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詹天佑》

江澤民總書記觀看了剛攝製完成的電影《詹天佑》。他熱情稱讚影片生動刻畫了當年我們民族的志士們為振興中華而拳拳奮鬥的可貴品質,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對激勵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很有意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詹天佑》《詹天佑》

上映:2000年
色彩:彩色遮幅
片長:100分鐘
語言:漢語國語
類型:劇情片
片名:詹天佑
導演:孫道臨姚壽康
編劇:岳野於力

協助拍攝: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昆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
洗印加工:上海電影技術廠
參與投資:上海市文化專項資金

創作人員

美術:孫為德沈立德
攝影:沈妙榮
作曲:金復載
錄音:倪正盧學翰
剪輯:周鼎文
化妝:沈東生殷麗華范永傑
服裝設計:謝鴻儒
服裝:王又龍張學林馮建民
道具設計:方勇
道具:金治白邢林陸立明
照明:宋國禎
布景製作:陳壽超顧方平
擬音:胡偉民
場記:何建慶
煙火:錢阿法
副導演:成家驥徐偉光聶春申
副攝影:費福祥李榮聖
副美術:李家駿蔣志明
特技設計:鄭偉松朱良德
特技攝影:張力
混合錄音:劉寶森
音樂錄音:薛武
音頻編輯:吳玲
鐵路技術顧問:華茂昆
鐵路史料顧問:詹同濟賈本義
製片:林楚雄朱斌李廣品胡德臣
製片主任:沈錫元陳浩行
演奏:上海電影愛樂樂團
指揮:王永吉
數字電腦特技製作:上影電腦特技製作中心
三維動畫:李煒曹明
數字合成:莊文華張喆清
膠片輸入/輸出:周沁徐捷
技術支持:吳小飛
出品人:朱永德閻曉明
監製:葉志康任喜貴許朋樂姜濤
策劃:賀子壯高爾純
主演: 馮淳超....詹天佑
孔祥玉....楊遜
高明....鄭元直
盧奇....孫中山
林連昆....袁世凱
韋國春....吳應科
戴兆安....鄺孫謀
李道君....祁立勛
惠娟艷....譚菊珍
丁軍....蓉蓉
徐豐年....張宏麟
孔兵....陳天運
李東....王金職
晉松....大虎
劉威....小橘子
杜澎....徐世昌
周琦....肅親王
候勇....太監
克林伍德·沃漢....諾克斯
杜柏年....彌爾頓
山本慶泰....雨宮
漢寧....雷諾
約翰·詹森....理查遜
參加演出:盧問章陳季龍鮑烈李庭棟李鋒趙鐵人王長城曾雄國賈世俊姚建民惠建國仲新培張培根孫龍財楊志強袁森保劉建能

簡介

由上海電影集團和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聯合攝製的影片《詹天佑》,描述了我國著名鐵路建設先驅詹天佑,在清末民初積貧積弱的艱難歲月中,發奮圖強,披肝瀝膽,為建設中國鐵路拼搏終生的感人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一批以詹天佑為代表的民族脊樑的光輝形象,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激情,是一部充分體現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

劇情

《詹天佑》《詹天佑》

一九零四年,清朝政府籌建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英俄兩國同時爭奪修築權,相持不下。清政府對兩方均不敢得罪,只得決定自力修建。一九零五年聘詹天佑為總工程司(今稱工程師),外國人嘲笑說:“能修建此路的中國工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責任感和頑強毅力,以我國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礙,終於在1909年修建成舉世矚目的真正意義上的我國第一條自力修建的鐵路,揭開了中國鐵路史上光輝的一頁,大大鼓舞了我國人民的自信心。 隨後,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條鐵路的邀請外,還懷著熱望策劃修築從廣州到漢口的粵漢鐵路,以構成實現和京漢鐵路連成一條的、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幹線。

