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筆記》

《金色筆記》

《金色筆記》是萊辛所寫的一本書籍。中文版是由陳才宇 ,劉新民 翻譯的,譯林出版社於2007年10月1日出版。全書共716頁。貝納文特憑藉該書獲得200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金色筆記金色筆記

《金色筆記》(TheGoldenNotebook),英國作家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著。《金色筆記》(1962年)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壇的地位,這也被公認為是其代表作。這本大作敘述手法已有別於現代主義所強調的意識流,全書不分章節,由一個故事,5本筆記構成。該故事題為《自由女性》,女主角為安娜。故事似乎是相互連貫的,但萊辛將它分為五部分,每部分之間,依次插入黑、紅、黃、藍四種筆記。雖然此書是安娜的成長紀錄,但內容也涉及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共產主義與男女間的愛情。顯然,這本小說內容豐富,兼具感性與知性。作者多麗絲·萊辛把五本筆記穿插在這個故事之中,以此描寫二十世紀中期整個世界的風貌。

內容介紹

其中黑色筆記描寫主人公作為作家在非洲的經歷,涉及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問題;紅色筆記寫她的政治生活,記錄她對史達林主義由憧憬到幻滅的思想過程,黃色筆記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愛情生活所創作的一個故事,題為《第三者的影子》;藍色筆記是她的日記,記錄了主人公精神的軌跡。四本筆記於是成為一個不安寧的靈魂的四道反光。而最後的金色筆記,卻是作者對人生的一種哲理性總結。在這種貌似無序的結構中,作者展示了那個混亂迷惘而多變的時代中一個失重的靈魂的探索和生存。

小說賞析

《金色筆記》(中譯本名為《女性的危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情節”,難以複述其“故事梗概”。在這部作品裡萊辛打破了她以往所採用的按時序敘事的寫作方法,從數個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表現女主人公安娜·弗里曼·吳爾夫的生活。

人名具有象徵意味,就象瑪莎·奎斯特的姓(Quest)意為“追求”,安娜名字中的“弗里曼”(Freeman)意思是“自由人”。

全書以名為“自由女性”的第三人稱中篇敘述為框架。該故事分為五個小節,講述安娜及其女友莫莉的生活和事業,每兩節之間夾有一連串所謂的“筆記集”,其內容取自安娜的四個筆記本(即黑色,紅色,黃色和藍色四本),如此反覆四次,在最後一節“自由女性”之前還插入了一個獨立的“金色筆記”部分。其中黑色筆記本中記載著安娜年輕時在非洲的主活,特別是她在當地一個左翼小團體中的活動,以及因此歷經的幻想、激情與失望。她的第一部小說《違禁的愛情》就是這段生活的產物。

紅本記錄著與政治事件和活動有關的事。黃本中是一束草稿,描寫一個叫愛拉的虛構的人物的愛情糾葛和寫作生涯。藍本是安娜的日記,其中包括她為英國共產黨的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情形,她退出英共前後的痛苦心境以及與她多年相處的男友麥可離去造成的孤獨迷惘。

全書呈一種刻意安排的萬花筒式的混亂。讀者可以依照原書順序讀;也可打破原有排列重新加以組合,比如把所有的“自由女性”或“黑色筆記”等等的片斷章節集中起來閱讀。小說的多重結構是與作品的多重主題相對應的,表現了現代西方人矛盾重重的精神世界。安娜和莫莉都是離了婚的單親家長,各自有工作(安娜是作家,莫莉是演員,獨立支撐,撫育兒女。在各節“自由女性”中她們每每在莫莉的廚房會面,討論生活中和思想上的難題。她們一直在苦苦探求,不願盲從,也不肯隨遇而安。然而她們這樣的女性並不“自由”,相反卻陷在重重困境之中。首當其衝的是思想危機。

