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人》

《關於女人》

《關於女人》是一組記實散文,每篇敘述作者所親近熟悉的一位女人,栩栩如生,既是四十年代中國知識女性的一組群像,也表達了作者所堅持的女人“比男人多些顏色,也多些聲音”的平淡、穩靜、健全的婦女觀。《關於女人》貼近現實,貼近世情,標誌著冰心風格的一次大轉變。此書初版於1943年,修正版初版於1945年,到1948年已重印五版,顯然是冰心漫長文學生涯中期的代表作。

基本信息

文體特徵

冰心《關於女人》冰心《關於女人》

“小說是一種側重刻畫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是重“再現”的敘事性作品。它的基本特徵主要是:“深入細緻的人物刻畫,完整複雜的情節敘述,具體充分的環境描寫”。而散文的主要特徵是:“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5]。它不必像小說那樣要求形象豐富完整,個性刻畫鮮明突出、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它可以圍繞一個中心,把散亂的人物和事件組織為一個整體,表達作者某種特定的思想感情。同為寫人文學,兩者在寫作的選材、構思、敘述方式、人物塑造、話語方式上均有不同,呈現了不同的文體特徵。
冰心早期小說創作時處“五四”高潮,冰心自己說:“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把我‘震’上了寫作的道路”[6]。此時冰心小說總以深刻的自我主體省察和直露的表現欲望為參照系,在小說創作中呈現“雜異”的散文化現象。在小說中注重詩的藝術滲透,融化古代詩歌散文傳統寫意方法,無論敘事寫人都在表現客觀現象時融入主觀情感。作者主體介入,用第一人稱敘事,運用日記書信體,使其小說吸收了散文的技巧而成散文化小說,但是和《關於女人》的小說化散文還是有根本的區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冰心本人對《關於女人》的文體界定。冰心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年9月出版的《冰心小說散文選集》中,將《關於女人》里的文章跟小說放在一起,而在冰心自訂的《文學創作簡目》[7]中稱之為特寫集。冰心在《關於散文》里,對散文的範圍做過描述:“散文的範圍包括得很寬,比如說通訊,特寫,遊記,雜文,小品文等等”[8]。冰心把特寫也歸入散文,可見她後來還是將《關於女人》的文體界定為是散文。

