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歌勢力》

《靈歌勢力》

《靈歌勢力》是由傑弗里•利維•辛特導演的一部美國紀錄片。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黑人群體興起了一股尋根熱潮,無論是文化界還是體育界都一頭扎回非洲。DonKing選定了非洲國家薩伊作為穆罕默德·阿里與喬治·福爾曼世紀之戰的戰場。也在這時,一群當時風靡全美的音樂家也選擇了這個國家的首都金夏沙舉辦他們的三日音樂狂歡節,詹姆斯·布朗,BBKing,BillWithers和CeliaCruz等人悉數到場。

不約而同的,穆罕默德·阿里與詹姆斯·布朗相遇了,這是靈魂和力量的相遇,不過似乎沒有哪個人絕對代表靈魂或者力量,這都是他們所共同具有的能力。曾經參與過阿里傳記片《一代拳王》的傑弗里·利維-辛特,將音樂與拳擊融合到一起,重新導演了一出上乘戲。很多關於那場演唱會的視頻資料還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音樂家們與阿里的全新紀錄角度也讓人們耳目一新,回到非洲,音樂與力量,沒有語言的障礙,沒有文化的區隔。

Soulpower》(靈歌勢力)是一部關於薩伊的紀錄片:1974年在非洲舉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音樂節,正在那時,穆罕默德·阿里和喬治·福爾曼在前薩伊首都金夏沙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叢林之戰”,關於後者的紀錄片《WhenWeWereKings》(一代拳王)曾於1996年獲得奧斯卡獎。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傑弗里·利維-辛特,他把過去那場音樂節中JamesBrown、BillWithers、B.B.King、MiriamMakeba和HughMasekela演出時的珍貴鏡頭穿插進了影片,“對我來說,我所熱愛的便是人們每時每刻都在做音樂”,他說,“他們講話的時候、在舞台上的時候、在酒店的房間裡、甚是在街上行走時都在做音樂。顯然,我的這部電影便是為了突出這一點,但那是我要表達的最高層面的東西,老生常談的說,這是關於音樂無國界的一部影片。”

劇情介紹

1974年,當時美國最有名的歌手與南非最負盛譽的樂隊一同在薩伊為全世界樂迷帶來了一場長達12小時,持續三個晚上的音樂會,也就是註明的“薩伊74”音樂節。著名爵士樂號手休•麥塞克勒與傳奇音樂人斯圖爾特•列文共同說服了拳擊贊助人唐金將此音樂會與阿里、喬治•福爾曼的“叢林之戰”聯合在一起,至此這場傳奇的音樂秀才得以實現。

《靈歌勢力》講述的就是有關這場“薩伊74”音樂節的故事,影片呈現了那些傑出的音樂人,如詹姆士•布朗、B.B.King、比爾•威瑟斯,以及塞麗婭•克魯茲等的精彩表演。這場演出成就了20世紀非美洲最權威的音樂活動,堪稱一個神話。

關於導演

傑弗里·利維-辛特 Jeffrey Levy-Hinte

作品

傑弗里·利維-辛特 Jeffrey Levy-Hinte 的電影作品多數以製作人身份完成,目前《靈歌勢力》是他唯一的一部導演代表作。

孩子沒問題 The Kids Are All Right (2010)

地牢大師 The Dungeon Masters (2008)

羅曼·波蘭斯基:被通緝的與被渴望的 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 (2008)

靈歌勢力 Soul Power (2008)

炸掉它 Bomb It (2007)

最後的寒冬The Last Winter (2006)

雄鷹垂危The Hawk Is Dying (2006)

神秘肌膚Mysterious Skin (2004)

芳齡十三 Thirteen (2003)

月桂谷 Laurel Canyon (2002)

零下17℃之寒顫Wendigo(2001)

高檔貨 High Art (1998)

關於演員

1.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

穆罕默德.阿里穆罕默德.阿里

男,1942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國。

原名:卡修斯•馬塞勒斯•克萊 (Cassius Marcellus Clay Jr.)

業餘拳擊賽戰績:103勝5負

職業拳擊賽戰績:57勝5負

主要榮譽:

1960年 義大利羅馬奧運會冠軍

1964年2月25日戰勝索尼-利斯頓,獲WBA重量 級拳王

1971年7月26日擊敗吉米-埃利斯和北美拳擊聯合會重量級冠軍

1973年9月10日 戰勝肯-諾頓,重奪北美拳擊聯合會重量級冠軍

1974年10月30日 戰勝喬治-福爾曼重奪WBA重量級拳王

1978年9月15日戰勝斯平克斯,重奪WBF重量級拳王金腰帶

1979年6月27日阿里重返拳壇,10回合被霍姆斯擊倒

1981年12月11日阿里最後一場拳擊賽,負於特雷沃爾-博比克

歷史上第1位3次奪得重量級拳王稱號的運動員。

奧委會授予的20世紀最偉大的25位運動員之一。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阿里點燃主火炬。

