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撞碌碡》

《雞蛋撞碌碡》

《雞蛋撞碌碡》是作者滄浪行者寫的短篇小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雞蛋撞碌碡》《雞蛋撞碌碡》
《雞蛋撞碌碡》 是作者滄浪行者寫的短篇小說,反映了離奇的故事情節

“拿著雞蛋撞碌碡”,可別以為這是一句“以卵擊石”翻版的笑話,其實在大清年間還真有這樣的事,不過故事卻是一個只有六歲的小頑童策劃的。

精彩賞析

“拿著雞蛋撞碌碡”,可別以為這是一句“以卵擊石”翻版的笑話,其實在大清年間還真有這樣的事,不過故事卻是一個只有六歲的小頑童策劃的。

那是一個太陽噴火的夏天晌午,在河間府獻縣景城村的小巷里,有個倒賣雞蛋的小商販推著獨輪車吆喝:“有雞子的——賣呦!吃雞子的——買呦!”。這個買賣人長得尖嘴猴腮、賊眉鼠眼,做事刁鑽刻薄,買雞蛋時恨不得把價壓到地底下,賣雞蛋時能把價抬到天上頭,買時掐整抹零,賣時缺斤短兩,真是買死人、賣死人啊!莊稼人都靠扣雞屁股掙零錢,賣雞蛋吃虧,再趕上坐月子、養病的人家,買雞蛋又貴得邪乎,這個買賣精簡直變成了坑人精。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從伙巷裡顫顫巍巍走出一個老太太,打開搌布兜要賣幾個雞蛋換點油鹽錢,險些被日頭曬蔫的小販像著了南海觀世音的楊柳枝,頓時還了,一個勁地褒貶,想旱地里拾乾魚。

眼看著小販要胡弄老太太,這時惹惱了一個剛剛放學的六歲小學生,他活潑淘氣,嫉惡如仇,耳朵里早就灌滿了小販的種種劣行,準備插個圈兒整治整治這個傢伙,眼珠一轉,來了主意。他走上前便問:“掌柜的,雞蛋怎么賣的?”小販眼皮都不撩:“論個賣。”小學生也不打價,一指車上:“有多少算多少,我包圓兒了。”小符來了大主顧,再瞅瞅穿綢裹緞的小孩,還是有些信不及:“買那么多吃得了嗎?”小學生滿面含笑:“掌柜的,你就別打破沙鍋問到底了,我買的越多你不越歡喜嗎?管保少不了你的一文錢。”小符闊少打扮的小孩真心想買,就沒了誡心,順水推舟地說:“找個地方見個數吧!”小學生快言快語:“掌柜的,跟我來!”小孩引路,心中暗喜:跟我來可沒你的好燒。小販緊跟,也在盤算:小孩好對付,該我發個小兒。倆人一前一後一買一賣三轉兩轉來到麥場裡,只見場邊豎著個大碌碡,上面是個平台兒。兩人商量後,小學生用嘴吹了吹碌碡平台上的浮土,就在上面擺雞蛋,剛數了幾個,又圓又滑的雞蛋滴溜溜要往下滾,他故作慌神:“掌柜的,麻煩你快用胳膊摟成圈兒攔著,我再往上放。”小販尋思這孩子還挺細心,說得也在理,就依了小學生。哪知道他不知不覺地順小孩豎的梯子往上爬。豎起來的碌碡不高不低,站著蹲著哪樣都不得勁,小販只捍了個騎馬蹲襠式攬住碌碡的邊沿,胳膊圍成了護堰。小學生開始一五、二十地數雞蛋,擺滿了一層,又輕拿輕放地往上摞二層,還像個大人似的囑咐小販:“摟緊點,雞蛋摔破了我可不要啊!”雞蛋拾完了,壘了兩三層,上面的雞蛋幾乎貼到小販的下巴上,滿滿鼓鼓一大摟。小學生一拍腦門:“哎,看我這記,掌柜的你等一會,我跑回家拿錢攜籃子去。”小販有些不放心:“你可快點!”小學生嘴上應著:“好嘞,放屁點空兒就回來。”