冰心著《關於女人》冰心著《關於女人》

其次,在選材上,《關於女人》的題材基本是真實的。冰心在《〈關於女人〉後記》的開篇寫道:“寫了十四個女人的事,連帶著也呈露了我的一生,我這一生只是一片淡薄的雲,烘托著這一天的晶瑩的月!”[9]這句話說明:《關於女人》帶有自敘的色彩,折射了作者自己的經歷。不僅母親、奶娘、弟婦、劉英士、沈驪英是真人真事,連那些只以代號出現的主人公T女士、L同學、C同學、L太太等等也有真人的影子。比如《我的同學》里寫C同學,是個美麗的女子,曾在“我”編導的《青鳥》里擔任“光明之神”。在卓如著的《冰心傳》里,可以看到冰心曾經在燕大編導《青鳥》並參加演出,還請陳克俊同學當任“光明之神”,其中對她的描寫和《我的同學》中對C同學的描寫十分接近。貫穿《關於女人》始終的“我”雖是“男士”,但經歷和作家相似,而抒發的感情更是真情了,依然延續著冰心“愛的哲學”的主張。冰心早期的寫人小說的選材總體上是虛構的,是對“五四”時代人物的典型化、概括化。雖然一些小說是根據真人故事而創作的,早期多篇小說中的“我”有冰心的影子,但多數人物,如《斯人獨憔悴》中的穎石、穎銘,《去國》中的英士,《超人》中的何彬、祿兒都是虛構的人物。這些人物形象是五四時代充滿個性,熱愛祖國,努力求知卻報國無門,深受壓抑的青年人的典型化。
再次,由於散文、小說文體特徵的不同,而使冰心《關於女人》散文和早期小說在人物塑造方式和塑造人物的目的上也不同。寫人散文主要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某種情感,而寫人小說則是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現象。寫人散文中的人物一般是真有其人的,主要運用以一個原型為主的方法,而寫人小說中的人物一般是虛構的,它用廣采博取,合成一個的方法,即魯迅所說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10]的方法。《關於女人》中雖然也有刻畫人物,描寫事物,但是這類作品中,憶往述懷的情緒串起了散碎的材料碎斷,事件本身並不具有發展的連續性,或是必然的因果聯繫,事件的組織取捨也不以人物性格刻畫需要為尺度,而把它當作自己抒寫情意的依據,服從於對女性的讚美:女人“比男人多些顏色,也多些聲音”[11],女人比男人“更溫柔,也更勇敢;更活潑,也更深沉;……”[12]因此,“世界若沒有女人,真不知這世界要變成怎么樣子!我所想像得到的是: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13]。《關於女人》雖抄錄了《紅樓夢》的開卷之詞以代序,卻沒採用曹雪芹似的“實錄寫真”的方法,而把散碎的材料串成璀璨明珠,使人物在很大程度上融進冰心的思想情感裡面“我性化”了,這符合寫散文通過寫人抒發某種情感的特徵。比如《我的母親》中用一支飽含著懷念之情的筆,塑造了一個可敬可愛的賢妻良母的形象,她溫柔、賢惠、慈愛、聰慧。全文以“我的母親”為中心,圍繞“中心”精選一些生活細節展示“母親”的幾個側影,從而刻畫了一個血肉豐滿的形象。它並不注重對人物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的精細描寫,只把母親的一些生活事件和故事細節當作自己抒發愛母情感的依據。
而冰心前期散文化小說雖有主觀抒情、氛圍營造,但是依然在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提出社會問題,這符合小說通過塑造人物來反映社會現象的特徵。她寫小說目的,“是要感化社會,所以極力描寫那舊社會舊家庭的不良現狀,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覺,方能想去改良”[14]。是要“借著‘消極的文字’,去做那‘積極的事業’了”。[15]所以她在小說中通過人物形象的遭遇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反映社會現狀,這是小說特有的特徵。《兩個家庭》通過比較由於兩個家庭的家庭主婦教養不同而導致兩個家庭的巨大差距,在當時普遍關注兩性問題的社會背景下,較早提出女子受教育的問題。《斯人獨憔悴》圍繞著國難問題,展開父與子兩代的矛盾衝突,暴露封建家庭的專制和腐朽,反映青年不能自由參加愛國運動的苦惱。《去國》提示愛國知識青年同腐敗政府的矛盾,主人公英士學成歸國,卻空懷報國之心,無處施展才幹,不得不再度出國。當時的評論文章驚嘆:《去國》“簡直是研究人才問題的一個引子”[16]。這些人物形象李先生、穎石、穎銘、英士的悲劇,既是環境對人物的逼迫與吞噬,也是由於自身性格弱點導致的,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青年的時代特性。
這些人物塑造採用了虛構的綜合的方法,對當時的人事進行典型化概括化。冰心的小說不管是最早的問題小說還是稍後的性格小說小說形象塑造固有邏輯起主導作用。作者對社會的見解,化作人物的經驗——行為經驗或心理經驗呈現在讀者眼前。如《超人》何彬的行為轉換,寄託冰心“愛的哲學”,創作主體情感通過“兒童”、“母愛”、“青年”的刻畫,如鹽溶於水中那樣溶化在性格、情節和人物關係中,即使是那些缺乏事件敘述的心理小說《瘋人筆記》等,作者的經驗也是化為人物心理經驗展示於人前。這和散文重“表現”直白的方式不同。