2005年11月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布希授予阿里“總統自由勳章”。

眾所周知,阿里是20世紀拳壇誕生的最偉大的英雄之一,他的出現超越了拳擊、體育,成為一個時代的偶像。阿里的拳擊天賦勿庸置疑,1960年羅馬奧運會輕重量級的金牌似乎就決定了阿里命中注定要成為一位偉大的拳擊家。他詼諧幽默,喜歡用語言和詩來愚弄對手,而他精湛的技術和著名的“蝴蝶舞步”構築了他拳擊家的偉大業績。1964年2月25日將“魔王”利斯頓挑下王位成為世界重量級冠軍後,阿里幾乎所向披靡,9次衛冕成功,直到他拒絕服兵役赴越參戰被取消拳王頭銜。

1974年,復出後的阿里打敗了與利斯頓極為相似的“魔鬼”喬治·福爾曼,重登冠軍寶座。在10次衛冕成功後,輸給了萊昂·斯平克斯。但半年後他又從斯平克斯手中奪回了冠軍頭銜,成為拳擊史上第一位3度奪得世界重量級冠軍的人。

在阿里的職業拳擊生涯中,他與所有的優秀拳手都進行過“拳台對話”。特別是與喬·弗雷澤的“三番決鬥”成為載入拳擊史冊的經典之作。退出拳壇後,阿里一直致力於宗教、慈善事業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工作,受到許多國家上至總統下至普通百姓的擁戴。然而,職業拳擊生涯中他頭部受到的29000多次的重擊,使阿里一直飽受帕金森綜合症的困擾。

2.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靈歌教父詹姆斯.布朗靈歌教父詹姆斯.布朗

詹姆斯•布朗,1933年5月3日生於南卡羅萊納州的巴恩韋爾。1953年,因搶劫罪入獄4年的詹姆斯重獲自由後,加入由鮑比•伯德(Bobby Byrd)領軍的四人演唱組合“Gospel Starlighters”,開始福音歌曲的演唱。

由於詹姆斯•布朗的加入,“Gospel Starlighters”不久即調整事業方向,由福音歌曲轉向R&B歌曲,樂隊也改名為“Famous Flames ”,詹姆斯成為該樂隊的靈魂人物。1958年10月1日,詹姆斯•布朗第一首轟動性的歌曲“Try Me”問世,很快火爆起來,成為當年最暢銷的R&B單曲,開創了詹姆斯未來20年間17首登頂流行歌曲之先河。

1965年2月1日,詹姆斯•布朗錄製了《爸爸有個嶄新的書包》(Papa''s Got a Brand New Bag),這是一首革命性的音樂單曲,將靈魂音樂引入一個全新的時代。1974年1月5日,詹姆斯一生70張專輯中最為成功的一張專輯——《The Payback》第一次打入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的榜單上。這是他一生中惟一一張被評為黃金唱片的專輯,一共銷售了50萬張。1986年1月11日,詹姆斯演唱的Rocky IV的主題曲《住在美國》,在公告牌的百首熱門歌曲中位居第4名,成為詹姆斯1965年以來最為成功的一首流行單曲。1992年2月25日,詹姆斯•布朗在第34屆格萊美音樂獎晚會上獲頒終身成就獎。

2006年12月25日凌晨1點45分,美國靈歌教父詹姆斯·布朗與世長辭,享年73歲。

3.塞麗婭·克魯茲

塞麗亞.克魯茲塞麗亞.克魯茲

性別:女

英文名:Celia Cruz

出生年:1924年

生日:10月21日

地域:歐美

職業:歌手

塞麗婭·克魯茲是拉丁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之一。只用母語西班牙語演唱的克魯茲一生所獲得的獎項和榮譽無數:“十次格萊美提名;史密森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的藝術類的國家勳章;耶魯大學和邁阿密大學的名譽博士;邁阿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克魯茲的經典造型――橘紅色、紅色和白色圓點的衣服和鞋子作為史密森科技學會的永久收藏;好萊塢蠟像館也陳列著這位古巴女歌手的雕像。”引用歐洲爵士樂網際網路的一句話“庫茲用她那燦爛的微笑和具有代表性的身姿在拉丁音樂領域具有無法比擬的地位。”塞麗婭·克魯茲出生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小鎮Barrio Santra Suare...