再看小販,樂子大了,碌碡吸足了正午的陽光,滾燙得能烙熟死麵餅,真是給個熱罐子摟著不敢鬆手,一動也不敢動,因為一動懷裡的雞蛋滾動滑落,就會給土地爺蛋湯喝。他左等也聽不見小孩的腳步聲,右等也炕見小孩的影子,曬的他眼前金燈晃過閃銀燈,累的他腰酸腳木腿抽筋,實在戧不住了,心想:總不能為了這點雞蛋把自己曬成人乾兒,雞蛋該碰碌碡就碰去吧,賠本就賠本吧!他雙臂一麻,雞蛋稀里嘩啦、連摔帶碰、連青帶黃在地上攤成一片,再切點蔥撒上,借著火辣辣的日頭就能琅大餅。小販又疼又氣又熱又累,雙手拍地:“這下我可賠掉腚啦!”

那個不得不用雞蛋碰石頭的小販哪裡知道,捉弄他的會是紀府的四少爺——紀曉嵐呢?

相關作品

《靈姑》

作者:滄浪行者
靈姑隨改嫁的母親來到排河南岸的一個小村子裡。母女倆仿佛秋風中盤鏇飄移的兩片樹葉,身不由己地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著陸。那年,她剛滿十歲。

《迷糊叔》

作者:滄浪行者
“傻的不傻,粘的不粘,迷糊的不迷糊”,不知是哪位鄉間智者對乳名下了這樣的定論。俺就有位同宗——迷糊叔,吃了母親盲眼的瓜落兒,從小兩眼看不見一丁點東西,心裡卻透著十二分的光亮。

《舊州古鎮抒懷》

作者:滄浪行者
人說:南排河與石碑河經緯環繞的舊州,鐵獅子與紅蓑草高低遙望的熱土,便是當今滄州的母體。

《兩方印·三個人·一瓶酒》

作者:滄浪行者
強君掏出刻刀,一手捉章,另手操刀,利鋒落處,石粉紛飛,孜孜作響,文字凹顯,大大小小,深深淺淺,長長短短,儀態萬千。就見邊款“王兄振坡,頗多雅好;一竿垂釣,渤海浪礁;杯中之物,飲之甚豪;與之相親,治印厚交。滄浪行者陳同斌口占一銘,文山刊石丁亥年之初冬。”

《鄉村的早晨》

作者:滄浪行者
濃濃的秋霧漸漸散去時,鄉村從沉睡中醒來了。往日籠罩在村頭上淡淡的炊煙,不知飄到什麼地方去了。瞧,一排排新瓦房的廚房裡,液化氣爐灶吐出藍幽幽的舌頭,親熱地舔著潔淨的鍋底。沒有風箱咕咚咕咚的叫嚷,沒有濃煙下接連不斷的咳嗽,只覺淡淡的香氣伴著騰騰的熱氣,在周圍瀰漫開來。

《家的滋味》

作者:滄浪行者
這是一個離年關很近的早晨。鞭炮頻頻在凜冽的寒風中炸響,門外靜候著迎親的轎車長龍,還有西裝筆挺、胸別紅飾的新郎。

《小樓之震》

作者:滄浪行者
本來,她不必為小樓而憂。那是一座二十年前,她一塊磚一塊磚地挑,一根鋼筋一根鋼筋地選,一筆開銷一筆開銷地盤算,自己站工地,釋放著精明,展現著心路,指揮著丈夫、包工頭,還有那些瓦工小工,眼瞅著、嘴說著、心想著,打基、砌牆、漫頂,在舊房基上長出來的二層小樓。 那時的小樓,在前鄰右舍的平房間如同雞群鶴立,送給她的是卓而不群的榮耀和固若金湯的安心。

《有趣兒的破“ 悶兒 ”》

作者:滄浪行者
謎語在滄縣一帶又叫悶兒,出謎語叫出悶兒,猜謎語就叫破悶兒。悶兒的提法非常形象,悶兒來了,讓人搜腸刮肚,百思不得其解,一旦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則豁然開朗,眼前一片光明。