文體特質

《關於女人》中的作品與冰心二十年代的記敘抒情散文和三十年代旅行通訊有較大的區別,它不是單純的散文,它的文體具有複雜性的形態特徵。它在反串的言說方式形成的錯位幽默中,又融入小說的某些因素,如基本用敘述語言,較注重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環境等,使寫人散文既具有寫人小說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冰心所特有的風格。
(一)“言說角色”個性化。
我們認為《關於女人》的最大特質,是採用“男士”這種和冰心本人女性性別相反的言說方式,我們將之稱為“性別錯位言說模式”。它吸收小說敘述者“虛構”的特色,敘述者和隱含作者分離,同時又賦予新質——性別錯位的虛構的言說者。散文的言說角色,是作家進行散文創作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散文的“言說者”如同“敘事文學”中的敘述者一樣,選擇怎樣一個“言說者”來表白作者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言說角色’被作者所賦予的身份,才學膽識的深度和特性經歷,關係著散文的切入角度、敘述口吻、語詞選擇和句式搭配等等一系列直接產生文學風格的因素”[17]。《關於女人》的言說者是“男士”,身份是四十歲未婚的中年男士。而其實作者冰心是一個“女士”,而且是個四十歲左右已婚的女士。這個言說角色對《關於女人》的風格產生重大的影響。
小說家常用第三人稱刻畫與作家性別相反的角色,但鮮有用第一人稱描述與自己性別相反的角色,更何況要追求情感真實的散文。這種性別錯位,因以匿名的方式發表,就像冰心本人所說:“這幾篇東西不是用‘冰心’的筆名來寫,我可以‘不負責任’,開點玩笑時也可以自由一些”[18]。最初讀者並不知“男士”是冰心,但後來得知了就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正如叔本華的“不一致”幽默理論所說:當我們發現所持的觀念與現實不一致時就笑起來了。而作家自身在一開始的創作設定角色時,是了解自己這種反串角色的,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幽默,它能夠通過影響作家創作心理來影響作品的言說模式。冰心的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發表時,編輯先生就為她冠以“女士”的稱號,從此她的筆名與女士兩字結下不解之緣。現在,她又像童年時淘氣的女孩那樣女扮男裝,這種“反串”手法使文本增添了許多戲謔和情趣,呈現“戲說”的風格。冰心在文本中雖不顯露女性身份,但卻又時時運用妙語雙關,言此意彼現真形。在《我的擇偶條件》之十九里說:“天哪,因為我自覺是個‘每逢大事有靜氣’的漢子,(看見或摸著個把臭蟲時除外,但此不是大事)”,這裡說自己是個怕臭蟲的“漢子”已顯女兒之性情;又在篇末說:“假如我真是個女人,恐怕早已結婚,而且是已有了兩三個孩子了!”[19]這就在假設中吐露了“真情”,當時冰心的膝下,不是早已有了一男二女嗎?在《我的母親》里寫道:“我現在除了‘尚未娶妻’之外,並沒有失卻了‘家’之一切!”[20]更藏雙關妙語:冰心無法娶妻,卻結婚生子,的確正在享受著“家”的溫馨。這些雙關雋語,既含蓄婉轉又風趣幽默。
