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仄行,贈畢曜》

《逼仄行,贈畢曜》是唐代 杜甫的一首詩詞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恨鄰裡間,
十日不一見顏色。自從官馬送還官,行路難行澀如棘。
我貧無乘非無足,昔者相過今不得。實不是愛微軀,
又非關足無力。徒步翻愁官長怒,此心炯炯君應識。
曉來急雨春風顛,睡美不聞鐘鼓傳。東家蹇驢許借我,
泥滑不敢騎朝天。已令請急會通籍,男兒信命絕可憐。
焉能終日心拳拳,憶君誦詩神凜然。辛夷始花亦已落,
況我與子非壯年。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注釋

1、逼仄:仄,全唐詩校:“一作側。”又校:“一作《亻息亻息行》,篇中字亦作‘亻息亻息’。一作《贈畢四曜》。”
2、首句言所居巷子狹隘簡陋。
3、子:指畢曜。
4、鄰里:鄰居。古以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5、不一見顏色:不見一面。
6、指至德二載二月,肅宗議收復兩京,盡括公私馬以助軍。
7、無乘:無馬可騎。
8、不是:全唐詩校:“一作未敢。”愛微軀:全唐詩校:“一作慵相訪。”又校:“一本二句起處無‘實’‘又’二字。”
9、炯炯:明亮貌。
10、蹇驢:跋驢。
11、朝天:朝見皇帝。
12、請急:請假。通籍:官員人朝,將記有姓名、年齡、身份的竹片掛在宮門外,經核對,合者乃得入宮。記名於門籍稱通籍。全唐詩校:“一作已令把牒還請假。”
13、性:原作“信”,校云:“一作性”,據改。
14、拳拳:懇切,忠謹貌。
15、凜然:嚴肅貌。
16、辛夷:香木名,樹高二三丈,紫花似蓮而小,香氣馥郁。江南正月開花,北方二月始開。亦:全唐詩校:“一作又。”
17、方外:世俗之外。
18、速宜:全唐詩校:“一作徑須。”

創作背景

《逼仄行贈畢曜》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7卷第19首。這首詩是杜甫於乾元元年(758)春在諫省所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賞析

《逼仄行,贈畢曜》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詩。此當是乾元元年春在諫院作,故詩中有朝天語。因章首逼側二字以為題,非以逼側貫全詩也。逼側何逼側,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憐鄰裡間,十日不一見顏色。首嘆比鄰不得相見。自從官馬送還官,行路難行澀如棘。我貧無乘非無足,昔者相過今不得。不是愛微軀,非關足無力。徒步翻愁官長怒,此心炯炯君應識。此言以無馬之故,不能見畢。炯炯應識,言欲見之心,畢當知我也。曉來急雨春風顛,睡美不聞鐘鼓傳。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已令請急會通籍,男兒性命絕可憐。此言以請告在籍,不敢見畢。性命可憐,乃告籍之故,恐泥滑跌傷也。焉能終日心拳拳,憶君誦詩神凜然。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末欲邀畢過飲,以慰願見之思。心拳拳,言安能終日懸想乎,起下就飲之意。此章,起首四句,腰間六句,前後兩段各八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