4.B.B. King

藍調之王B.B.King藍調之王B.B.King

B.B.King,男。

出生於美國芝加哥。

B.B.King是美國藍調布魯斯音樂的先驅者,如今幾乎沒人會對B.B.King的“藍調之王”的稱號提出異議,當靈歌在芝加哥已基本取代了藍調而成為黑人的主要音樂時,B.B.King的演出仍能使最大的劇場裡爆滿黑人聽眾。此外,由於他對搖滾樂吉他手的影響,他也吸引了大批美國和英國的音樂廳觀眾。

B.B.King一九四九年首次錄製唱片,五十年代初期名聲扶搖直上。他最早接觸到的是三角洲和德薩斯鄉村藍調,然而他初次聽沃克爾的演奏卻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電吉他……我簡直發瘋了,完全著了迷……我當時認為他的清晰風格勝過我聽過的任何人。”B.B.King後來當音樂播音員時,又有機會欣賞到其它種類的黑人音樂:宗教音樂、克里斯丁等樂師演奏的爵士樂吉他曲,甚至還有法國著名吉普賽吉他樂師哈斯維特演奏的音樂。由於這些經驗,B.B.King便很自然地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綜合了各主種影響的都市藍調風格。他的演唱平緩鬆弛,具有宗教音樂應答形式的韻味。他不按節拍瘋狂演唱,而是運用一種微妙的拖拍手法,創造出爵士樂師刻意追求的搖滾風韻。他的吉他演奏受爵士樂的影響,模仿沃克爾的技法,以快速單音符彈出獨奏弦律。他的樂隊有八、九名樂師,不像芝加哥家鄉風格那樣擁有口琴,而是用薩克斯管和銅管樂器彈奏背景音樂,為聲樂和吉它獨奏伴奏。

觀看B.B.King的音樂會是激動人心的事,他常以一支器樂曲開始,然後降低音量,說:“這是露茜亞。”他指的是他的吉他。一次他在菲斯附近的一座小舞廳里演奏時,兩個男人為一個女人打了起來,砸翻了一隻煤油燈,遂將舞廳焚為灰燼。B.B.King從火中搶救出唯一東西就是他的吉他,於是他立即根據引起這場打鬪的女人的名字為它命了名─露茜亞。接下來B.B.King常說:“如果您願意欣賞藍調的話,今晚我們將盡力打動你的心靈。”話音未落,他便彈起一支沁人心脾的吉他演奏,他面容緊鎖似乎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實際上,這是他表達感情的一種演奏方式。他那淒涼、柔緩的吉他鏇律不僅能深深打動聽眾的心扉,也常使他自己激動的流淚不止。同所有優秀的藍調歌星一樣,B.B.King的歌所唱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以及大多數黑人的生活遭遇。觀眾常常喊叫相同的句子,以示他們對歌曲內容的贊同。每當一曲終了,觀眾報之以狂熱的歡呼聲時,B.B.King都以“謝謝,謝謝諸位”的話回敬觀眾。這種演奏者與觀眾的相互交流是所有現場藍調音樂會的重要組成部份,其根源可追溯到禱告歌和傳統的黑人應答輪唱的音樂形式。

藍調之王B.B.KING,對藍調音樂最重要的貢獻是影響了後來的年輕樂手,使黑人音樂得以擠進白人的搖滾音樂領域中.歷經四十年的演唱生涯以及美國社會的轉變,B.B.KING看盡風塵似的歌聲發人深省.無耐的琴聲和悲痛的曲調,教人不禁落淚,也證明了藍調之王歷久不衰的聲譽.

21歲才在音樂事業上起步的B.B.KING,除了在Charlie Christian及T-BONE WALKER的傳承下,彈得一手讓世人稱羨的好吉他外,更因為他的音樂背景包含了爵士,福音,鄉村,所以多年來他以更清楚的腔調娓娓地於"唱片"和"現場演唱"中,傾訴著淺顯的藍調故事,儼然扮演了用音樂來美化世界的音樂大使.

1965年的及1970年的專輯,被譽為是B.B.KING的代表作.

專輯:LIVE AT THE REGAL(1965)

INDIANOLA MISSISSIPPI SEEDS(1970)

COMPLETELY WELL(1970)

LIVE AT THE REGAL(1971 LIVE) BLUES SUMMIT(1993)

主要作品及年代:2009-B.B. King

第51屆格萊美音樂獎頒獎禮 The 51st Annual Grammy Awards (演員)

2008-B.B. King

靈歌勢力 Soul Power (演員)

2004-B.B. King

瓶中閃電Lightning in a Bottle (演員)

2003-B.B. King

布魯斯——百年藍調音樂之旅The Blues (演員)

PBS藍調百年之旅

1998-B.B. King

福祿雙霸天2000 Blues Brothers 2000 (演員)

1997-B.B. King

五十名人堂 The Fifties (演員)

1996-B.B. King

一代拳王 When We Were Kings (演員)

1995-B.B. King

比比金-藍調高峰會現場實況 B.B. King: The Blues Summit (演員)

1993-B.B. King

Mr. Bluesman (演員)

