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郭十五受判官》

《酬郭十五受判官》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七律作品。此詩當作於公元769年,杜甫58歲,在衡州(今湖南衡陽)。郭受曾先寫詩《杜員外兄垂示詩因作此寄上》給杜甫,杜甫作此詩酬和。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才微歲老尚虛名,臥病江湖春復生。藥裹關心詩總廢,
花枝照眼句還成。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喬口橘洲風浪促,系帆何惜片時程。


注釋

⑴十五是郭受的排行,當時任衡州判官。“受”是郭判官的名字。

⑵郭受在詩中稱讚杜甫“新詩海內流傳遍”,杜甫在此自謙。

⑶藥裹,藥物。藥裹關心,現在心裡想的主要是藥物。關心,與“長路關心悲劍閣”(《野老》)里的“關心”二字是同一個意思。

⑷“花枝照眼”隨上句的“春復生”而來。照眼,猶耀眼,引人矚目。句還成,詩句勉強寫成。

⑸此句合用兩個典故,《韓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藏之以為大寶。另外《左傳·僖公十六年》:隕石於宋五。這裡杜甫用燕石和隕星之石謙虛地自比詩作。現在隕石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被當成寶貝,但在古時並不如此。能:只、不過。這種用法亦見“念我能書數字至”(《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因句中有“只”字,此處用“能”,以免犯重。

⑹隋珠,見東晉乾寶《搜神記》卷20:隋縣溠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珠徑盈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這句中,杜甫把把郭受的作品比喻為隋珠。

⑺王嗣奭:喬口,乃長沙入境,橘洲以近郡,皆去衡所經者。

⑻這句描寫到衡州距之近,速度之快。最後兩句之所以這么寫,是因為郭受在衡州任判官,這裡面有思念郭受的含義。

詩詞格律

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名生成明程。韻部均為:下平八庚(平水韻)。

才微歲老尚虛名,臥病江湖春復生。○○●●●○△,●●○○⊙●△。

藥裹關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

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喬口橘洲風浪促,系帆何惜片時程。⊙●○○○●●,⊙○⊙●●○△。(說明:○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公元769年(唐代宗大曆四年),杜甫58歲,在衡州(今湖南衡陽)。郭受曾先寫詩《杜員外兄垂示詩因作此寄上》給杜甫,杜甫作此詩酬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