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仁義的戰鬥》

《非仁義的戰鬥》

60年代日本東映的劍俠電影曾興盛一時,但一進入70年代就力不從心了,為了尋找新的出路,嘗試用紀實手段拍攝描寫暴力團抗爭的黑社會電影,並在此後的年代裡這種實錄電影成了東映的主流電影。《非仁義的戰鬥》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產物。由於片中黑社會是日本特有的存在,電影畫面過於殘酷,在影評家、電影史家的評選中均未進入過十佳,也沒有什麼國際影響。日本人常把片中人物與劍俠片人物對照著看。

基本信息

《非仁義的戰鬥》《非仁義的戰鬥》
60年代日本東映的劍俠電影曾興盛一時,但一進入70年代就力不從心了,為了尋找新的出路,嘗試用紀實手段拍攝描寫暴力團抗爭的黑社會電影,並在此後的年代裡這種實錄電影成了東映的主流電影。《非仁義的戰鬥》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產物。由於片中黑社會是日本特有的存在,電影畫面過於殘酷,在影評家、電影史家的評選中均未進入過十佳,也沒有什麼國際影響。日本人常把片中人物與劍俠片人物對照著看。

電影概況

《非仁義的戰鬥》非仁義的戰鬥
《非仁義的戰鬥》(1973—1974)
中文又叫《無仁義之戰》
發行時間:1975年03月13日
電影導演:深作欣二
主要演員:菅原文太 松方弘樹 田中邦衛
類型:劇情/犯罪
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劇情介紹

《非仁義的戰鬥》非仁義的戰鬥

根據山村組(戲中改為山守組)組長獄中手記改編,講述戰後廣島黑幫30年的鬥爭史。當時日本黑社會處於權力真空的混亂狀態,黑幫為了爭奪地盤,展開了日本史上最慘烈的黑道戰爭。退役軍人廣能昌三,誤打誤撞加入黑幫,成為山守組得力助手。他被派往刺殺候任議員,與另一勢力土居組發生衝突,但土居組的小頭目諾彬是廣能的結義兄弟,情義兩難下,廣能決定鋌而走險……本片以近乎紀錄片形式,將血腥及殺戮場面直接呈現。本片為《標殺令》導演點名推崇,創《實錄映畫》先河。20世紀日本百大電影第8位。
《無仁義的戰爭》在73年登場,片中由菅原文太飾演的男主角,是戰時復員兵,戰後無所事事,他在獄中與幫會兄弟結拜,出獄後周鏇在兩大幫會中搏殺,出現了被出賣,報恩及報仇,到最後在一個幫會的靈堂中了斷一切,然後狂笑而去……

導演簡介

《非仁義的戰鬥》深作欣二
深作欣二1930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水戶市,在日本戰敗時他是中學生,1953年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映畫科,同年入東映,做了8年副導演,1961年才正式當導演拍第一部電影《風來坊探偵》。在8年副導演生涯中,深作欣二總共拍過40多部電影,他在上世紀70年代所拍的一系列黑幫片,在日本電影界中被喻為是借黑幫的暴力仇殺來反映戰後社會低下層失去方向感的無助和孤立。深作欣二後來為松竹拍片,1982年的作品《蒲田進行曲》以松竹舊時代的片廠為背景,拍出對已逝去的電影黃金歲月所懷有的深情和敬意。但在日本,深作欣二的最佳電影被公認為是1973年登場的《無仁義的戰爭》,推出後造成轟動,前後拍了5集。

主角簡介

菅原文太 BuntaSugawara

《非仁義的戰鬥》菅原文太

菅原中途從早稻田大學退學。他起先是一名時裝模特,後於1958年被新東寶公司挖角,成為電影主演。然而英俊的扮相併未給他帶來高知名度。
1961年,新東寶破產,菅原轉到松竹公司。松竹的作品以家庭情節劇為主,菅原在那裡只能出演一些小角色。1968年,菅原聽從了安藤升的建議,轉到以黑道電影著稱的東映公司。在當時不景氣的電影界,東映是最具市場號召力的電影公司。從1969年開始,菅原主演了一批俠義動作片。其中《無仁義戰爭》(1973、深作欣二)是其中的代表作,菅原由此贏得了一大批擁躉。1975年高倉健離開東映後,菅原接替他成了公司的頭號明星,他主演的《卡車野蠻人》系列(1975、鈴木澤文)又大受歡迎。

進入80年代,菅原漸漸從一線退下來,在電影中出演配角扶持新人。淡出影壇後的菅原開始把熱情投注到公益事業中。1991年,菅原出任崎玉縣自由森學園理事長。不久後又擔任了故鄉宮城縣的米糧大使。菅原是日本影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代表了日本戰後電影的風貌。他的作品多為警匪片、黑道片,菅原塑造了一系列硬派鐵血的男子漢形象,擁有大批影迷。

