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宋員外之問舊庄》

《過宋員外之問舊庄》

《過宋員外之問舊庄》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詩詞正文

宋公舊池館,
零落首陽阿。
枉道祗從入,
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
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
悲風日暮多。

注釋

宋之問,字延清,虢州弘農人。首陽山在河南府,虢與河南為鄰,故宋有別墅在焉。謝脁《游後園賦》:“清陰起兮池館涼。”

曹植詩:“零落歸山丘。”《一統志》:首陽山,在河南偃師縣西北二十五里。陸機《洛陽記》:首陽山,在洛陽東北,去洛二十里。阮籍詩:“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夷齊所隱首陽,別在蒲州。

魏文帝《與吳質書》:“故使枉道相過。”秖,適也。《詩》:“只攪我心。”《司馬遷傳》:“只取辱耳。”《鄒陽傳》:“只恐怨結而不見德。”

④楊守阯曰:言宋詩尚矣,亦許我更過而題詠乎。須溪謂是尊慕前輩之詞。

⑤魏文帝詩:“何為淹留寄他方。”漢武帝詔:“詢問耆老。”

司馬長卿《美人賦》:“上宮閒間館,寂寞雲虛。”曹植《王仲宣誄》:“經歷山河。” 

⑦《後漢·馮異傳》:“諸將並坐論功,異獨屏樹下,軍中呼為大樹將軍。”庾信《哀江南賦》:“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⑧古詩:“蕭蕭白楊樹,日暮多悲風。”《舊史》:之問弟之悌,有勇力,開元中自右羽林將軍出為益州長史、劍南節度使兼採訪使,尋遷太原尹。故云將軍,初不曾為金吾官。原注疑誤。趙汸曰:之問與公祖審言及陳子昂、沈佺期四人,為唐律之祖,實公詩法淵源也。武后時,之問、審言俱為修文館學士,世交亦厚。然之問為人實不足道,詩無譏詞,以其契家前輩也。但曰“零落”“寂寞”“悲風”,則感慨系之矣。 

譯文

我停留下來向老人詢問宋公的子孫家世,老人告訴我,他家已無人了。我對著依然如故的山河,感到十分冷落、孤寂。看到宋公當時的園林樹木,愈加使我回憶起昔日的情境而感到悲傷,真是越到走下坡路,悽厲的寒風越多!

作品格律

這首五言律詩的用韻方式為首句不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下平五歌(平水韻)。

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

枉道秖從入,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說明:○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品簡析

這首詩,前四句是寫過宋之問舊庄,後四句則寫對舊庄而有感。繞道入莊,題詩志勝,有留連不盡之意,故云“吟詩許更過”。“淹留問耆老”,是說訪其子孫家世。“寂寞向山河”,是為其“跡在人亡”而悲傷。末句乃觸物增悲,情見乎詞。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