同時,作者在選擇“男士”這個言說角色時,也會影響到散文的文風,作品一反纖細溫柔式女性角色的言說風格,而呈現出剛勁、樸實的風格。翰先(葉聖陶)在《男士的<我的同班>》里評論:“冰心女士的作風改變了,她已經捨棄她的柔細清麗,轉向著蒼勁朴茂”[21]。多數論者論及《關於女人》時,都引用葉聖陶的這一評論來說明冰心風格的轉變,並且將轉變的原因歸結為冰心較前更為複雜、豐富的經歷和抗戰的時代背景。我們並不完全認同這一看法,因為:首先,我們想指出冰心《關於女人》的風格不同於以往散文的風格,但並不意味著其“改變風格”,《關於女人》寫於1941年和1943年,而在1942年到1943年間冰心還寫了《再寄小讀者》(通訊一至三),依然秉承著她前期散文清麗優美的風格,因而我們只能說,此時冰心散文的風格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既有婉約含蓄的一面,又有“蒼勁朴茂”的一面;其次,我們並不否認抗戰大背景及其作家經歷對其文本的影響作用,但是,必須看到,相對於40年代主流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抗戰主題的普遍性與持久性來說,冰心在《關於女人》里依然延續著“愛的哲學”——寫“關於女人”的故事,冰心的文本只是具有現實主潮的投影。我們不可否認:抗戰的背景、處境對她散文風格的影響,但也應該看到,選擇“男士”的言說角色——言說者和作者本人性別錯位,對其散文風格的影響,它使得散文帶上虛構的色彩,也擁有了更大的表現空間;再次,《關於女人》以“男士”言說女士,以“我”對女性的愛這根線索,串聯起十四個女人的故事,然而“我”“並非作品中的故事性人物,而是介紹故事和剪裁生活片斷的結構性人物”[22]。一般散文言說者“我”處於抒情中心,這裡的言說者“我”卻只充當旁觀者、介紹者的角色,這是借鑑小說敘述者的功能。可以看到《關於女人》的言說模式,受到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這種寫法使得散文小說化,也使得本來容易拖沓瑣碎的言說顯得更為精煉。
(二)通過“小說化”最佳化散文。
《關於女人》是寫人的散文,冰心在文本中改變了散文的某些因素,減少抒情語言,基本採用敘述語言,編織故事,描寫人物,人物對話也比較多。使它掙脫時間、空間的限制來敘述事件,展示社會生活環境,側面反映血雨腥風年代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艱辛。《我的朋友的母親》中,以K老太太在戰亂,與獨子天隔一方;由於戰爭,探望兒子幾經周折:由北平到香港,再從韶關、桂林、貴陽,一路奔波跋涉才到達重慶,炮火紛飛,妻離子散的社會環境,自然而然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冰心在《關於女人》中引進塑造人物的小說因素。她在《〈關於女人〉後記》中寫道:“這本書里只寫了十四個女人,其實我所認識的女性,往少里說,也有一千個以上:我的姑姨妗嬸,姊妹甥侄,我的女同學,我的女朋友,我的女同事,我的女學生,我的鄰居,我的旅伴;……這其中還有不少的驚才絕艷,豐功偉烈,我真要寫起來,一輩子也寫不完”[23]。《關於女人》中的女性形象,是冰心從同類許多事實中提煉出來的代表形象。人物儘管經歷身份不同、性格修養各殊,但都有中華民族婦女的傳統美德:善良、勤勞、淑賢、聰穎,大多是真、善、美的化身。作者對於不同的人物採用不同的刻畫手法:有以細節刻畫人物形象,如《我的母親》里,通過母親把幾十本革命書刊《天討》一卷卷裝在肉鬆筒里寄出去,表現母親的思想進步、機智勇敢;還從心理表現人物形象,《我的朋友的母親》在敘述過程中,五次點到一塊手絹,把K老太太的乾淨利落和情緒波動烘托得十分活脫、成功;也用肖像描寫人物形象,《張嫂》內,張嫂稀疏焦黃的頭髮,黝黑的面色,布滿裂紋的顏面,又大又薄的嘴唇,銳利的眼光,瘦小的身材,笑嘻嘻的表情,具體典型地寫出了當時山村貧窮農婦的形象,同時把張嫂放在李老先生、李老太太、“我”等人的多種關係中來描述,在不同事件、不同觀感中把這農婦塑造得具有立體感。這些手法擴大了散文的表現空間,對於瑣碎繁複的散文抒情,也起了制約規範的作用。
三《關於女人》的文體意義
