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拳譜·拳法·拳理 》

《陳式太極拳拳譜·拳法·拳理 》

《陳式太極拳拳譜·拳法·拳理 》馬虹著,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是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氏傳人陳照奎先生親傳,由其徒馬虹整理的一部正宗的傳統陳式太極拳拳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氏傳人陳照奎先生親傳,由其徒馬虹整理的一部正宗的傳統陳式太極拳拳譜。詳細介紹了陳式太極拳每招每式的拳理體現,細緻入微,是太極拳愛好者學習的最佳資料。

本書所介紹的陳式太極拳保持了傳統太極拳的本來面目,學習、掌握這套拳還是需要花一些氣力、下一番功夫的。“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朋友們能夠持之以恆,相信一定能夠收到修身、防身和養性的整體健康之功效。

《陳式太極拳拳譜·拳法·拳理 》《陳式太極拳拳譜·拳法·拳理 》

媒體評論

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王宗岳
學太極拳,著著(招招)當細心揣摩。一著(招)不揣摩。則此勢機制、情理終於茫昧
——陳鑫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武術的上層功夫在於剖析招法,體悟勁道。
——陳照奎
要學好這套拳,就必須從難、從嚴、過細地下功夫。
——陳照奎

書摘與插圖

發勁震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有不同的看法。我的體會是只要按陳老師的要求掌握得當(震腳時腳掌放平,不要偏重於震腳跟,不要在水泥、瀝青、石板之類的地面上猛震),震

插圖插圖

腳不但沒有害處,還有許多人們意想不到的好處。有的醫學專家說:腳掌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掌上具有通往全身的穴位,刺激腳掌能使末梢神經活躍,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充分做功。其結果,不僅腿腳,連腦袋都感到輕快,記憶力也得到提高。”我國傳統針灸學上介紹,刺公孫穴(在足內側,第一趾骨基底的前下緣第一趾關節後一寸),可以治胃痛、頭痛就是一例。還有的醫學專家在研究一種“震動療法”,除了依靠震盪醫療器械之外,特彆強調依靠人體內在的震動能力,對末梢血管病患者,防止血管末端壞死,改善供血狀況會有明顯作用。我市第一印染廠女工李雪蘭(53歲時)雙腳患脈管炎,足趾紫黑,疼痛,藥物療效不明顯。1982年學習陳式太極拳,按照陳照奎老師傳授的練法,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發勁松活彈抖,震腳。她還特別注意老師要求的“五趾抓地,湧泉穴要虛”的要領,練拳三個月之後,她的雙腳足趾紫黑症狀和疼痛皆消除,脈管炎痊癒了。她高興地逢人便說:“陳式太極拳治好了我的脈管炎。”當然,陳老師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他常講:“震腳,愛震不震,但是即便不震腳,腳落地時也要意、氣、力一齊貫註腳掌、腳跟。”

從技擊角度分析,這種以螺旋形式發出的松活彈抖勁,比直線發出的硬勁威力要大得多,它可以使對方內傷而外不顯,並且有利於勁兒的放長和力點的集中。

(六)虛實協調,輕沉兼備

陳老師常講,打拳就是為了鍛鍊隨時能保持自身的平衡,推手就是為了設法破壞對方的平衡。要掌握自身平衡,做到隨遇平衡,就要掌握好運動中的兩種虛實。太極拳處處都有一虛實,這一點人們都知道,但是怎樣掌握虛實,特別是在怎樣保持重心隨遇平衡方面,則不一定人人都明白,除了前面講的“變換虛實要做到襠走下弧”之外,陳照奎老師講虛實的獨到之處還在於“虛”和“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含意:一是指人體重心倒換之虛實;二是指發勁主輔之虛實。陳老師在談重心時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就是說左手下沉發采勁時,左腳為虛,右腳為實(重心所在所偏);手向前推或發橫捌勁(偏上)時,右手實,右足也可以是實。但右手向下發采勁時,則右足必須虛。震腳發勁,蹬腳發勁,從身體重心來說都為虛。但論發勁之虛實,則又可稱為實。還說:前發後塌,指的是對稱勁,前發部位為發勁之實,後塌部位則為重心之實。陳老師還舉例進一步生動地闡明其理:如冬天站在結凍的河邊,用一隻腳踩冰,試冰凍之薄厚,不論用多大力去踩跺,其身體重心之實必然在岸上之腳,踩冰之腳為虛;但從發力講,前腳則為實。必須分清這兩種虛實,才能達到輕沉兼備,才能維持身體之平衡。這些論點,不論從健身、技擊上講,都有其重要意義。

關於重心的虛實,除了獨立步之外,一般都是四六分。但也不絕對,有時是三七、二八(如某些虛步動作、過渡動作)。總之要根據維持身體平衡的需要來掌握。……

目錄

陳照奎老師傳略
陳照奎宗師《功德碑》碑文
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照奎的光輝業績永垂不朽
“痛苦往往是幸福的源泉”——回憶跟陳照奎老師學拳經過
陳式太極拳的健身性、技擊性和藝術性

第一編 陳式太極拳拳譜

序一馮志強
序二陳立清
序三陳瑜
試論太極拳的修煉工程
陳式太極拳的周身規矩
陳式太極拳第一路拳式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拳式

第二編 陳式太極拳拳法

君子謀道
為勞者歌
“為而不爭”
陳式太極拳第一路拳式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拳式

第三編 陳式太極拳拳理

清能早達
原理篇
基礎篇
技擊篇
養生篇
解惑篇

作者簡介

馬虹(1927-),原名郭毓堃,河北深州市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教育、寫作和編輯工作,積勞成疾,遂拜陳氏第十八世、太極拳第十代宗師陳照奎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幾年後身體康復,拳技大進,從而認識到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和技擊價值,於是傾注全部心血刻苦實踐,潛心鑽研。先後三赴北京,兩下河南隨師習拳,並三次延師至石家莊家中居住授藝,盡得陳式太極拳拳理,拳法之奧秘。

馬虹多次參加河北省和全國太極拳比賽、邀請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同時,長期從事太極拳的學術研究和傳播工作。在全國性武術學術會議和海內外武術刊物、報紙上,曾先後發表了《陳式太極拳的健身性、技擊性和藝術性》、《陳式秘傳太極拳內功》、《周天開合論》、《陰陽相濟論》、《松活彈抖論》,《推手技巧及功力訓練》、《中國傳統文化與太極拳》等30多篇論文,多次在河北、江西、天津、廣東廣西、山東、湖南、江蘇、浙江、雲南、吉林、四川、北京、陝西及香港等地傳授陳式太極拳,並應邀先後赴美國、馬來西亞、義大利、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講學、傳拳。直接傳授學員達八千多人。1982年倡導成立了“陳式太極拳研究會”,還創辦了《陳式太極拳研究》刊物。根據其師陳照奎授拳時的記錄整理出版了《陳式太極拳體用全書》、《陳式太極拳技擊法》及其《陳式太極拳拳理闡微》等系列著作,錄製了五部《陳式太極拳及其技擊法系列教學片》和十集VCD光碟。為普及和發展陳式太極拳,做出了重大貢獻。

馬虹現任河北省石家莊市武術協會副主席,石家莊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理事長、河南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組委會副秘書長。1994年被國際太極拳年會評審委員會評為中國當代13名太極拳大師之一。1988年從石家莊市政協離休後,即專心致力於太極拳的繼承、整理、研究和推廣工作。2009年6月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予武術八段。

體育類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