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

《賢良》

他叫蘇陽,他潛伏10年精心孕育的專輯叫《賢良》。

基本信息

專輯簡介

《賢良》《賢良》

專輯名稱:賢良
歌手名稱:蘇陽
發行公司:十三月
發行日期:2006年12月15日

[專輯介紹]

他叫蘇陽,他潛伏10年精心孕育的專輯《賢良》
很久很久以前,漠北的黃沙藉助來自異族疆域的旱風吹刮著山腳下的讓人沉重的泥土,從一個被風沙吹出另一番摸樣的山頭轉向下一個,山與山之間的人們整日穿著銀色的絨質坎肩,在風的背後高聲歌唱著。有的娃娃不怕風,他們迎著風的方向,在一個可能是風口的地方用手聚攏著聲音向一個方向發出去。不久,娃子變成了精壯的小伙子,老天送給他一個賢良的女子當老婆,娃子的媽媽指著自己兒媳婦的背影偷偷告訴娃兒“大屁股是個生男娃的兆頭。”

時間在每一個精彩卻不會給你太多幻想可能的剎那都能爆發出漫長的花火來,無論是白天或者黑夜。就像一位焦急地等待著娃兒出世的年輕父親——他第一次做爸爸,第一次徘徊在被臨時該成產房的自家小屋外,他焦急地握著給接生的老姨準備的紅包,無論發出那一聲撕破天穹的哭聲的娃兒是男還是女,年輕的父親都知道,自己迎著歌唱的情景都在16年後被這個小傢伙繼承,他或者她流著自己血液,他們在未來將共同享用一張桌子吃飯,共同享用一種歌謠傾訴。直到他老去垂死,即便在彌留之際,他的生活,他的追求,他的歌謠都不會背叛自己。

這就是傳遞的力量。作為以面傳心受的方式在沒有任何文字或者聲音記錄條件的前提下,民歌以其巨大的生活力和足以使所有人血管里的血液奔騰亢奮的力量在千年政局變革、生產力革命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中始終保持著其頑強的生命力,並以民族的,地域文化的、原生態等口號的包裹下現代化地被傳唱著。

民歌之於中國正如藍調之於美國,民謠之於黃種人人正如爵士之於黑種人。

早先選擇西方搖滾樂,並在重金屬的轟鳴中雲週遊四方的蘇陽會不會猜到,最終,當他認為摧毀一個舊我及舊的價值核心時,家鄉的民歌會讓他留戀往返,空前痴迷並義無返顧。難以想像的是《賢良》這樣一張包含著蘇陽10音樂生涯寫照的專輯裡究竟能讓多少人聽後發自內心的去反省他們自己的生活。音樂不僅僅是娛樂,它承載著太久的使命;但音樂僅僅只有音樂那么簡單,它沒有必須被太多的觀念和意識形態束縛。

《賢良》是這樣一張專輯,從文化切入,它秉承了西北千年民歌的精髓,字裡行間都包含著遠離家鄉的赤子對故鄉風沙與鄉土的眷顧。而在表現形式上,除了最為簡化的木箱琴,對於那些根本無須伴奏就能被唱的或高昂亢奮或者陰沉情迷的古調,因為西式樂器的加入,因為結構的修整而顯得別有風味,在不同耳朵前,它呈現出不同的品位與美學標準。

或者說,蘇陽的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西北版的另類搖滾,以煤油爐式的、以紅辣椒式的分散與跳躍性手法,結合西北民歌宏大與蒼茫的音律雜交的母語搖滾。人們可以在任何時期,以任何的動作、心態去傾聽這樣深厚的,包含著激動的音樂。在更高的層面面,這種嘗試的意義在於一個中國音樂家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探索。而對蘇陽來說,10年的艱辛與磨難化做十首通達古今,音蓋江河的詩唱。