影評

《非仁義的戰鬥》非仁義的戰鬥
深作欣二是日本的暴力電影大師,以前看過他的《大逃殺》和《蒲田進行曲》,風格簡直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一個黑暗殘暴,一個是喜劇片,令人捧腹。看的是早期的黑幫片代表作《無仁義之戰》,應該說,這是一部很男人的電影。不過當你情緒萎靡或者動盪的時刻,這種電影是一劑特效藥,讓人反而能平靜下來,思考人性或者獸性的剩餘價值。
黑幫片香港人處理的幾乎到處是情感的泛濫,而日本人的暴力演繹方式則冷酷而直接,從中你看不到任何的江湖義氣和扭扭捏捏的男女感情,硬朗到像戳進皮膚的尖刀,等待著熱血的奔流。鏡頭處理簡潔,準確,拳拳到肉;裡面的人物幾乎都有一張石頭一樣冷,硬的面孔,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如此,他們不像政客那樣偽善,他們像狼爭奪食物那樣嗜血。
這部電影來自於70年代,成為一代黑幫片的典範。香港黑幫片受到過深作欣二的重大影響,香港同類型電影從節奏和故事的脈搏以及人物刻畫各方面,都存在著日本黑幫片的痕跡。
《無仁義的戰爭》之所以經典,在於它近乎寫實般的描繪了廣島黑社會的戰爭史。而《仁義的墓場》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人物的迷惘與瘋狂,風格唯美而又悲情。

二戰後的日本社會人心惶惶,在美國大兵的長驅直入下一片混亂。儘管恢復得很快,但是政治、經濟、民主運動上的挫折和瘡痂、以及廣島、長崎兩顆核子彈的致命性打擊,在市民心中長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從根本上動搖了日本社會。人們迫切地感覺到,渺小的個體無法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虛無和悲觀是當時日本民眾中的一種很普遍的心態。在絕望和無助中,黑幫暴力電影應運而生了。

黑幫片得寵的原因,首先是它深入民間尤為通俗化的草根意識,對觀眾而言可謂異常親切;再者是它粗獷的表現形式,對當時的社會而言可謂提供了最理想的宣洩途徑。
深作欣二73作品《無仁義之戰》,裡面的人物牽扯的太多了,而且時間跨度有點讓人接受不了。一開始的背景是二戰剛剛結束後的戰敗的日本。可以看到,當時的黑幫不過是一群有四肢無大腦的動物而已。而且全片最血腥的場面就在開片沒有10分鐘的時候出現,滿心期待這位日本暴力大師會給觀眾更精彩的視覺衝擊的期待中影片結束了。是的,他結束了。整個影片的敘述形式,感覺大師就是大師,看不懂他的腦袋中的想法。主人公在影片中消失了一段,然後又作為配角復出了一段,最後神秘的出現了一會兒。要仔細的記得每一個人,否則,一會一個跑堂的角色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黑幫老大,然後影響劇情的發展。影片的最後,對黑幫老大的相繼暗殺的手法,讓人想起黑幫片的Boss《TheGodfather》(《教父》)。不可否認的是,這比《教父》出生的要早,也就是說,《教父》最後的大屠殺是模仿《無仁義之戰》來的。
相對於中國的黑幫片經典《無間道》來說:《無間道》整個系列的時間跨度也是比較大的,從以前很牛的大哥大時代,到現在的無線上網時代。但是,時代的更迭,主角依然是在無間地獄掙扎的主角們,也就是說,不會因為對一兩個小角色的記憶喪失而看不懂劇情的發展。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無間道》中的最大的看點不是黑幫的動物行為,這就從原則上擺脫了《教父》的影響,對於一個想拍黑幫片的導演來說,怎么才能讓觀眾不想到《無仁義之戰》,不想到《教父》是最重要的。《無間道》可以說,做到了。雖然在2中依然看到了《教父》或者說《無仁義之戰》的經典的殺戮場面。但是,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沒有那些場面,用韓琛隨後的一句話,一樣可以了解劇情。或者說,沒有那些場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帶有隱喻性的畫面,就更好了。

幕後製作

60年代日本東映劍俠電影曾興盛一時,但一進入70年代就力不從心了,為了尋找新的出路,嘗試用紀實手段拍攝描寫暴力團抗爭的黑社會電影,並在此後的年代裡這種實錄電影成了東映的主流電影。由於片中黑社會是日本特有的存在,電影畫面過於殘酷,在影評家、電影史家的評選中均未進入過十佳,也沒有什麼國際影響。日本人常把片中人物與劍俠片人物對照著看。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