像許多在“紅色”三十年代成人的西方左翼知識分子一樣,安娜們曾熱忱介入謀求變革的政治活動,後來卻因種種原因而感到困惑,被深重的失望和疑慮所折磨。但另一方面她們對資本主義現狀仍多有批評,不能無視世間的剝削壓迫、衝突動亂而心安理得地吃一份中產階級的黃油麵包;對世界大同的理想,對左派事業仍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聯繫。由於思想上的惶惑,她們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的信心也幾乎消磨殆盡,這尤其體現在安挪的“寫作心理障礙”中。

安娜很鄙薄她的第一部小說,認為這類暢銷作品歪曲、粉飾了生活的真相,將有關種族壓迫的殘酷而又平淡的現實轉化成老式的感傷浪漫故事。她對語言產生了深刻的不信任,以致不再能動筆創作。

在私生活里“自由女性”們也是四面作難,進退維谷。像安娜筆下那位愛上了一名有婦之夫的愛拉一樣,她們不願作者式的賢妻良母,又尚未擺脫渴求保護和依傍的心情;既要應對男友離棄或“不忠”時的嫉妒心與失落感,又要對付把她們當做候補消遣物的那些妻兒俱全,功成名就的“體面”男人們。養育子女是另外一種挑戰。安娜的女兒決心反母親之道而行之,上寄宿學校,做個從眾隨俗,循規蹈矩的“正常人”。而莫莉的兒子則既繼承了母親們的激進思想、批判精神,又繼承了她們的惶恐疑惑。他時而憤世忌俗,時而消極絕望,以至企圖自殺,造成雙目失明。安娜深感到自己被困於重重矛盾之中,人格分裂,無所適從,於是求助於一位綽號叫“甜大媽”的心理醫生,向她吐述自己的焦慮,描述各式各樣的夢,並傾聽她的分析。

她之所以同時使用四個筆記本,把經驗分為往事與現今,政治與私生活,實在的與虛構的,是試圖在紛壇混亂的生活中找出一些條理。但是,這種把生活劃分成許多“部類”的作法無疑又加深了她的精神分裂。

在這種狀況下安娜結識了一個新男友,即與她的經歷和思想狀況近似的美國人索爾。他們互相愛戀、扶持,又互相折磨、互相憎惡,經歷了某種精神崩潰。

“金色筆記”一節似乎表明他們從這種近乎瘋狂的共同經驗中獲得了一種新的“完整性”和一些新的力量。他們倆分別從對方得到靈感,確定了自己下一部作品的題目,並決心“繼續鬥爭下去”。

在最後一節“自由女性”中安娜和莫莉照例地又在廚房會面。直到小說收場,她們只構想出一些妥協的、權宜的作法:莫莉準備和一名“進步的”生意人結婚;她的兒子決定繼承資本家父親的產業,以財產為手段做些有益的事;安娜擬去夜校為少年犯人授課,並參加工黨。對於這些,她們自己也持譏諷、懷疑的態度。這是對那節“金色筆記”暢想曲所揭示的希望的某種“冷處理”。很顯然,安娜們的難題和危機都沒有得到最後的解決。

作者介紹

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1919―),是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曾12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萊辛也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後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並幾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及多個世界級文學獎項,其風格獨特多變,思想深邃,觀點犀利,見解新穎,極具挑戰性。

多麗絲·萊辛著有《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金色筆記》、《墮入地獄簡況》、《黑暗前的夏天》、《最甜的夢》、《愛情,又來了》等多部作品,其中《金色筆記》被公認為是其代表作和最成熟的作品。

很多人認為萊辛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事實上,萊辛一直是從世界整體的高度來看待各種主義並存的世界。她認為,這個時候有更重要的政治,更重要的意識形態。這遠遠超出了女權主義的狹隘範圍。這一切,與她的出身、生活經歷和政治信仰是分不開的。

多麗絲·萊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於伊朗,父母都是英國人,很長一段時間她都生活在非洲,對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非常熟悉,她開始嚮往一種理想的生活,而當理想破滅的時候,,她對曾經的信仰表現出了懷疑,因此感到十分痛苦。這種感情在小說《金色筆記》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