然而,1911年,清政府發出一道把全國商辦鐵路收歸國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粵漢鐵路,使詹天佑感到極度絕望。同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廷覆滅,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新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提出“全國鐵路網建設”的宏偉規劃,同時提出將原計畫修建的川漢、粵漢兩條鐵路合併成立漢粵川鐵路公司,並請詹天佑擔任會辦。 一九一九年,修建鐵路大權重又落入官僚政府和列強之手,詹天佑修建漢粵川鐵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深深感到,修建鐵路一事,不能自主,實際上就是列強不願讓中國人控制自己國家的命脈。為改變這樣的處境,他團結周圍人士進行了不懈的鬥爭,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占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餓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捨,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鬥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影片足跡

影片《詹天佑》跟隨著主人公的足跡,地域跨度大,地貌變化多,從東北到廣州,從武漢到海參崴,全片共有100多個場景,這給攝製組各個部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道具,難度也大大增強了。

方勇儘管當了這么多年道具師,但對鐵路的知識知之甚少,於是他和其他人員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專程到詹天佑紀念館拜訪請教。影片中需要有當年的老式火車頭及車廂,方勇和美工師幾乎跑遍了凡是有老式火車頭的地方,後來在鐵道部門的幫助下,攝製組終於在上鋼五廠找到了一輛浸透著歷史風雨的火車頭,據說當年慈禧太后乘坐的火車就是這輛火車頭拉的。

按照導演孫道臨的構想,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哪裡就在哪裡拍。然而,儘管攝製經費有2000萬,但如此多的場景根本無法滿足實景拍攝。為了節省開支,影片的好多場景只好移花接木被搬到上海來拍

影片中的袁世凱府第,應該有北京的皇家園林氣派,如今在方勇他們的努力下,上海桂林公園成為替代外景,即便如此,室內的一套家具陳設還是花去了35萬元製作工本費。在海參崴舉行圓桌會議的會議廳也搬到了上海展覽館,開會用的一張桌子,長達4.2米,經上影廠制景工人的製作,這張櫻桃木貼面,紅木做架子的會議桌和12隻椅子也用去3萬元,而如果承包給家具廠做的話,還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影片中詹天佑坐的馬車、袁世凱復辟稱帝需28人抬坐的大型官轎等都是由道具師和制景工人精心製作完成的。影片中要出現一台袁世凱送給詹天佑的百音鍾,此鍾除了北京故宮收藏外,上海一位鐘錶收藏家也有一台,但這位收藏家平時不輕易將收藏品示人,他提出,只有孫道臨親自陪同前來才讓看,結果方勇在孫道臨的陪同下登門造訪,回廠後複製了這隻百音鍾,而這隻鍾在影片中僅有幾秒鐘的鏡頭。此外,詹天佑家中陳設的鐵路水平儀、經緯儀、標尺桿和鐵路勘察圖等,都做到了與時代相符。

影片《詹天佑》的結尾,有一場漫天大雪的場景。3月15日,整整三十年沒有在這個日子前後下過雪的雪景在北京長城出現了,這同攝製組在東北亞力布山村滑雪場拍雪景時的情景幾乎同出一轍。拍完雪景,孫道臨像孩子一樣摘下帽子在空中揮舞,他異常興奮地說:“詹天佑,詹天佑,謂之天幫忙也!”

拍攝歷程

孫道臨漫談《詹天佑》拍攝歷程

“電影正式投入拍攝是1998年,其實我跟這個題材接觸已很久了。”孫道臨說:“1963年我在北京拍攝《早春二月》,住在北影招待所,北影廠的導演凌子風來找我,他說要拍《詹天佑》這個戲,找我演。”

“凌子風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導演,由他導演的影片《紅旗譜》曾給我很大的衝擊,因此能演由其執導的影片,我感到十分高興,欣然接受了邀請。我忙裡偷閒地看了由北影廠編劇岳野寫的劇本,但後來影片沒有拍成。”