《捅馬蜂窩》

作者:滄浪行者
風乾物燥,春夏日長。那金頭金尾金翅膀的黃蜂,悄然在房檐下、茅廁上、枝葉間、窗台旁安營紮寨,倒掛起大大小小蓮蓬模樣的讓人望而生威的蜂房。可別小瞧了這不大起眼兒的蜂房,那簡直就是一艘艘航空母艦在此間泊航。母蜂在此產卵,蜂兒子在此誕生,蜂群在此集結。每到晚間,蜂房表面上便聚滿了爬進爬出的黃蜂,像開會的禮堂。

《正月-雅會-舊友-感慨》

作者:滄浪行者
當初,我曾把他的妹妹艷青介紹給我舅家的表弟培閣,也讓我的堂妹同琴和他處過對象,但是陰差陽錯,有緣無份。正所謂十媒九空,看來當個媒婆兒並不像吹糖人兒那樣輕鬆。兩次亂點鴛鴦譜,就像吹裂的氣球,鼓脹的利索,乾癟的更麻利。姻緣的破滅,並未損傷我們之間深厚的友誼。

《羅成的槍》

作者:滄浪行者
滄州古城南門外有條石碑河。這條河在古代又叫淤泥河。人們傳說,每到大年三十的夜裡,在河的中心就會影影綽綽地現出一株丈把高的白高粱,五片葉子襯著一個大穗頭,甚是搶眼。隆冬臘月的河裡怎么會長出白高粱呢?聽老人們說,這株高粱非是田間的等閒穀物,乃是唐代名將羅成的五鉤神飛亮銀槍顯靈。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起一段羅成戰死在淤泥河裡的故事。

《紅蓑草的傳說》

作者:滄浪行者
這種蓑草紅梗、紅葉、紅穗頭,面積只有炕面大小。因為它能治百病,人們又叫它“紅靈芝”。遠遠望去,滿眼蔥蘢的綠蓑草包圍著這一小片紅艷艷的蓑草,就如同一塊巨大的翡翠上面鑲嵌了一顆耀眼的紅寶石。然而,人們傳說這片紅蓑草竟與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有關。

《‘打砸搶’》

作者:滄浪行者
說得是大清朝,有人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在乾隆眼皮子底下把金鑾殿上一對外國進口的寶貝砸了個稀巴爛。誰這么大膽?他瘋了傻了喝多了,真是耗子找貓當三陪——取樂不要命啦!

《葡萄裡面長出來的詩》

作者:滄浪行者
雖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葡萄裡面能長出詩來,恐怕闔天底下也不會有幾人相信?甭管您信不信,這等蹊蹺事確實還有。不光葡萄裡面能長出詩來,就連這桃啊杏啊也會冷不丁冒出些許華美的詩章呢!

《瀰漫著花香的夜晚》

作者:滄浪行者
我擎來奧運聖火把你的生日蠟燭點燃讓這個世界上最聖潔的古希臘火種映美你玫瑰般如霞的笑臉

《踏海圓夢》

作者:滄浪行者
南下揚州,曾觀覽長江的遼闊淮河的洶湧黃河的雄渾,水鄉的荷葉如同頂在頭上的涼蓬。觀海,踏浪,乘舟,尋鷗,依然是我朝思夢想的情境。

《忽悠理學學士和大二女生》

作者:滄浪行者
大忽悠正傳之一:這日下午,我在醫院的樓道里巡視。本人生性詼諧,常常以樂觀而浪漫的心態來關注這個世界,受小品《賣拐》的啟發,自號大忽悠。與趙大忽悠不同的是,他不是把人忽悠瘸了,就是把人忽悠涅了,而我則是把人忽悠得盪鞦韆般的優哉游哉,感受人生別樣的情趣和美好。忽然,一位學生模樣的女孩子哭著從心理諮詢室走出來,差點兒和我撞了個滿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