冰心早期的散文,以其獨特的個性,清麗柔美的品格,靈敏細膩的藝術感覺,得到有眾多評論者的關注和研究。阿英曾這樣評價冰心的創作:“她的詩似的散文的文字,從舊式的文字方面所引申出來的中國式(並不是固定的名詞,只有說明她的句法不完全是歐化的)的句法,也引起廣大的青年的共鳴與模仿,而隱隱的產生了一種‘冰心體’的文字”[24]阿英用“冰心體”對冰心的概括,主要著眼於冰心典雅的中西合璧的語言,後來評論者則對“冰心體”的內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和擴展,認為其散文具有文體典範的意義。我們認為:“五四”時代的女性散文文體意識尚不自覺,而冰心的《關於女人》的文體不管是對於冰心自身散文文體的發展,還是對“五四”現代女作家的散文文體超越都有創新意義,是冰心散文文體創造的自覺化。
“五四”時期覺醒的女性意識和黑暗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使女作家承受著夢醒了卻無路可走的極度痛苦,尤其是女性還要忍受男權的壓抑,使這些女作家積蓄了強烈的言說欲望,她們選擇最為開放、自由,最易貼近生活本真的散文文體,來反映自己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廬隱《曼麗》集中的散文,石評梅的《濤語》等,冰心的《寄小讀者》等,無一不是作家真實心靈的寫照,但她們側重於以情感為支點,注重“自我表現”的思索和宣洩,筆隨心動,情盡筆止,並不太關注散文的審美特徵和社會功能,這種近於直覺的文體選擇,是女性意識覺醒後向男性主導的世界爭取話語權力的表現,而非一種成熟的、有意識的藝術創作。“五四”時期的女性散文多以情感的流程連綴起生活片斷。在結構的安排上常有不確定性、缺少統一構思。在冰心赴美時寫下的《寄小讀者》裡面,描寫沿途所見所聞,展現校園生活,抒發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表達對生命的熱愛。這裡的種種見聞和感觸,受制於作家的親身經歷,生活變化。創作隨靈感而發,篇章結構鬆散,對散文文體的特性把握存在不足。而《關於女人》,則呈現出冰心散文風格的多樣化態勢,改變重抒情、重審美的文風,向重寫實的寫人記事散文轉移。憂鬱困頓逐漸為明確的生活信念和從容的生活態度所代替,女作家能夠以“男士”作為“言說角色”去言說“女性”,而不參與女性權力話語的爭奪,這恰恰證明女作家從追求平等而與生活對峙的姿態,逐漸被更加自信、更幽默、更達觀的自我所代替。《關於女人》充分挖掘和利用散文的社會寫實功能,借用小說手法塑造了一批抗戰背景下大後方深烙時代印跡的偉大女性,呈現了廣大婦女的精神狀態和生活實際。在結構上,《關於女人》有系統的構思框架,開篇引用《紅樓夢》關於女人評價,然後通過自己的情感組織材料、構思統一,形成了思想的一致性,即“愛的哲學”和“女人偉大”。《關於女人》雖然以對女人的熱愛為文本的貫串線索,但在具體篇章、具體人事的安排上,明顯受到物理時間的限制。文章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作品以敘事記人為主,雖然在直白的說明、敘事性語言中仍然穿插了議論和抒情,但增加了小說精細客觀的刻畫,感情抒發直接受到創作理性的制約,不再是前期散文的無定性流動、無節制宣洩,體現出作家對散文寫作駕御能力的提高。
在話語和言說方式上,“五四”時代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常常感時傷世而傾訴衷腸,創作中較易於受到環境干擾,需要有情感傾訴的對象。正如有的學者指出:“讀這一時期的女子美文,確如走進作者的心靈,傾聽其暢訴衷腸。她們似乎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向知己談心:談自己的遭遇與憂樂”;“冰心的文體,常常將讀者引進一個如冰雪般澄澈的境界,聆聽她溫柔的低訴”[25]。冰心曾說:“我覺得用通訊體裁來寫文字,有個對象,情感比較容易著實”[26]。所以在《寄小讀者》中需要對“兒童”傾訴,用“你”的第二人來讓感情有所附麗,反映當時作家渴望獨立又需要依靠的心理。但是,作家並不善於處理主客體的關係,傾訴對象隨作家心理的需要或被拉近或變推遠,與作者距離是多變的。如《寄小讀者·通訊十一》,當冰心陷入深沉的幽遠遐思或激動抒情時,將傾訴對象“小朋友”擱置在一邊,而以大段描寫景色來抒發情感。