對於沒拍成《詹天佑》,孫道臨十分感慨:“那個時候拍知識分子題材的電影是很難的,1963年那個背景,氣氛很緊張,知識分子差不多都成了對立面,所以,像《早春二月》里的蕭澗秋那樣的人物都過不了關,拍完後就入庫了,後來做批判時放映,直到“文革”後才正式公映。蕭澗秋算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那么像詹天佑這種人就更不要說了。”

孫道臨和凌子風的這次合作沒有成功,是中國電影史上遺憾的一筆。所幸他倆在“文革”後拍攝《李四光》中有了成功的合作。

孫道臨說:“‘文革’前仍有導演想把詹天佑搬上銀幕,‘文革’中就自然沒有人提起。”孫道臨的命運和他主演的《早春二月》一樣,被打入冷宮遭到批判,藝術生涯整整斷了13年。

1993年,孫道臨到北京拍戲,當年《詹天佑》的編劇岳野找到孫道臨說他寫了八集電視劇本《詹天佑》,希望孫道臨來導演。孫道臨爽快地答應了。但當他看了劇本,感到這么大的題材,八集電視劇難以很好地表現,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計畫電視、電影一起拍。由於種種原因,拍片始終沒有起動。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孫道臨說:“1994年丁關根同志知道了這件事,表示把這部片子拍成電影吧,並明確指示由上影廠和鐵道部合拍。”

1999年12月,幾經修改的劇本終於審查通過,78歲的孫道臨和攝製組一起開始拍攝的準備工作

屈指數來,當年凌子風請他演詹天佑,到他導演《詹天佑》,前後跨越了整整36個春秋。回首往事,他悲嘉交集:喜的是年逾七旬執導影片,了卻凌子風的當年夙願;悲的是機遇姍姍來遲,歲月無情催人老啊!

孫道臨努力把《詹天佑》拍成一部反映時代精神的、具有震撼力的電影。他激動地說:“通過詹天佑先生修建鐵路的生涯說明一個問題,他所做的事情不是簡單修幾條鐵路的問題,而是讓外國人控制還是由中國人自己來控制命脈的問題。日本《朝日新聞》曾報導說,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都在鐵路兩旁,言下之意控制鐵路就是控制中國。詹先生認為中國要強大,非得修鐵路不可,非自己搞不可,當然他並不反對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影片也是體現詹先生在鬥爭中表現出的大無畏的民族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融合。

電影已拍攝完畢,孫道臨仍沉浸於影片中鼓舞人心的場面。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孫道臨很少直呼詹天佑其名,總是恭敬地稱呼詹天佑為“詹先生”或“詹天佑先生”,表現出一種特別的敬仰、虔誠和推崇之情。他毫不掩飾地說,詹天佑先生的事跡實在感人,他和編劇在研究劇本時,談著談著就會禁不住眼淚掉下來。

1997年孫道臨在導演十集電視連續劇《孟麗君》後,曾說:“在一個願望和理想下團結起來的人,力量是無窮盡的。”影片《詹天佑》的成功拍攝,再一次證明了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盡的

幕後花絮

影片以詹天佑的生命歷程為藍本,是一部充滿著愛國主義激情的主鏇律影片,表現並弘揚了詹天佑身上有反映的熱愛祖國、科教興國、艱苦奮鬥、自強自立的
課本課本

崇高思想。影片製作精良,氣勢恢弘、情節感人、人物形象鮮明,成功塑造出一位將科學精神與民族精神融於一身的愛國知識分子詹天佑的形象。該片問世幾經坎坷,早在1963年,北影導演凌子風就想拍《詹天佑》,並請孫道臨出演詹天佑,但未能如願。直到1999年12月,《詹天佑》劇本終於幾經修改終獲審查通過,以78歲高齡的孫道臨出任該片導演,這部凝結幾代中國電影人心血的力作,跨越38個春秋終於問世。

