代才女蘇岑所著的《非常品紅樓》一書,就是從解決這個問題入手,以“時尚+古典”的筆調分析了紅樓人物如黛玉、寶釵、寶玉、鳳姐、秦可卿等人的性格和命運。她通過對大觀園裡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剖析,對每個人性格發展的來龍去脈的梳理,得出了許多大膽的假設,反映在目錄每一節的標題上,都是一個小論點,如:“林黛玉的最終歸宿為何跟劉姥姥有關”“賈雲改變了‘義父’賈寶玉的最終命運”“鳳姐的‘毒’,無子所以自警”等,令人耳目一新,產生閱讀的興趣。

以寶玉最後的感情歸屬問題為例,這一直是紅學研究的熱點疑點,有人支持“木石前盟”,認為是黛玉;有人支持“金玉良緣”,認為是寶釵,而《非常品紅樓》也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來談,作者蘇岑支持的是“金玉良緣”,不過這裡的“金”指的不是寶釵,而是湘雲。對這個問題,本書並不是就事論事,停留於對寶黛釵雲四人的性格、脾氣的分析,而是綜合了賈府的整個環境和大家族內部的矛盾鬥爭,通過“賈母對寶黛相戀的保護措施”——“紫鵑和鶯兒,寶釵黛的婚姻使者”——“賈政夫婦對待寶玉婚姻問題的不同態度”——“寶釵寶玉的‘金玉成空之謎’”環環緊扣的論證,得出了“寶玉和湘雲最終的金玉良緣”的結論。這種寫法打破了既定的章節劃分,它以寶玉的感情歸屬為主線,把散落於全書多處的情節和提示串聯起來,論證過程一氣呵成,闡述手法妙趣橫生,讓人手不釋卷,為之擊節叫好。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曹雪芹的原話,也是他想通過《紅樓夢》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智慧;而蘇岑,則把這個道理用通俗現代的文字給表達出來了。《非常品紅樓》一書中通過多處對人物和情節的分析,讓我們不僅重溫了紅樓故事,廓清了閱讀障礙,更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智慧,懂得了應該怎樣去追求幸福而不是將其拱手送人,怎樣去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任人宰割。雖然作者藉助的是大觀園這個平台,但其中闡釋的道理卻對現代人同樣有警示作用,在這個意義上,作者不僅是在“品紅樓”,更是在“品人生”。

對於沒讀過《紅樓夢》或只看過其縮略本的人,《非常品紅樓》可以鼓起你翻開原著的勇氣,燃起閱讀的興趣;而對於讀過《紅樓夢》的人,它則能引起你閱讀的共鳴,讓你忍不住再次開卷,細細品味書里無處不在的可能性。

非學究品讀

從來沒有一部小說像《紅樓夢》這般博大精深,也從來沒有一部小說能像《紅樓夢》般讓無數學者為之痴迷,更沒有一部作品像《紅樓夢》這樣充滿了數不清的謎團……這部被譽為“古今第一奇書”的大作,“誰解其中味”?相信很多紅樓愛好者都希望能夠撥開《紅樓夢》的神秘面紗,得睹大觀園中一乾痴情怨女的真實風采。

對《紅樓夢》既愛又恨的人有很多。何解?愛,是因為這部小說曠世經典,足以讀上一輩子;恨,是因為字字艱深、隱晦頗多,再加上各個學者千家言,我們實在是彷徨多於樂趣。

正如《非常品紅樓》一書的名字一樣,這部書的確把紅樓“品”得“非常”有味道。其別出機杼的想法,常常能夠發人深思,讓人恍然之餘不禁想到:我當初為何沒有想到這一點?比如“天上掉下個女首富”一文,作者對林黛玉的身世背景進行了大膽地猜測和構想: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官至“巡鹽御史”,而且上推五代皆襲列侯,林如海死後,林黛玉作為“鐘鳴鼎食”之家的唯一繼承人,其巨額遺產必然是由林黛玉繼承。因此,看慣了黛玉“孤苦無依”、楚楚可憐樣子的讀者,也會在蘇芩的筆下慢慢釋然——怪不得黛玉在賈府中地位超然、身集萬千寵愛,原來這和賈府當時的經濟窘境是不謀而合的。

曹雪芹最善於“以寫為不寫,以不寫為寫”,其草蛇灰線、春秋之筆的確需要以“非常”的品位來一一解讀。若以學究的眼光來看紅樓,勢必引經據典、小心求證,方能探尋出一些未必盡然的觀點。同是看待林如海的家世,估計會有學者去考證乾隆時期某某官員、或曹家的某某姻親吧!但以筆者這樣“肉食者鄙”的大俗人來讀紅樓,大可不必如此費事,“索隱”過於勞累,考證也頗耗精神,我們不妨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來個斷章取義,從《紅樓夢》本身,從邏輯學常識來解讀紅樓夢。於是,《非常品紅樓》作為紅學普適讀本,就顯得很合大眾口味了。

《紅樓夢》中涉及到的風俗、地理、文化歷史政治、飲食等等實在是豐富得很,初讀幾次《紅樓夢》的人,惶惑不解的地方應該有很多,所以讀紅樓很難求甚解。例如“射覆”、“燈謎”這些古代娛樂活動,我們讀到的時候經常一頭霧水。因此,對於剛剛步入“紅樓殿堂”的人來說,選擇一本筆調閒適、輕鬆而又有啟迪性質的紅樓讀本,是很重要的。《非常品紅樓》不是通篇考證,也不是循循善誘,僅僅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讀者身份講述她眼中的“紅樓”。誠然,有些觀點是有瑕疵的,或許會招致紅樓學家們的詬病,但更多的觀點是提前人所未提、引人注目的:“‘三無’妙玉,無名無姓無佛心”、“賈芸改變了‘義父’賈寶玉的最終命運”、“鳳姐的‘毒’,無子所以自警”、“薛寶釵長期客居賈府的另一個真相”……洋洋大觀的《紅樓夢》在作者悠閒的筆下娓娓道來,正好比正餐之後的一鍾釅茶,解渴、清肺、舒心。

《非常品紅樓》的出現,代表了紅學的年輕化,也預示著中國古代經典將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我相信這本書會得到社會的重視、讀者的重視,掀起又一輪的古文化熱潮,將中國古典文化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