可見散文言說傾向於單向的“傾訴”,不注重雙向的“交流”。傾訴對象在表層結構上起作用,但在深層結構上無法達到作家的內心深處,而呈現出“失語”、“缺席”的狀態,反映出此時期的作家還不善於自覺地把握個人情緒的特點。而《關於女人》的話語則顯得頗有節制,小說化的精細刻畫形象、景色描寫,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寫作對象之中。運用平實、風趣、簡練的語言,擺脫前期由於情緒隨意舒展而使散文顯得鬆散拖沓的缺陷。但是,《關於女人》的語言風格也並不是以完全摒棄冰心細膩、清新、柔美的語言風格,而是在大氣中有溫婉,豪放中具情感細節觀照。在話語方式上,用客觀但不乏幽默達觀的介紹式語氣,使讀者和作者處於平等對話地位,形成較為輕鬆的閱讀氛圍。所以,《關於女人》對前期冰心散文直抒胸臆、直覺言說在寫作視野、言說方式、構造技巧上都有突破。雖然在探索中不乏局限、粗淺之處,但卻是散文文體自覺的一個重要實踐。
新時期文學界對小說、散文的跨文體現象多有爭議,有的評論者提出“淨化散文”[26]的觀點,反對散文的小說化。其實,跨文體現象是古已有之,古代小說、散文原本合體,筆記文學即是一種隨意抒寫、雜談瑣語性質的散文,它情節結構簡單,簡幅短小,但由於搜神志怪、記人軼事,含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也屬於古代短篇小說。許多時期的散文也早出現小說化的傾向,先秦歷史散文已刻畫不少具有樸素的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初具歷史小說的基本特色。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也創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飽滿的歷史人物形象,結構嚴密、情節曲折,語言極富表現力和雕塑感,更接近於小說。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童區寄傳》、《段太尉逸事狀》繼承和發展了司馬遷史傳文學的優秀傳統,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帶有明顯的傾向性,被稱為“小說體”散文。而且文學史上凡對文學的發展有開創之功的大師,往往都是率先打破文體的清規戒律,進行大膽的文體改革創新。唐代韓愈,以文為詩;宋代蘇軾,以詩為詞,使詞從婉約向豪放邁進。當代散文家楊朔拿散文當詩寫,孫犁小說更以“詩體小說”著稱,余秋雨融小說戲劇特點於散文。他們的創新探索雖有缺失卻開一代之先。當然我們提倡自由創新,還要把握基本的“度”,當代一些散文家提出“零度抒情”,讓“虛構”和“想像”成為散文構思的主體,散文也無需具備基本形態的真實和真誠,和小說幾乎沒有差別,這樣必然使得散文的文體特徵模糊虛化,可能會使散文走向式微,還可能使作家在小說與散文間筆法、格調互鑒時,造成某些人物、素材互用,這些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冰心散文的風格是多元的,這與她開放的散文觀息息相關。冰心曾說:“散文卻可以寫得鏗鏘得像詩,雄壯得像軍歌,生動曲折得像小說,活潑尖利得像戲劇的對話”[28]。她的《關於女人》吸收小說特長,在日常生活細節中發現戲劇性,並通過營造戲劇性氛圍來表現情節的生動性和人物的豐滿性,使散文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因此也就更為貼近了讀者,所以《關於女人》成了暢銷書,深受讀者的喜愛。但冰心的小說化散文注意控制“度”:自我感情真誠,事件基本屬實,人物為情感服務,依然保持著散文的基本特徵,同時吸收小說特徵,博學眾長、自成一家。冰心正確處理小說因素在散文中的位置,當代涉獵於散文的小說家完全可以從中受到有益的啟示。