榮譽

該片2001年獲第11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獎”;獲2000年度華表杯政府獎優秀故事片獎,2001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入選作品獎。

領導關懷

《詹天佑》《詹天佑》

近日,江澤民總書記觀看了剛攝製完成的電影《詹天佑》,對影片給予熱情稱讚。他指出影片生動刻畫了當年我們民族的志士們為振興中華而拳拳奮鬥的可貴品質,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對激勵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很有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丁關根十分關心影片《詹天佑》的創作生產,從影片的選題、劇本策劃到拍攝製作,都給予了具體的指導。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徐光春在首映式上講話表示,江澤民總書記對電影《詹天佑》的高度評價,不僅是對這部電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全國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熱情鼓勵和親切關懷,是對中國電影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是對我們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民族電影事業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們一定要遵照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主鏇律,提倡多樣化,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民眾,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電影精品,奉獻給祖國,奉獻給人民。徐光春還轉達了丁關根同志對電影《詹天佑》首映的祝賀和對廣大電影工作者的問候。

相關人物

孫道臨與《詹天佑》

對電影《詹天佑》,他傾注了無限心血。他曾專程前往上海科技會堂參觀“詹天佑生平事跡”展覽。他還多次或自己、或帶領創作和拍攝人員專程到北京八達嶺詹天佑紀念館去參觀調研。

電影《詹天佑》由著名劇作家於力主筆,九易其稿才最終定稿。在導演《詹天佑》時,孫先生經常和於力針對劇本中的情節反覆探討,從幼年詹天佑的成長到青年時期詹天佑追求國家繁榮富強思想的形成,他們總是反覆推敲每一個細節,探討用什麼方式和手段來刻畫詹天佑這位愛國科學巨匠。

對場地的選擇孫先生更是嚴格,他總是力求儘量還原那個時代。在考察古城雞鳴驛時,為了拍一張古城照片,他甚至爬上陡峭的土牆找拍攝角度,嚇得於力趕快跑過去扶住他。一位高齡的著名藝術家,仍然這樣追求藝術的完美,實在令人感動。

在司馬台長城考察場景時正值寒冬,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深山的風吹來,刮在臉上如同刀割。山溝里的雪覆蓋了彎曲的小路,山間小溪已結冰,路非常滑,人很容易摔倒。我們都勸孫先生不要去取景了,太危險了。可孫先生仍然堅持親自去看,並選了幾個場景。他和我們一起沿山間小溪進入深山考察,並在寒冷的山坳里走了兩個多小時。此情此景,至今還時常浮現在我眼前。

《詹天佑》公演後,孫先生又不畏辛苦,到全國各地去宣傳,甚為辛苦。

孫道臨先生平易近人,毫無名人架子。不論走到哪裡,總會有熱心的觀眾認出他並向他打招呼,他都會微笑點頭,招手致意,一派君子風度。

拍攝《詹天佑》時,我曾半開玩笑地提出演袁世凱那個角色,理由是我個子不高還胖乎乎的,外形有點像。孫先生立即告訴我演員的基本要求不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內在素質和藝術積累。

觀後感

詹天佑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這個昔日鼎盛的老大帝國已經衰敗沒落。列強的堅船利炮打碎了國人的盲目自滿,差不多人人都承認必須“師夷長技”,在洋人面前甚至有萬事不如人的自慚形穢的感覺。在這時,中國人“行不行”成了疑問。詹天佑的價值就在於他敢為人先,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沒看影片,我們只能想到詹天佑修建京張線時遇到了很多自然條件和施工技術方面的困難(如坡度大等),看了影片才知道,他遇到的最大困難還是在人事方面──這裡包括顢頇無知,不顧實際情況一味削減築路經費的封建官僚;包括為了搶奪築路權,千方百計進行破壞的洋人;包括為了蠅頭小利,不惜自挖牆角的同胞……在自以為得計的“以夷制夷”方略的內里,其實更多的時候還是被人家“以華制華”的。把這些綜合在一起想一想,我們就可以體味到詹天佑當年的難,唯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歷史久禁忌多易守舊,版圖大人口多易渙散的國度,也就尤其難。而偉人的意義就在於能夠超越常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難。