穿梭陰陽間Heart and Souls (演員)

天堂過客

1988-B.B. King

U2神采飛揚 U2: Rattle and Hum (演員)

1987-B.B. King

月亮中的亞馬遜女人 Amazon Women on the Moon (演員)

A&E人物誌 Biography (演員)

1985-B.B. King

巨星義助非洲慈善演唱會 Live Aid (演員)

光棍出差 Spies Like Us (演員)

1973-B.B. King

Blues entre les dents, Le (演員)

5.唐金Don King

唐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運動推廣專家,推廣過大量出色的拳擊選手,其中包括阿里、泰森以及霍利菲爾德等。

6.瑪利亞姆.馬克巴 Miriam Makeba

瑪利亞姆.馬克巴 Miriam Makeba,女,南非著名歌手。

南非著名歌手:瑪利亞姆.馬巴克南非著名歌手:瑪利亞姆.馬巴克

1932年生於南非。

2008年在義大利南部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76歲。

馬克巴經常被人稱作“非洲媽媽”或是“非洲歌后”。她1959年離開南非,期間只有在1960年回到祖國參加母親的婚禮,她由於護照問題一直不被允許入境。

她在美國,法國,幾內亞和比利時度過了長達31年的流亡生涯,最後直到1990年德克拉克(de Clark)總統執政才得以回到約翰內斯堡。

“我不理解為什麼我不能回家,我從來沒有犯過任何罪。”馬克巴如是說。1976年她因發表反對種族隔離的政策而被南非政府封殺,一直到1989年才解禁。

幕後花絮

1974年,世人的目光都被拳王阿里與喬治•福爾曼的“叢林之戰”(註:紀錄片《叢林之戰》記錄了此次盛事的經過與發展,奧斯卡獲獎影片《一代拳王》也記載了此著名之戰)所吸引,7月30日,福爾曼在薩伊首都金沙敗走麥城,輸給了長他8歲的拳王阿里;同時,在薩伊的不遠處,一場聲勢浩大的靈歌盛會同樣吸引著眾多音樂愛好者,這場匯集了詹姆斯•布朗、B.B.King、比爾•威瑟斯、塞麗婭•克魯茲等大牌靈歌巨星的狂歡盛會進行了三個晚上。那個時候,非裔美國人興起了一股尋根熱潮,著名拳擊經紀人唐金選定了非洲國家薩伊的金夏沙為阿里與福爾曼“叢林之戰”的戰場,與此同時,那些當時風靡美國的非裔音樂家為了尋根、也因為薩伊聽眾的熱情,選定了同一個地方來舉辦他們的三日音樂節。

整整三天,金夏沙的天空中迴響著動人的音樂。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音樂節仿佛是阿里與福爾曼世紀大戰的前奏,是那些非裔美國靈魂歌者的盛大集會。

《靈歌勢力》由奧斯卡獲獎紀錄片《一代拳王》中大量被剪片段組成。在《一代拳王》這部紀錄片中,音樂節的相關內容淪為了小小的“配角”。《靈歌勢力》由125小時的素材片段剪輯而成,最終完成了這樣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紀錄片,那些珍貴的音樂片段,其重要意義可以堪比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每年8月在紐約州東南部伍德斯托克舉行的搖滾音樂節,同樣也是李安新作《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選題)。同時,該片也涉及到了黑權主義運動的衰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音樂節是一場政治的表態與文化傳承的努力。直到今天,那場音樂節的過程都讓人激動興奮,仿佛盛會剛剛結束。

《靈歌勢力》也是詹姆斯•布朗在1971年創作的一首單曲。

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關於薩伊的紀錄片:1974年在非洲舉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音樂節,正在那時,穆罕默德·阿里和喬治·福爾曼在前薩伊首都金夏沙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叢林之戰”,關於後者的紀錄片《一代拳王》曾於1996年獲得奧斯卡獎。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傑弗里·利維-辛特,他把過去那場音樂節中詹姆斯·布朗、BillWithers、B.B.King、MiriamMakeba和HughMasekela演出時的珍貴鏡頭穿插進了影片,“對我來說,我所熱愛的便是人們每時每刻都在做音樂”,他說,“他們講話的時候、在舞台上的時候、在酒店的房間裡、甚是在街上行走時都在做音樂。顯然,我的這部電影便是為了突出這一點,但那是我要表達的最高層面的東西,老生常談的說,這是關於音樂無國界的一部影片。”

精彩劇照

劇照1劇照1
劇照2劇照2
劇照4劇照4
劇照3劇照3

推薦一批很酷的紀錄電影

如果說:拍攝故事片的時候導演是上帝,而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上帝是導演。那么,無論是故事、人物還是形式都很“酷”的紀錄片,更是猶如得到了上帝之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