第一篇欣賞

抄書代:“……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識見,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我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日欲將以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繡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枝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負罪固多,然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故當此蓬牖茅椽繩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懷;況對著晨風夕月,階柳庭花,更覺潤人筆墨;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曹雪芹《紅樓夢》)
這是我摘抄的《關於女人》這本書裡面的第一篇文章,題目為:我最尊敬體貼她們。最近發現來光顧我部落格的人漸漸增多,感謝大家的支持。自覺文筆欠佳,所以,想時不時的把自己喜歡的一些文章摘抄在部落格里。一來可以充實我部落格里的內容;二來抄一遍相當於我又重讀一遍,好文章不厭百遍讀嘛;第三嘛,也想藉此機會,讓更多的人,讀到冰心的作品,也相當於為冰心打打廣告吧。我們中國還有好多作家的文章值得一讀呢,比起一些不知道名字的作品來說,要有意義的多呢!(當然,無意與其他作比較,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元,喜歡的東西,也是可以各有不同的,堅持自己喜歡的,我覺得最重要)
行啦,廢話不多說了,先將好文章摘抄如下: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
以一個男士而寫關於女人的題目,似乎總覺有些不大“那個”,人們會想“內容莫不是譏諷吧?”“莫不是單戀吧?”仿佛女人的問題,只應該由女人來談似的。其實,我以為女人的問題,應該是由男人來談,因為男人在立場上,可以比較客觀,男人的態度,可以比較客氣。
在二萬萬零一個男人之中,我相信我是一個最尊敬體貼女性的男子。認得我的人,且多稱譽我是很女性的,因為我有女性種種的優點,如溫柔、忍耐、細心等等,這些我都覺得很榮幸。同時我是二萬萬零一個人之中,最不配談女人的人,因為除了母親以外,我既無姊妹,又未娶妻。我所認得的只是一些女同學,幾個女同事,以及朋友們的妻女姊妹,沒有什麼深切的了解與認識。但是因為既無姊妹又未娶妻的緣故,談到女人的時候就特別多。比如說有許多朋友的太太,總是半帶好意半開玩笑地說:“×先生,你是將近40歲的人,做著很好的事,又頗有點名氣,為什麼還不娶個太太?”這時我總覺得很惶恐,只得訥訥地說:“還沒碰到合適的人……”於是那些太太們說:“您的條件怎么樣?請略說一二,我們好替你物色物色。”這時我最窘了,這條件真不容易說出,要歸納你平日的許多標準,許多理想,除非上帝特意為你創造這么一個十全十美的女人。我有一個朋友,年紀比我還輕,十年以前,就有二十六個擇偶的條件。到了十年之末,他只剩一個條件——“只要是一個女人就行”。結果是一個女人也沒有得到。他死了,朋友替他寫傳記,中有很慘的四個字:“尚未娶妻”。上帝祝福他的靈魂!
我以為男子要談條件,第一件事就得問問自己是否也具有那些條件。比如我們要求對方“容貌美麗”,就得先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漂亮的男子。我們要求對方“性情溫柔”,就得反躬自省,自己是不是一個絕不暴躁而又講理的人。我們從辦公室里回來,總希望家裡美觀清潔,飯菜甘香可口,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萬一上麵條件沒有具備,我們就會氣騰騰地把帽子一摔,棍子一扔,皺起眉頭,一語不發。倘若孩子再圍上來要糖要餅,太太再來和你談米又漲價,菜不好買,用人鬧脾氣等等……你簡直就會頭痛,就會發狂,就會破口大罵。罵完,自己跑到一旁,越想越傷心起來——想到今天在辦公室里所受的種種的氣,想到昨夜因為孩子哭鬧,沒有睡好,這一家穿的是誰,吃的是誰,你的太太竟不體恤你一點——可是你總根本沒有想到孩子沒有一個不淘氣,用人沒有一個沒有問題,米也沒有一天不漲價的!你的溫柔的太太,整天整夜地在這煉獄中間,怕你不得好睡,辦事沒精神,脾氣也會變壞,而她自己昨夜則於你朦朧之中,起來了七八次之多,既怕孩子挨罵,又怕你受委屈。孩子哭是因為肚子痛,肚子痛是因為劉媽給他生水喝。而劉媽則是沒有受過近代訓練的用人,跟她怎么說都不會記得。這年頭,連個幫工都不容易請,奉承她還來不及,哪還敢說一個“換”字……她也許思前想後,一夜無眠,今早起來,她還得依舊支撐。家長里短的事,女人不管,誰來管呀?她一忙就累,一累就也有氣,滿心只想望你中午或晚上回來,凡事有你商量,有你安慰。倘若你回來了,看見她的黑眼圈,你說一兩句安慰的話,她也許就把舊恨新愁,全付汪洋大海,否則她只有在你的面前或背後,掉下一兩滴可憐無告的眼淚。你也許還覺得“女人,除了哭,還會什麼……”
男子的條件中,有時還要對方具有經濟生產的能力,這個問題就更大了。我知道有許多職業婦女,在結婚之前,總要百轉千回地考慮。倘若她或不幸而被戀愛征服,同時又對事業不忍放棄,那這兩股繩索就會把她絞死!我有一對朋友,是夫婦同在一個機關裡面辦事的(妻的地位似乎比丈夫還高)。每次我到他們家裡去拜訪,或是他們請我吃飯,假如一切順利,做丈夫和做妻子的就都興高采烈。假如飯生菜不熟,或小孩子喧譁吵鬧,做丈夫的就會以責備的眼光看太太,太太卻以抱歉的眼光來看我們兩個,我只好以悲憫的眼光看天。我心裡真想同那做丈夫的說:“天哪,她不是和你一樣,一天坐八小時的辦公室嗎?”——我不是說一天坐了八小時的辦公室,請客時就應當飯生菜不熟,不過至少他們應當以抱歉的眼光對看,或且同以抱歉的眼光看我。至於把這責任完全推給太太的辦法,則連我這一個女性化的男子,也看不過了。
談到職業婦女,在西洋的機器文明世界,兼做主婦還不感到十分困難。在中國則一切須靠用人。人比機器難弄得多,尤其是在散離流亡的抗戰時代。我看見過多少從前在沿海口岸,摩登城市,養尊處優的婦女們,現在內地,都是荊釵布裾櫛風沐雨地工作,不論家裡或辦公室里,都能弄得井井有條。對於這種女人,我只有五體投地。假若抗戰提高了中國的地位,提高了軍人、司機,乃至一般工人的地位,則我以為提得最高的,還是我們那些忍得住痛耐得住苦的婦女。
話又說得遠了,我所要說的關於女人的話,還未說到十分之一。有一個朋友看到了這一段,以為像我這樣尊敬體貼女人的人,可以做個模範丈夫,必不難找個合適的太太。連我自己也納悶,這是怎么說的呢?天曉得!