鐵路是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往往聯繫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列強之所以要爭奪中國鐵路的築路權和管理權,其醉翁之意絕不僅在鐵路,而是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在影片中,詹天佑從修京張鐵路時力保中國人的築路權,到在粵漢鐵路公司時駁斥四國銀行排擠中國工程師的圖謀,到同情四川民眾反對將築路權出賣給外國的“保路運動”,再到在國際鐵路會議上為祖國爭回對中國東北鐵路的管理權,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中國人自己建築、管理自己的鐵路,掌握自己的經濟命脈。說明詹天佑不光是有精湛技術的高明工程師,首先是有錚錚鐵骨的偉大愛國者。

詹天佑的一生道路曲折,富有戲劇性。他經歷過清朝末年,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北洋軍閥時期,逝世於五四運動前夕。他是美國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在袁世凱的支持下修過鐵路,與孫中山暢談過全國鐵路的藍圖。他的一生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折射出中國人尋找真理的艱難歷程。走西方之路,把中國建設成英、法、美那樣的國家,這曾是詹天佑的也是一代中國人的夢想。可是詹天佑用他的一生證明了此路不通。在他逝世僅數天后爆發的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人的這種覺醒。

我想,如果學校上歷史課講到這段時放映這部影片,那一定強勝老師的千言萬語。好在我國電影人已拍出不少這樣的影片,如果都能這樣“對號入座”一下,則功澤後世,善莫大焉。使後人知道,有著怎樣值得驕傲的前輩,激勵自己也不辱沒他們。

影片評論

重樹"十七年"電影風格
<詹天佑>是一部在時間上不均衡的電影,一部從影半個多世紀的老藝術家孫道臨,運用"十七年"時期電影語言拍攝的清末民初的科技救國題材的現代電影.講述故事的時間、故事講述的時間、敘述行為的時間屬性,堆積在一起,成就了我們在這個視聽泛濫時代所接觸到的一個電影事件.綜觀影片,在視聽風格構成上,大量熟悉的電影元素撲面而來:美工的場景造型設定、表演上痕跡很重的舞台戲劇感、剪接的經典蒙太奇手段、大量象徵性的表意鏡頭所構成的以近景、特寫為主的修辭體系;在電影題材選擇、情節的架構上,採取了傳統的故事鋪排方式,其核心無外乎知識分子對時代的痛苦先知先覺,隨後捨棄了個人的所得,竭盡全力地報效衰弱的國家,其結局無非是個人命運不足以改變歷史,從而成就時代的悲劇。

閱讀訓練

《詹天佑》節選
詹天佑不帕困難,也不怕嘲笑,救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剷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乏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夭,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不管條件怎樣惡劣,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民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1.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
2.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用“”把它劃出來,然後按詹天佑“說、做、想”把這段話分為三層,用“//”在文中標出。
其中第二層的層意是
3.文中的第2句運用了的修辭方法。
4.“(1)堅定信心。(2)以身作則。(3)認真細緻。(4)接受任務。(5)工作勞苦。(6)嚴格要求”。這6個詞語概括了這段話的意思。但順序是錯亂的。如果按這段話內容的順序排列,應該是(用序號表示)。
5.文中加線的句子的含義是什麼;請選擇—種答案打“√”。
(1)表現了詹天佑怕丟面子的思想感情和要爭榮譽的決心。()
(2)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光的堅強決心。()
(3)表現了詹天佑胸有成竹的心情和修好鐵路的決心。()

盤點導演聶春申相關影片

2011年1月12日,導演聶春申突發急病辭世。聶春申是電影圈中的資深副導演,本任務即盤點其參與的電影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