真正意義上的土根搖滾,雖然在效果器的電路上爭鳴著,而爆發出只有中國人,只有掌握著以漢語為母語的華人才能真正領悟的精髓。而音樂同時也是屬於全世界愛樂人共同享受的交流方式。在今天,當爵士樂充斥著世界每個角落,並影響著各個民歌音樂流行走向時,至少我們還有一個如此瘦小的背影,他叫蘇陽,他潛伏10年精心孕育的專輯叫《賢良》,他用西北人特有的冷幽默,用西方人才慣用的技法創造著屬於自己的音樂流派,黃燎原叫他——土根搖滾,我們叫他是中國的“布魯斯”。蘇陽對此很低調。

不以種族的名義,不以地域的名義,不以文化的名義,不以立場的名義,僅僅以音樂的名義,用音樂標準去檢驗音樂品質,蘇陽和他的《賢良》等待著你的檢驗。偽裝的人會很快死去,赤子會不朽,並一直被人們所銘記。

關於歌唱
有一天,我們發現從小熟知的幾句民歌,永遠不知她的整首是什麼樣的了,有些時候我是奔波在找尋民歌的路上,我討厭採風這個詞,我更想看到他們的生活,他們在生活里歌唱的態度,他們怎樣用身體來完成歌唱,而不是用五線譜或者阿拉伯數字來記下他們的旋律,其實我們不必去遠方找尋所謂的藝術夢想,在很多那樣的地方,貧瘠但是倔強地長著我們的父輩,蒼涼的黃沙灘和土房,黃色的村落,沒有一點綠色,冬天枯草邊的結實的冰,和來來去去相處一輩子的人,他們能把村子裡每一家了解得很熟悉,我們的爸爸和媽媽叔叔和阿姨們,忍受貧瘠,在這裡建工廠,造化肥,他們為忙碌後的低工資無法維生而爭吵,哭,為生活的一點點改善而從心裡笑,我們,還有後來的少年,同樣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那樣倔強,我們的生活在發生改變,跟隨逐漸嘈雜起來的小城鎮。日出的時候,各種街心公園,伴隨忙碌起來的汽車喇叭聲,老人們把迪斯科等音樂開得震天響,在跳舞,夏力牌計程車,和拖拉機還有機車擦肩擁擠,夜晚來臨的時候,站街女和加班辛苦一天的女職員擦肩在並不寬的街道,不遠處,即是一大片充斥各種化肥的田野,哪裡不是這樣呢?一切虛幻而真實,我們的生活更多的由此組成,我們說什麼原生態?我們的血液在悄悄地丟掉,因為我們想要換成統一標準的所謂世界化,換成向前看齊的統一姿勢,穿上統一品牌的職業白襯衣,我們手裡的琴聲要用統一經典的音色來衡量優劣,以各種分類,在此包裹下的喉嚨和心臟漸漸隨著改變,但是,街道的兩邊,依然結集了各地的方言,陝西人的麵館,鄉音明顯的寧夏人,甘肅的麵館夥計,新疆的羊肉串,河南來的真假和尚,在西北各種裝修很爆發的酒吧里,深夜的划拳聲,濃重的西北口音,依然像在戰場,這是我們加快腳步的結果,新世紀的新民間,在新的音樂形式下,曾經發出了魚鼓書、賢孝、秦腔的聲音的人群,在今天,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語言嗎?可以有自己的習慣嗎?能發出離人群最近的歌聲嗎?能在生活中歌唱嗎?能讓眼淚和笑都在歌唱里更直接嗎?能嘗試讓血液回到身體裡來嗎?通過喉嚨,可以有自己的身體發出的歌唱嗎?希望能聽到我們掩蓋在笨拙的表達下的聲音,有關逐漸被公路和樓宇吞噬的土地,有關簡單卑賤的像螞蟻一樣奔波惶恐繁衍生息的人群,有關我們血液發出的哭和笑,有關變了型的家鄉的訊息,有關生活的細節,更多,但,不僅如此。總之,我希望在生活里,快樂地歌唱!

[專輯曲目]

CD

1 新鮮的花兒開

2 勞動與愛情

3 鳳凰

4 寧夏川

5 土青年

6 賢良

7 長在銀川

8 早操,晚操

9 賀蘭山下

10 鳳凰(LIVE版本)

DVD

蘇陽&樂隊、萬曉利&樂隊“在現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