後記

《關於女人》後記

寫了14個女人的故事,連帶著也呈露了我的一生,我這一生只是一片淡薄的雲,烘托著這一天的晶瑩的月!我對於女人的看法,自己相信是很平淡,很穩健,很健全的。她既不是詩人筆下的天仙,也不是失戀人心中的魔鬼,她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有感情有理性的動物。不過她感覺更敏銳,反應更迅速,表現得也更活躍。因此,她比男人多些顏色,也多些聲音。在各種性格上,她也容易走向極端。她比我們更溫柔,也更勇敢;更活潑,也更深沉;更細膩,也更深刻……世界若沒有女人,真不知這世界要變成什麼樣子!我所能想像到的是: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並不敢說憐憫女人,但女人的確很可憐。40年來,我冷眼旁觀,發現了一條真理,其實也就是古人所早已說過的話,就是:“男人活著是為事業,女人活著是為愛情”——這雖然也有千分之一的例外——靠愛情來維持生活,真是一件可憐而且危險不過的事情!女人似乎更重視親子的愛,弟兄姊妹的愛,夫妻的愛,朋友的愛……她願意為她所愛的對象犧牲了一切。實際上,還不是她願意不願意的問題,她是無條件的,“摩頂放踵”地犧牲了,愛了再說!在這“摩頂放踵”的過程之中,她受盡人間的痛苦,假如犧牲而又得不到代價,那她的痛苦,更不可想像了。你說,叫女人不“愛”了吧,那是不可能的!上帝創造她,就是叫你來愛,來維持這個世界。她是上帝的化生工廠里,一架“愛”的機器。不必說人,就是任何生物,只要一帶上個“女”字,她就這樣“無我”地,無條件地愛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卡內基著作

內容簡介

塵封50年戴爾・卡內基最後一部遺稿風靡世界讀者。
當你撥動了這根弦,你需要一顆像卡內基這樣敏銳、成熟的心靈。
本書為世界級成功大師戴爾・卡內基生前未完之作,在塵封50年之後首次公開出版。
出版後迅速風靡世界讀者。在美國,本書受到新時代女性的熱烈歡迎,眾多男性也成為卡內基作品熱心讀者。
本書同時也帶動了卡內基其他作品在美國的又一次熱潮。
作者以成熟的筆觸,描寫了女性內心的成長曆程。它的睿智和幽默,延續了卡內基一生作品的風格。在50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關於女人 本書目錄前言
1三張一美元的紙鈔
2在混亂中找到祝福
上:快樂日誌
第一章一天400回
1丟掉改變
……
第二章處事完美的需要
1塔達守則二幽默地與自己說話
第三章去除內在恐懼
1杞人憂天
……
第四章如果沒有苦惱,就別練習它
1是超級媽咪,還是累斃了?
……
第五章別叫自己“應該”做什麼
1我不拍高,我怕胖
……
第六章杞人憂天者
1放輕鬆,不過是部電影
……
第七章放掉你的包袱
1徒耗精力
……
第八章拒當偏執狂
1停止一股腦兒地發牢騷
……
第九章人際關係的殺手
1公說公的,婆說婆的――誰在乎?
……
第十章如何預防態度的僵化
1樂觀者比較長壽
……
第十一章陶樂絲的歡樂日誌
下:痛苦日誌
第十二章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1自我解嘲
……
第十三章不耀眼的光明
1空姐
……
第十四章厄運的芳香
1拋棄虛偽
……
尾聲畢業典禮

冰心作品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